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公里一碗羊湯下了肚

50公里一碗羊汤下了肚

食物好吃與否,不在排場,不在發沒發優惠券,不在轉發朋友圈積贊免費吃,全在於吃過以後,是否念念不忘,全看能能不能在飯點兒去。

就像他家的羊湯,可別飯點去。吃過一次他家的羊湯,便會念念不忘,即使它在50公里之外的聊城,為了解饞,必須得專門去一趟,能(音)一碗喝。

而他們家的羊湯,除了好吃之外,也是我見過最特別的一碗羊湯。

50公里一碗羊汤下了肚

到了聊城,已經一點半了,雖然錯過了飯點,但大屋子裡還是沒剩下幾個空桌子,好在只四五個人排隊,並不算多。付了錢,拿著小票去要羊湯。

那人隔著玻璃,拿起的碗裡,鋪滿了芫荽和蔥花,蓋上羊雜兒,他把一勺子奶白色的羊湯倒進碗裡,撒上調味,遞給我,要上幾塊錢的大餅,餅邊兒上有蔥花芫荽,夾起來盛到盤子裡鋪滿,端著,一併放到桌上。

桌上沒有鹽、孜然之類的調料,湯是奶白色的,是調味好了的,不用喝它一口,就能感受到濃稠豐富的質感,舀一勺進了嘴,覺得它像奶像奶又不像奶,說它像奶,是因為它確實是濃稠豐富的,不像別的湯一樣如水一般質感清清,據說這一碗羊湯是將羊骨打碎碾壓之後製成的,所以有流質的感覺。

說它不像奶,是因為它有羊的鮮香之氣,在奶味的鋪墊之後,羊的鮮香升騰而上,在口腔裡纏綿片刻,一溜煙兒的隨著食道進了肚,肚子立刻溫暖起來。

邊兒上有餅,餅不是酥餅兒,是軟餅,是用軟軟的方法烙的一張大酥餅,軟軟的酥餅兒,最適合泡著吃了,一小條扔進去,羊湯瞬間侵入餅體,用筷子撈出來,還滴答著羊湯,整個塞進嘴裡,輕輕一閉嘴,侵入餅內的羊湯被擠壓出來,混著油香、麥香,湧進嘴裡,香濃四溢。

可別忘了咱邊上還有一滿盤子的蔥花芫荽,一開始咱也不知道怎麼個吃法,看右邊的桌上,有人往湯裡倒,我也學著倒進去,增添了一些生脆的鮮香氣。

再往別的桌上看去,身後的那位,正把蔥花芫荽往餅裡卷,我試著捲了一條兒,鬆軟的餅與清脆的蔥花芫荽結合,即是另一種無法言說的味覺體驗。

我嘗試第三種方法,把蔥花芫荽捲進餅裡,筷子夾著,送進羊湯裡,涮涮,一涮時間久點,二涮時間短點,如此往復三個回合,塞進嘴裡,羊湯的濃稠豐富、餅的面香、蔥花芫荽的清脆之氣,整個兒包容在口腔裡,驚為天吃。

所以說,食無定法,自己覺得好吃,便是最無敵的吃法。

嘗試之後,迴歸本真。端起碗來,飲一口熱湯,口大囫圇,豪邁萬方,灌進身體,不一會,身子開始發熱,額頭上冒出水珠來。一碗湯,一會兒就喝完了,拿起湯壺,再倒滿一碗、兩碗、三碗……喝湯的同時,夾雜著羊雜、羊肉入喉,湯乾肉淨,肚子撐撐,額頭汗滿,擦擦嘴巴,抹抹大汗,離門而去,爽!

不枉這來來回回的200裡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