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解析古瓷仿品的鑑別要點

近些年來,國內收藏愛好者大幅增加。琳琅滿目的古瓷尤為藏家鍾情。於是古瓷仿品也逐漸增加。故而香港聚藝提醒廣大收藏愛好者要擦亮“識珠”的慧眼,多多瞭解仿品的變化並掌握仿品的鑑別要點。

仿品的一般特徵:

一、仿品透明釉白地的浮光遮掩。仿品仿製中,者最頭痛的是遮掩仿品透明釉白地上的浮光,民間稱火光,特別是在大片無紋飾區域的白地。這是鑑別仿品需要掌握的關鍵點。

全部解析古瓷仿品的鑑別要點

1.對瓶、罐、鐔等底面大面積透明釉白地,者製成大量星星點點缺釉小凹圓坑,以遮掩浮光。他們往往在這些底面刷釉或浸釉之前點上星星點點的動植物油脂,再刷上極薄的透明釉,進窯燒成。在明初民窯日用器底部,刷的透明釉也和其他表面一樣厚,即使有缺釉的地方,也是針尖一樣的小眼而不會是小凹圓坑,針尖小眼也不會星星點點那麼多。而且仿品除底面外,其他表面卻沒有多少缺釉的小圓坑,透明釉厚薄也正常。這些只要加以注意就可以鑑別。

全部解析古瓷仿品的鑑別要點

2.對上述瓷器底面大面積透明釉白地用色釉或油汙來汙染,使人們注意不到浮光。如有一對仿民國帽筒瓷品,主紋飾開光外為淡橘紅色釉。底面透明釉被故意沾上不少淡橘紅色釉的汙點。當然也有在有紋飾的地方用色釉或油汙來汙染。

全部解析古瓷仿品的鑑別要點

3.偽造者人為去掉仿品大面積透明釉白地區域。本人見到了個大油錘瓶,圓球部分直徑20釐米左右,頸部卻沒有了。很明顯,頸部本是大面積透明釉白地,易被人發現有浮光,所以偽造者在製作時乾脆將這一部分去掉。

全部解析古瓷仿品的鑑別要點

4.對大口徑香爐等容器內圓柱形孔表面的大面積透明釉白地,偽造者考慮到人們觀察方便,易發現浮光,便在內圓柱孔表面約1/3或1/2處向下改塗或淺或深的黑褐色釉。在真古瓷上是絕不會出現這種情況的。

全部解析古瓷仿品的鑑別要點

5.對大口徑香爐、筆筒等容器內圓柱形孔表面的大面積透明釉白地,wei造者把透明釉改換成混濁的半透明釉,甚至幾乎接近不透明的混濁釉。這種方法也被wei造者用於處理贗品瓷器的底面,但這種混濁釉本身也有很大浮光。

全部解析古瓷仿品的鑑別要點

6.對小型器物,如小茶壺,wei造者在壺柄、壺嘴等透明釉白地,乾脆用砂紙打磨,有的幾乎磨至胎面,造成久用陳舊的樣子。但這些冒充使用茶壺磕碰磨損的地方,正是人們使用時不大可能磨損的壺柄和壺嘴。

全部解析古瓷仿品的鑑別要點

7,為造者在大面積透明釉白地用砂紙等稍加打磨,或對青花瓷器全部打磨的事也常有發生。鑑別時要注意用放大鏡察看擦痕的平行線。

全部解析古瓷仿品的鑑別要點

二、對仿品故意致殘。者往往把目標盯在新入市的收藏愛好者身上,常在仿品口部製造小破損,稍加分析就可知是鋼絲鉗夾壞的。有的花瓶斜閉合裂紋是先用金剛石刀劃開再敲擊裂開的。

三、仿品在工藝上不合常規。如明代和清初罈罐等小口深腹瓷器都用盤泥條法制作,內壁留有盤條壓合的凸痕。但仿品有的無此凸痕,有的凸痕形式不對,欲購者應該留心。對大口花瓶等較大瓷器,頸下部內接中可用手觸摸鑑別,真品較粗糙,仿品一般接口較好。

四、不少新的粉彩仿品,由於wei造者為降低成本,打底的玻璃白很薄,並且加上的彩色調和油也少,因此色彩從濃到淡到白的逐漸過渡區域很少,甚至沒有,粉彩凸起的立體感也很小,與真品一比較即可鑑別。

五、清初一些紫砂器外表加塗琺琅彩。一些仿者可能不知什麼叫琺琅彩,仿的紫砂器外加的是顏色相似的五彩。只要加以區別,真贗自明。

六、一些仿明代回青帶鐵鏽斑的青花瓷器鑑別的辦法是,真品的鐵鏽斑在青花料厚積的地方,而仿品鐵鏽斑出現不太規律,青花色淡的地方也出現鐵鏽斑,而濃的地方又不一定出現。這是因為仿品青花料中所加的含鐵成分是人為的,難以準確控制比例。

七、從一些仿品的器形、紋飾與款識標記等綜合來鑑別,識出其器形、紋飾、胎釉、款識、標記的互相矛盾處。如有的仿品造型與紋飾皆是清初器,紋飾青花中卻做上明代器上才有的鐵鏽斑:有的仿品仿的是清代的造型與紋飾,卻在底款上用明代變體篆文印章款,或明代窗格式款,有的仿品仿的是清初器,底款印上嘉慶民窯印章款;也有的在仿明代瓷器底部用上嘉慶民窯印章款或雙圈款;甚至有的在明代印章款或清嘉慶民窯印章款上同時再加上雙圈。這些雙圈款大多雙圈之間靠得很緊,有相交的,有的雙圈還帶有鐵鏽,無奇不有。

八、從刻字上鑑別。在過去,有幾個兒子媳婦的大家庭多見,所以在各自使用的碗碟等器物上刻字以區別。聚餐後放亂的碗碟憑刻字加以區分。或者,一個村同姓的祠堂每年祭祀後聚餐,餐後碗碟等也以刻字分歸各家,一般都不刻姓氏,只刻名字,或只刻名字中的一個字,以示區別。仿古瓷亂刻,如一隻痰盂底下刻了姓名,這在過去是不可能的,痰盂不會有共用搞錯的時候。有的刻上“X”等符號,這在舊中國也是不可能的。有的仿清初瓷器,刻的字卻是用民國時的細金剛鑽加工的,刻的點很細。除了餐桌上日用瓷器,古代一般不會對其他瓷器刻字的。但有些古代祠堂用瓷,如無祠堂名號也會加刻的,以防止有人拿回家私用。

九、豆青地青花花瓶仿品也常見,紋飾從花石到人物都有。仿品大多都有大的紋片,大概是未掌握豆青釉膨脹係數的關係。而且仿品的紋片是乾淨的,因為時間新,還未滲進灰塵、汙水。

十、有的稱不上古瓷仿品,而是偽古瓷,生造紋飾和器形等。如魂瓶(皈依瓶),其上塑有清代造型的浮雕龍,並施以各種色彩交混的高溫花釉,居然五彩繽紛。也有號稱明代龍紋瓷盤,龍紋竟畫的是類似馬王堆出土蟠螭鏡圖紋。

全部解析古瓷仿品的鑑別要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