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驢得水》這部電影,用近乎荒誕的現實,表現人性有多無常

《驢得水》這部電影,用近乎荒誕的現實,表現人性有多無常

2016年,開心麻花團隊在各大院線打了一條廣告:“講個笑話,你可別哭。”這樣不同尋常的廣告詞立刻抓住了觀眾的眼球,此前,開心麻花成功將話劇《夏洛特煩惱》搬上熒幕,並獲得十億級票房的好成績。而這次,開心麻花帶來的一部叫做《驢得水》的電影,也是改編自同名話劇。據說在拍攝成電影之前就已經在全國範圍內進行過需多場的話劇表演,著實吊足了人們的胃口。

《驢得水》這部電影,用近乎荒誕的現實,表現人性有多無常

《驢得水》在宣傳中是被劃分為喜劇的,可是很多觀眾從影院走出來之後都是表情凝重神情憂傷。這部電影究竟有什麼魔力,能夠將人的情緒調動自如?故事的簡介中可以得知,民國時期貧困的山區中有一所學校,連校長在內共五個人和一頭驢。可是在教育部門的登記冊上,等級的還有一名不在的呂得水老師。這本是一個看起來嚴重其實很微小的問題,可是因為貪婪的人性,蟻穴終於擴張成了碎堤之洞,眾人再也無法彌補。

《驢得水》這部電影,用近乎荒誕的現實,表現人性有多無常

《驢得水》的幾位演員都是同名話劇的原版人馬,經歷上百次演出的他們對劇本故事早已爛熟於胸,而話劇演出的經驗也為演好電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影片的籌備階段,導演周申選擇演員的時候,直接拍板使用全體話劇演員。可是在主演們看來,他們表演話劇的經驗對與拍攝電影並沒有多大的作用。

《驢得水》這部電影,用近乎荒誕的現實,表現人性有多無常

因為話劇和電影兩種表演形式是不同的,話劇需要的是一氣呵成,而電影則是碎片化鏡頭的組裝,對手戲有的時候也是跟攝像機完成的。他們一開始對演出沒有太大的信心,可是當影片擺在我們面前的時候,他們出色的表演仍然說明他們交上了滿分的答卷。

《驢得水》這部電影,用近乎荒誕的現實,表現人性有多無常

故事發生在1942年的民國。偏遠的山區有一所學校,學校裡有校長,有精打細算的裴魁山、剛強正直的周鐵男、性格天真純良的張一曼和校長的小女兒孫佳等幾位老師。除他們之外,學校裡還有一頭用來拉水拉貨的驢,它還有個名字叫驢得水。幾人在學校裡本來過的相當自由自在,生活雖然不好,但是倒也落得個快樂滿足。一切改變都發生在教育部門下發的那紙通知上。為了檢查學校的工作情況,派了特派員前來視察。

《驢得水》這部電影,用近乎荒誕的現實,表現人性有多無常

本來不是什麼大事,大家正正經經工作,老老實實教學。可是有一點叫大夥發愁了:因為眾人需要喝水,所以養了驢拉水。可是驢要吃東西,眾人又都不願意用自己的工資去養這頭驢,於是在上報的人員名單上,將驢得水化作呂得水,按照英文老師的編制報了上去。這樣就可以用“呂得水”的工資養驢得水。如果沒有特派員視察的話,這是個好辦法,可特派員一來就會徹底露餡。眾人因為“呂得水”的問題發起了愁。這時候,敲鈴鐺的銅匠給眾人帶來了希望。

《驢得水》這部電影,用近乎荒誕的現實,表現人性有多無常

幾人當機立斷,帶銅匠去沐浴更衣,又在後半夜突擊培訓銅匠英文,希望能矇混過關。給梳洗打扮完,又由張一曼教他幾句用來打招呼的英文。誰知銅匠語言天賦驚人,教了一遍就能說個差不離。第二天,特派員來了,眾人才知儀表堂堂的特派員竟然目不識丁,銅匠英文說不上來,急中生智說起了當地的方言,特派員聽不明白,只能裝腔作勢誇銅匠莎士比亞朗誦的好。特派員被矇住了,決定將美國慈善家的資助名額授予“呂得水”老師。

《驢得水》這部電影,用近乎荒誕的現實,表現人性有多無常

幾人聽後很是興奮,在特派員走了之後,果真收到了鉅額的資金。但這筆錢標明瞭是發給呂得水老師的,可呂得水是銅匠假扮的,所以這筆錢被眾人均分了。幾人的生活也因此得到了改善,可就因為完成這次評價,幾人的關係和行為發生了或多或少的扭曲。一曼為了讓銅匠配合,不惜出賣了肉體;裴魁山對一曼用情至深,也因一曼的不自愛受到打擊;鐵男脾氣剛直不阿,看不慣眾人集體說謊,心生怨懣。

《驢得水》這部電影,用近乎荒誕的現實,表現人性有多無常

第二次特派員前來是因為美國慈善家羅斯先生要來見見這個根植於農村的教育家呂得水老師,因為教育部門剋扣了羅斯先生的資金,害怕露餡的特派員趕來找眾人串通說辭。可銅匠因為之前張一曼的傷害已然性情大變,早已不是那個目不識丁,老實本分的銅匠了。也正因為銅匠的這種變化,使事情走向了難以扼制的方向,也使眾人的命運從輕鬆走向悲劇。強權壓迫和內心譴責之下,張一曼精神失常、裴魁山再也沒有那種風度和儒雅,剛直不阿的鐵男也成了搖尾乞憐的走狗。所有人的精神和理想都崩塌了,這群為人師表的老師,內核裡也都是一群汙跡斑斑的平凡人。

《驢得水》這部電影,用近乎荒誕的現實,表現人性有多無常

《驢得水》的精彩之處在於看似講了一個荒誕的故事,但表達的全是真真切切的人世“風景”。為了錢財什麼都可以改變,為了利益什麼都可以妥協。也表現了這群人軟弱怕事的一面:當問題出現的時候,想的不是去處理問題,永遠在用謊言去解釋謊言,就像原本只是一個小小的洞,在所有人的推諉扯皮之下,變成再也無法癒合的巨大的傷口。張一曼瘋了,原本那麼令人著迷的女人,最後竟變的傻兮兮的在油菜花田裡摘花。周鐵男不再強硬,張一曼被侮辱的時候再也沒了出面拯救的勇氣。

《驢得水》這部電影,用近乎荒誕的現實,表現人性有多無常

這根本不是一齣戲劇,這是一處真真切切的悲劇。每個人都會被時代所改變,每個人也都會變成自己曾經厭惡的樣子。用一出啼笑皆非的喜劇電影表達出如此高遠的利益,本片毫無疑問是成功的,是了不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