山東新高考改革最新數據出爐!物理遇冷現象會否成全國常態?

前段時間,有媒體曝出山東省教育廳2018年10月16日的內部報告交流PPT。從這份報告來看,新高考改革後的第一屆考生(2017級),

選擇純文科組合的考生數量已逆襲理科,同時,物理“不出預料”地再度遇冷。

以下是山東省第一屆考生選科情況

山東新高考改革最新數據出爐!物理遇冷現象會否成全國常態?

山東新高考改革最新數據出爐!物理遇冷現象會否成全國常態?

根據上圖的數據,山東選擇純文科(政史地)的考生佔比16.70%,佔比第一,已超過選擇純理科(物化生)的考生佔比的13.11%

但這一數據在新高考改革之前,卻是截然相反的。

以2017年的山東高考報名人數舉例:山東夏季高考報名人數為583052人,通過單考單招、保送生等已錄取30688人,實際參加編場人數為548921人。編場考生按科類分,理工類275704人,文史類151558人,其他還有一些藝術類、體育類考生。

也就是說,過去的山東省大多數考生是選理工科,並且數據遠多於文史科。

此外,具體數據顯示,山東2017屆高一新生選科佔比最高的是地理:67.86%,之後依次是:生物57.83%,化學49.79%,歷史:49.65%,物理:39.52%,政治:35.34%。

可以看到,雖然選擇物理的人數在政治之上,但是選擇物理的人數明顯低於其他學科。而在此之前,山東考生選擇物理科目的佔比未低於文科科目。這意味著,物理成為了“大冷門”。

文科領跑、物理遇冷的現象與山東過去的情況相差甚遠,但又與全國實行高考改革的地區情況雷同。

2017年高考,浙江全省29.13萬的考生,只有8萬人選考物理。在上海,實行新高考改革第一年,選擇物理科目的考生也僅佔總人數的30%。

山東新高考改革最新數據出爐!物理遇冷現象會否成全國常態?

之所以出現這一現象,原因之一在於新高考改革所採用的

賦分制。也就是說,學生考試的卷面分不再是最終成績,而是要根據考生卷面分在所有報考學生成績的排名比例給出對應分數。比如,如果一個考生的排名在全省前1%,哪怕實際分數不是滿分,那他得到的分數也是滿分,這就是按等級賦分。

在這樣的背景下,考生就要選擇最容易取得高分的學科組合策略。而物理由於考生基數小,難賦分,遂被不少人“拋在腦後”。

如果學生以功利的態度對待選科,選物理科目的學生減少,這會對基礎教育中的自然科學教育產生很大的影響,這一問題如果不處理好,會引起基礎教育質量的下降。

對此,教育部前不久就下發了《普通高校本科招生專業選考科目要求指引(試行)》。通過給高校設了一條底線,給出高校專業選科更大的選擇權限,允許高校同時設置2門(甚至3門)科目為必選科目,同時允許高校在部分專業做專門說明情況下,可以突破《教育部指引》限定的選考科目範圍,以試圖扭轉新高考改革中出現的不利局面。

具體而言,在《教育部指引》中,共有19個專業類必考物理,佔總專業類數的20.4%(對比2017年上海高考的數據:8404個專業中只有8.2%的專業必考物理)。

對於教育部所劃定的底線,各個高校幾乎是沒有選擇自由,除非作專門說明。要求必選物理的專業類如下所示:

山東新高考改革最新數據出爐!物理遇冷現象會否成全國常態?

從12個門類來看的話,必考物理的19個專業類分別來自理學(5個)、工學(13個)、管理學(1個)。

值得一提的是,19個專業類必考物理,這還只是《教育部指引》劃定的一條底線,各高校在制定選考科目要求時,將有更多的專業類被限定為必考物理,尤其是高水平大學和高水平專業。

從相關部門的重視程度來看,接下來必將有更多規範文件出臺,指向功利選科傾向,讓新高考改革能夠真正賦予學生自主選擇權,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自主選擇學科,發展個性和興趣,而不是把學生納入一個分數標準體系,重走過去的老路。

廣州青鹿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智慧課堂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這裡有最有趣的青鹿人,立志做最好的智慧課堂,挖掘最新鮮的教育資訊,分享你最關注的熱點話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