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科在建工地坍塌引發業主退房,都怪房價不行?

摘要:房價下跌該不該背鍋

萬科在建工地坍塌引發業主退房,都怪房價不行?

撰文|蜜姐

近期,萬科位於中山市古鎮鎮東岸西路的一處在建工地,發生了坍塌事故。

據媒體報道,坍塌面積達2000㎡,據當地官方通報稱,無人員傷亡。因為事故的發生,一些業主開始要求退房。

這個新聞確實讓人很吃驚,要知道萬科可是保證質量的房企好代表。

今年,當某宇宙級房企發生了幾起事故後,不少媒體在報道中都提到了萬科,作為房子品質保證的標杆來加以對比。

有萬科的不少老業主也不淡定了,留言發問:"我們還是我們,萬科還是當年的萬科嗎?"

01

此次坍塌事故,據公佈的初步事故原因"是填土作業人員違反操作規程,且大型滿載平板車停放不當,導致頂板過於集中荷載,造成局部坍塌"。

萬科在建工地坍塌引發業主退房,都怪房價不行?

圖片來源|南方+客戶端

本來是明年要交房的樓盤,現在"工地已全面停止施工並進行安全隱患排查。"然後這也不是萬科今年曝出的第一起事故。

今年上半年伴隨著樓市火爆行情的新聞,除了搖號搶房、千人排隊等之外,就是業主的訴苦和維權:有期房逾期的,有精裝房質量不合格的……

詭異現象背後有兩個截然矛盾的現實。

一是,不少房企今年都交出了創業績歷史新高的半年報:據媒體統計,有126家A股上市房企公佈了半年報;其中,我愛我家、萬通地產、中糧地產等17家房企的淨利潤漲幅高達200%!而淨利潤同比翻倍的房企也多達39家,佔比達31%。

二是,房企們賺得盤滿缽滿的同時,卻不時傳來在生死線上掙扎的消息:比如今年房企不僅融資難,還到了集中還債的痛苦時期;2018年-2021年是房企集中還債期,還債規模分別為2.9萬億、6.1萬億、5.9萬億和3.4萬億,2022年及以後合計約0.9萬億。

萬科在建工地坍塌引發業主退房,都怪房價不行?

02

說到這裡,可能有些蜜友就明白了。房企大幹快上的套路就是如此,根本停不下來的感覺:舉債買地,期房銷售,加快回款……

這個遊戲,在上半年樓市行情火爆的時候,並未發現明顯問題。

中國指數研究院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有138家房地產企業銷售額超過50億元,較去年增加12家;平均銷售額361億元,同比增長25.6%。尤其是1000億以上超級陣營共有7家,銷售額增速為32.5%。

但下半年樓市漸漸趨冷,房價下跌的消息不時傳出,寒冬的到來,房企當然很著急。

比如,這次出事兒的萬科,作為千億級別的龍頭房企,9月份上演了年度"大戲":"活下去",此後卻開啟了讓某些房企活不下去的神操作,拼命擴張(見此前蜜姐的文章)。

萬科在建工地坍塌引發業主退房,都怪房價不行?

同時,鬱亮在這次"活下去"大會上,還提到了要完成的艱鉅任務:6300 億的回款目標!

03

"如果 6300 億回款目標沒有達成,我們所有的業務都可以停,因為這說明我們沒有任何資格和能力做下去。"

鬱亮的此番言論和王石選擇質量放棄速度的宣言形成了鮮明對比。有些媒體及網友宣稱懷念有王石在的萬科。

不過,有意思的是2012年王石宣告:"大家要做好準備,萬科可能會為了質量淪為老二老三",發表了迄今讓人懷念的堅定選擇質量的言論。但說這番話的背景卻是,當年萬科慘遭"質量門"事件困擾,聲譽大跌之時。

萬科在建工地坍塌引發業主退房,都怪房價不行?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2012年也曾是樓市行情下行的一年……

房企資金緊張,日子不好過,但購房者們拿出6個錢包買房又談何容易?

王石當年有勇氣放棄巨大的利益誘惑,慢下來提高質量當然是值得讓人懷念的。不過希望除了懷念,現在的房企們大佬們也能讓大家看到新的期待。

歡迎關注"閨蜜財經":閨蜜看財經,發現財富守護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