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簡兩成機構一成冗員 地方鐵路提效大“瘦身”

精简两成机构一成冗员 地方铁路提效大“瘦身”

時代週報記者 陳澤秀 發自北京

體量龐大的中鐵總,機構改革備受關注。隨著去年全國18個鐵路局更名,並順利實施公司制改革後,地方鐵路“瘦身”正式啟動。

據中國鐵路總公司(下稱“中鐵總”)消息,近日中鐵總批准了各鐵路局集團公司內設機構改革優化方案。改革優化後,18個鐵路局集團公司內設機構編制將精簡277個、減幅為20.3%,人員編制精簡4501名、減幅為10.5%。

中鐵總有關部門負責人介紹,鐵路局集團公司內設機構優化整合,主要目的是著眼於鐵路局集團公司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努力消除內設機構編制臃腫、職責交叉、與市場對接不緊密、管理效能不高等問題,推動鐵路企業加快向法治化、市場化邁進。

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趙堅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改革前18個鐵路局集團公司不是真正的市場主體,不能獨立做出運輸價格、投資方面的決策。僅是在鐵路局內設機構上進行調整,仍將保持原來的由中鐵總統一調度、統一指揮、統一清算的模式。

時代週報記者向中鐵總髮函進行採訪,但對方回應稱,目前尚無更多信息公佈。

市場化原則優化機構和人員

一位在中鐵總地方鐵路局工作超過六年的內部員工告訴時代週報記者,精簡機構時把一線的功能重疊的單位進行了合併。該人士透露,鐵路內部每年都在進行精簡優化,“盤子鋪得太大,可能要很多年才能完成”。

某地方鐵路局集團動車段一位人士也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此次鐵路局內設機構優化中,其所在的單位合併了動車組研發中心和駐段驗收室兩個機構。據上述人士介紹,其所在動車段此前有5400餘人,合併後新增了20多人。由於高鐵快速發展,需要大量人才。預計兩年後,其所在的部門人數會超過8000人。

中鐵總有關部門負責人強調,此次改革著力於進一步突出市場經營,根據市場經營的特點和實際,科學設計設置組織機構;進一步統籌資源調配,同類事項原則上由一個部門統籌負責;進一步提升運行效率,減少機構層次和數量。

另據《中國經營報》報道,中鐵總人士透露,以目前各個路局集團上報方案看,中國鐵路北京、瀋陽、鄭州三個集團有限公司的減幅比例要高一些,均超過或接近15%的精簡幅度,其他路局集團減幅比例或不到10%。上述中鐵總人士表示,本次改革針對鐵路局集團公司機關層面,不涉及站段。精簡非裁員,精簡的富餘人員由路局安排在鐵路系統內轉崗。

中鐵總的前身是1949年1月成立的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鐵道部。在2013年的國務院機構改革中,實行鐵路政企分開,不再保留原鐵道部,組建中國鐵路總公司,以鐵路客貨運輸服務為主業,實行多元化經營。

公開報道顯示,此次鐵路企業的公司制改革將本著先易後難的原則,分三步進行,中鐵總所屬的非運輸企業將最先進入改革進程;其次是中鐵總所屬18個鐵路局(公司);最後是中鐵總公司。2017年下半年,全國18個鐵路局啟動改革,並於去年11月底前,完成從“鐵路局”變成“鐵路局集團公司”的工商登記。

核心是引入競爭

長期以來,鐵路的經營情況不佳等問題困擾中鐵總的發展,這也成為改革的一大阻力。但近一兩年以來情況出現了好轉。

根據10月31日中鐵總髮布的2018年三季度財報,今年前三季度,中鐵總虧損2700萬元,較去年同期虧損11.4億元大幅收窄97.63%,再創其成立後最好成績;收入合計7776.6億元,較去年同期的7249.39億元增長7.27%。截至9月30日,中鐵總的負債總額增長至5.28萬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9.3%。

收入增長的背後與中鐵總改善經營、提升服務質量有關。如客運方面,去年開始,中鐵總推出了動車組列車自主選座服務、互聯網訂餐服務等;貨運方面,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調整運輸結構,減少公路貨運量、增加鐵路貨運量,推動了鐵路貨運量的增長。

“通過改善經營推動鐵路改革是一種好的方法,但不能解決根本性的問題。”此前北京交通大學教授胡思繼在接受時代週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鐵路改革的核心是引入競爭,實現市場化的運營管理。這意味要允許相當數量的運輸企業、物流公司進入鐵路運輸市場,而不是中鐵總一家。

趙堅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目前18個鐵路局仍不是真正的市場主體,不能做出一些價格、投資的決策。如在運營上,鐵路局不能進行調度指揮,在收入分配上,不是直接從市場獲得收入,而是從中鐵總的清算獲得。

趙堅認為,僅是在鐵路局的內設機構上進行調整,仍將保持原來的由中鐵總統一調度、統一指揮、統一清算的模式。他建議,將現有的18個鐵路局重組為北、中、南三大區域鐵路公司,促進競爭。三大公司負責各自管內的調度指揮,自主決定運輸價格,具有投資決策權,中鐵總僅作為控股公司,主要管資本,發揮協調作用。

6月22日,大公國際資信評估有限公司披露的中鐵總跟蹤評級報告認為,鐵路改革有利於提升鐵路總公司的管理效能和運輸效率,從而推進鐵路運輸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健全激勵約束機制。與此同時,原鐵道部運營時間長,下屬鐵路局較多,鐵路政企改革涉及面廣,改革過程繁雜,仍需一定的時間,後續改革的進展對公司的經營產生一定的不確定性。

本網站上的內容(包括但不限於文字、圖片及音視頻),除轉載外,均為時代在線版權所有,未經書面協議授權,禁止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聯繫本網站丁先生:[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