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揭祕:樓市佔中國家庭財富70%,規模相當於股市的10倍

點擊右上角關注,私信【大禮包】領取免費投資理財課程

投資者情緒緊張,深圳地產監管新規糟誤讀

11月25日,地產圈傳出一個重磅消息“深圳房地產監管新規徵求意見:上漲或下跌不得超過15%。”該消息發酵自11月23日發佈的《深圳市房地產市場監管辦法(修訂草案徵求意見表)》中第2章第13條:

房地產開發企業應當按照經備案的銷售價格,明碼標價銷售商品房。確需調整銷售價格且調整幅度超出備案價格15%的,應當在調整價格前辦理備案變更。言下之意是當銷售價格超過備案價格15%時,地產開發企業要辦理備案變更(無約束),主要是為了引導規範開發商依法自主定價,和流傳的漲跌不超過15%完全風馬牛不相及。

之所以出現這種程度的誤讀,是由於目前深圳樓市變化跌宕起伏,牽動著相關人士的敏感神經,應警惕理性對待這種誇大誤讀現象。

該新政策,表明了一個市場傾向,當前房地產市場不會放鬆,若沒有達到預期的不穩定,後續依然會有各類新的管控措施出臺。

類似政策

其實早在2016年19月份廣東省東莞市就發表過類似通知,要求住房實際成交價超過或低於備案價格超過15%,無法網籤。

而真實的限制預售價格漲跌幅度的其實早在今年7月份就有一些城市頒佈過通知。

2018.7.1雲南昆明出臺樓市調控新規:商品住房實際銷售價格不得高於預售價格。預售價格6個月後方可申請調整,且每12個月內,商品住房合同網籤備案均價上浮不得超過6%。

2018.7.9雲南大理樓市預售價格6個月後方可申請調整,且每次上浮不得超過6%。

2018.7.10福建寧德要求中心區房價漲幅每年要控制在6%以內。

深圳作為上一輪樓市高潮的領頭羊,最先去庫存,提前進入調整期。除去7月份微量漲幅,深圳房價總體保持微跌的態勢近20個月,深圳的非熱點核心片區一直行情不好,熱點片區如深圳灣、香蜜湖這樣易漲難跌的抗跌地帶成交慘淡,但價格堅挺。

18年樓市調控覆盤

2016年3月16日,蘇州“限價“政策打響開啟樓市調控,調控嚴厲、政策生效、量價齊跌。10月份,20個熱點城市成交面積環比下降11%,但樓市佔中國家庭財富70%、實體經濟產業60%、關聯銀行資產負債60%、規模相當於股市10倍,無一不顯示其大而不能倒。

2018年以來,中國樓市政策調控近410次,範圍從一二線到四五線,手段有限購、限價、限售等行政手段以及首付比、房貸利率等金融政策。7月31日的樓市調控依然強勁,直到11月份,地產相關政策全國僅發佈12個,收緊政策明顯減少,出現三個指標:

1、房價下跌(很多地方出現砸售樓處的現象);

2、土地大量流拍(土地財政受到威脅);

3、地產投資下降。

其實不讓房價上漲,是地方政府充分落實房炒不住政策的表現;不讓房價大幅下跌,也是充分考慮這些行為可能會引起連鎖反應、對經濟造成過大影響而做出的權宜之計,實際上讓房價穩定在一定範圍內,保持橫盤狀態,就是在變向下跌,尤其是對那些搞房產投機的人來說,更是如此。

精彩熱門乾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