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100名改革開放傑出貢獻對象 16位來自三農領域

今年是我國改革開放40週年,黨中央決定表彰一批為改革開放作出傑出貢獻的個人。11月26日,中央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表彰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公佈了100名改革開放傑出貢獻擬表彰對象公示名單。知了君發現這100名改革開放傑出貢獻對象中有16名直接、間接從事於三農工作。


改革開放40年:100名改革開放傑出貢獻對象 16位來自三農領域

3個來自基層:小崗村、韋煥能、餘留芬

小崗村:改革開放第一槍

改革開放40年:100名改革開放傑出貢獻對象 16位來自三農領域

1978年,十八位農民以“託孤”的方式,冒著極大的風險,立下生死狀,在土地承包責任書上按下了紅手印,創造了“小崗精神”,拉開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序幕。

韋煥能:曾任廣西河池市宜州區屏南鄉合寨村村委會副主任 村民自治的探索者

改革開放40年:100名改革開放傑出貢獻對象 16位來自三農領域

1980年,他組織廣西河池原合寨大隊果作屯村民,以無記名投票的形式差額選舉產生我國第一個村民委員會,當選為委員會主任,率先實行村民自治,並探索了一系列管理制度,為建立基層群眾自治制度作了重要探索。

餘留芬:貴州盤州市淤泥鄉巖博聯村黨委書記 帶領群眾脫貧先進模範

改革開放40年:100名改革開放傑出貢獻對象 16位來自三農領域

她以發展經濟、富裕百姓為己任,組織動員群眾修路通水、買林場、辦酒場,發展集體經濟,使巖博村從一個人均純收入不足800元、村級債務纏身的貧困村,發展成為人均純收入1.86萬元、集體資產達7600萬元、遠近聞名的先進村。

2個來自學界:袁隆平、李保國

袁隆平,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

改革開放40年:100名改革開放傑出貢獻對象 16位來自三農領域

他發明了“三系法”秈型雜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二系法”雜交水稻,創建了超級雜交稻技術體系。截至2017年,雜交水稻在我國累計推廣超90億畝,共增產稻穀6000多億公斤。為確保我國糧食安全和世界糧食供給作出了卓越貢獻。

李保國(1958-2016年),河北農業大學教授

改革開放40年:100名改革開放傑出貢獻對象 16位來自三農領域

他始終奮戰在科技興農、扶貧攻堅和教書育人第一線,先後取得研究成果28項,帶動省內外10萬山區農民增收58.5億元。參與開發的聚集土壤、聚集徑流“兩聚”理論,使邢臺前南峪森林覆蓋率達到90.7%,被譽為“太行山愚公”。

3個來自工商界:劉永好、魯冠球、胡小燕

劉永好:新希望集團董事長、總裁 飼料大王

改革開放40年:100名改革開放傑出貢獻對象 16位來自三農領域

在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分(子)公司600餘家,年銷售收入超千億元,連續14年被評為“中國企業500強”。積極投身公益事業,倡議發起“中國光彩事業”。開啟“精準扶貧1+1”行動,開展產業扶貧、教育扶貧。

魯冠球(1944-2017年),萬向集團公司董事局原主席 從農機維修廠走向全球

改革開放40年:100名改革開放傑出貢獻對象 16位來自三農領域

改革之初,他主動與鄉政府簽訂廠長個人風險承包合同,開創了企業承包改革的先河,並首創浮動工資制。他帶領萬向集團從一個小作坊發展為第一個進入美國市場的汽車零部件企業,並開創鄉鎮企業收購海外上市公司的先河。

胡小燕,廣東省佛山市三水區總工會副主席 第一代農民工人大代表

改革開放40年:100名改革開放傑出貢獻對象 16位來自三農領域

2008年成為第一批當選全國人大代表的農民工,提出保障農民工權益等多項建議。開設“海燕信箱”專欄為農民工維權,推廣“小燕成長”職工學歷提升計劃,建立多個公共場所“愛心媽媽小屋”,盡心盡職為廣大農民工服務。

8個來自政界:杜潤生、吳仁寶

杜潤生(1913-2015年),原中央農村政策研究室主任 “中國農村改革之父”

改革開放40年:100名改革開放傑出貢獻對象 16位來自三農領域

他長期從事農村改革與發展戰略研究,在實行家庭承包經營責任制、改革農產品流通體制、發展多種經營和鄉鎮企業、鼓勵農民進城務工經商、維護農民合法權益等重大問題上積極探索,被譽為“中國農村改革之父”。

吳仁寶(1928-2013年),江蘇省江陰市華西村黨委原書記 天下第一村開創者

改革開放40年:100名改革開放傑出貢獻對象 16位來自三農領域

他率領華西村民“七十年代造田、八十年代造廠、九十年代造城、新世紀騰飛”,實現了從農業樣板村到農村工業化、農村城鎮化再到農村現代化的一次次跨越,開創了超大型村莊民主管理體制建設的先例。

申紀蘭:曾任山西平順縣西溝村黨總支副書記 40年兩會見證者

改革開放40年:100名改革開放傑出貢獻對象 16位來自三農領域

她不斷探索山區發展道路,全面發展農、林、牧、副生產,帶領西溝村人治山治溝、興企辦廠,奮力建設小康新村,西溝村的發展始終走在山西前列。她是唯一連任十三屆的全國人大代表。

楊善洲(1927-2010年),曾任雲南省原保山地委書記 為國造林,綠水青山功臣

改革開放40年:100名改革開放傑出貢獻對象 16位來自三農領域

他積極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使缺糧的保山成了“滇西糧倉”。率先探索小城鎮建設,建成一大批農副產品加工企業和經濟活躍的小集鎮。退休後,他扎進大亮山植樹造林22年,把5.6萬畝荒山變綠洲,並無償移交國家。

王伯祥:山東濰坊壽光原縣委書記 蔬菜之鄉奠基人

改革開放40年:100名改革開放傑出貢獻對象 16位來自三農領域

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時期,他創造性地領導了壽光的蔬菜生產、壽北開發及工業項目的升級改造,創建了全國聞名、江北最大的蔬菜批發市場,為壽光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礎。

冉紹之:重慶奉節縣移民局原副局長 移民安居模式開創者

改革開放40年:100名改革開放傑出貢獻對象 16位來自三農領域

他積極投身三峽庫區建設,成功創造“江邊一條路、路邊一排房、房前工商業、房後種果糧”的移民後靠安置模式,為重慶農村移民安置樹立了樣板,在三峽庫區大力推廣。

廷·巴特爾,曾任內蒙古錫林郭勒盟阿巴嘎旗洪格爾高勒鎮薩如拉圖雅嘎查黨支部書記

改革開放40年:100名改革開放傑出貢獻對象 16位來自三農領域

他不斷探索草原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結合點,帶領牧民劃區輪牧、建設草原、積極調整畜群結構,進行精細化、科學化養殖,牧民人均純收入從40年前的40元增加到現在的1.88萬元,實現了生態保護與牧民增收的雙贏。

吳金印,河南省衛輝市唐莊鎮黨委書記

改革開放40年:100名改革開放傑出貢獻對象 16位來自三農領域

他擔任鄉鎮黨委書記40多年來,紮根農村基層,帶領群眾治水開洞、修築大壩水庫、營造良田,使荒山野溝變成了米糧川;興建林果園、蔬菜園,創辦鄉鎮集體企業,把一窮二白的唐莊建設成了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點擊“瞭解更多”下載大田知了,三農新鮮資訊不錯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