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興平農村吃席……

好幾年沒吃過農村的大席了,侄女出嫁,我又吃了一頓久違的農村大席。

農村人有紅白喜事極少有到大酒店包辦宴席的,都是請本村上能做廚的親鄰在家裡辦。先在自家搭上帆布棚(現在也有用彩條布的),支幾個爐子,擺上案子,再租來成套的灶具、桌椅、餐具(農村有專做這種租賃營生的),在棚子底下襬開,就辦起了大席。

在興平農村吃席……

以前啊,所有在爐臺上掌勺的,切菜的,拼盤的,燒火的,端盤的,拿煙遞酒的,端茶送水的,招呼安排客人的,全是請本村上的親鄰及本家合戶幫忙,辦的大席再多,都分工明確,各司其責,一切做得井井有條,而且不要任何勞務費,只管飯就行。從我記事起,家家辦大席都是如此。

若辦喜事,請吃大席,農村人還沒像城裡人那樣興送請帖的,親戚朋友,事主要親自上門對說,現在可電話通知;本村上的,因為頭天事主家裡就張燈結綵,貼喜對,搭棚子,租用具,一個村上的人就都知道了,不用通知,第二天全村上的人都會來吃大席。再說,頭天請親鄰幫忙時也都知道得差不多了。

這次,是在家門口廢置的打麥場上,北邊搭起了擺上二十四張圓桌的棚子,棚子西端分隔出了灶間。

客人一邊推杯換盞吃大席,一邊大聲聊天,再加上端盤子端碗的在客人中間穿梭來往,而且戲臺南面就是小型菜市場,馬路上熙來攘往的人都駐足向北張望看戲,真是歡樂喜慶,熱鬧非常。

在興平農村吃席……

大席的樣式跟城裡大酒店的一樣,葷、素、炒、燒,幾冷幾熱幾小几大都符合規格,但要比城裡大酒店的大席厚實豐盛。先上八個涼盤兒,葷素兼有,緊接著炒、燒、蒸、烹、鹹、甜、酸、辣,整雞整魚、王八三鮮、海參蹄筋、老鱉對蝦、冰糖肘子、甜飯拔絲、紅燒牛肉、煎炸羊排,諸如此類,基本上是山珍海味樣樣俱全,最後甜湯、鹹湯,外加一個水果拼盤。每桌兩包煙,兩大瓶雪碧和可樂,女客一桌一瓶五糧醇白酒,男客最少兩瓶,多喝再添。

桌子雖然是能坐十人的大圓桌(桌上一律鋪上一次性塑料檯布,發一疊餐巾紙),可還沒有城裡大酒店裡的轉盤,菜可以轉到自己跟前吃,而是仍然沿用傳統做法,每吃一樣,四圈客人自動把菜挪到最中間大家都能夠得著的地方,互相招呼著大家一齊叨。上熱菜時基本上是上一個吃一個,最後喝湯吃丸子或者米飯。

在興平農村吃席……

農村人辦事大多厚道講究,大席的菜都吃不完(刮碟子刮碗的情況基本沒有)。吃剩的菜客人走了以後都折到乾淨的大缸裡,到晚上辦完事,冬天最多到第天,事主就用小盆兒,全村每家挨戶去送,被送親鄰把這些雜菜混在一起熱開熱透,味道非同一般,很多人都喜歡吃這樣的撈鹽兒。

現在不送了,吃大席的當時,事主就委人向每桌每人發食品塑料袋,把吃剩的菜各人自己分別帶走。所以,當我吃完大席起身該走時,看了看周圍的桌子,基本只剩狼藉的杯盤,剩菜一掃而光,一點兒都不浪費。這一點比城裡人做得好。

在興平農村吃席……

在農村吃大席,雖然表面上看起來顯得沒有在城裡大酒店吃得乾淨精緻,但是味道不次於大酒店,數量比大酒點還豐厚,更欣慰的是,一個村上都沸騰都熱鬧都歡喜,尤其能增進老鄰百舍間的感情。這是農村獨有的一道風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