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如今的郭德綱再不說巔峰時期“我”字系列的相聲了?

為什麼如今的郭德綱再不說巔峰時期“我”字系列的相聲了?

熟悉郭德綱或者德雲社的人應該會知道,郭德綱相聲的巔峰就是2006年左右的“我”字系列,其中的代表作《我是科學家》《我要上春晚》《我要幸福》等作品被看作是郭德綱相聲段子的巔峰。這些段子讓人感覺經久不膩,捧腹大笑。為什麼郭德綱很多年了都不再說“我”字系列的段子了呢?不光不說,也不再創作“我”字系列的段子了呢?

為什麼如今的郭德綱再不說巔峰時期“我”字系列的相聲了?

其實這反映了郭德綱對待藝術的態度。您可能會問了,這事牽扯到藝術創作的源泉問題。俗話說,藝術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郭德綱的我字系列的相聲我們細細一分析就會發現,郭德綱的這一系列的相聲說的基本上都是郭德綱作為一個社會底層的小市民,生活窮苦,又渴望能過上好日子的一系列的故事。因為那個時候的郭德綱還沒有著麼大的名氣,別說掙錢了,連飯都吃不上,他寫這種小人物的段子是有切實的生活體會的。所以郭德綱在創作這些段子的時候,很多都是自己經歷的真事,我們在哈哈大笑的時候,老郭心裡其實是很難受的。

為什麼如今的郭德綱再不說巔峰時期“我”字系列的相聲了?

後來的劇情我們都知道了,就是郭德綱從一個草根藝人逆襲成為行業大咖的過程。郭德綱的德雲社紅火起來以後,郭德綱徹底告別了以前的窮苦日子,實現了自己在當初《我要幸福》段子裡自己想要的生活。老郭有錢了,離開了以前的那個窮苦環境了,自然自身的創作環境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吃穿不愁的老郭開始思考怎麼把自己的藝術傳承下去,所以郭德綱最近幾年的段子裡會穿插大量的柳活,也就是唱戲,唱小調的段子,希望能讓年輕人多接受一點傳統藝術,不要讓那些快餐文化,抖音,快手的毒害了下一代。

為什麼如今的郭德綱再不說巔峰時期“我”字系列的相聲了?

郭德綱近幾年對京劇都到了痴迷的地步了,甚至賠錢也要唱京劇。為了唱京劇,郭德綱放棄商演去唱《秦香蓮》並且反串出演,演出完畢滿身大汗。當然這造型有點辣眼,不過老郭唱的是真沒毛病。郭德綱旗下的“麒麟劇社”一直堅持每週都演出戲劇表演,哪怕沒觀眾賠錢也要把這門藝術傳承下去。

為什麼如今的郭德綱再不說巔峰時期“我”字系列的相聲了?

以郭德綱目前的生活狀態,估計《我要幸福》已經成為了絕唱了,以後應該是聽不到了。但是老郭會根據自己現有的生活狀態,再創作新的系列段子,老郭只要一天還說相聲,德雲社的創作就會永遠的繼續下去。未來的德雲社已經不是郭德綱一枝獨秀,而是眾多的弟子百花齊放了,讓我們期待未來的郭德綱為我們奉獻更多的精彩的段子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