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南科大回應基因編輯嬰兒:不知情 深圳衛計委啟動調查

【最新消息】

更新|南科大回应基因编辑婴儿:不知情 深圳卫计委启动调查

賀建奎“基因編輯嬰兒”事件引發軒然大波,其所在的南方科技大學發表情況聲明,稱對此研究不知情。

今日,有媒體報道賀建奎副教授(已於2018年2月1日停薪留職,離職期為2018年2月—2021年1月)對人體胚胎進行了基因編輯研究,我校深表震驚。在關注到相關報道後,學校第一時間聯繫賀建奎副教授瞭解情況,賀建奎副教授所在生物系隨即召開學術委員會,對此研究行為進行討論。根據目前瞭解到的情況,我校形成如下意見:

一、此項研究工作為賀建奎副教授在校外開展,未向學校和所在生物系報告,學校和生物系對此不知情。

二、對於賀建奎副教授將基因編輯技術用於人體胚胎研究,生物系學術委員會認為其嚴重違背了學術倫理和學術規範。

三、南方科技大學嚴格要求科學研究遵照國家法律法規,尊重和遵守國際學術倫理、學術規範。我校將立即聘請權威專家成立獨立委員會,進行深入調查,待調查之後公佈相關信息。

南方科技大學 (據南方科技大學官網)

深圳衛計委:和美婦兒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未備案

更新|南科大回应基因编辑婴儿:不知情 深圳卫计委启动调查

11月26日,有媒體報道《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引發公眾對該項研究的安全性與倫理性的熱議。目前,深圳市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就相關情況進行了通報。

通報中稱,原國家衛生計生委於2016年公佈的《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倫理審查辦法》,明確規定“從事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的醫療衛生機構是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倫理審查工作的管理責任主體,應當設立倫理委員會,並採取有效措施保障倫理委員會獨立開展倫理審查工作。醫療衛生機構未設立倫理委員會的,不得開展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工作。醫療衛生機構應當在倫理委員會設立之日起3個月內向本機構的執業登記機關備案,並在醫學研究登記備案信息系統登記”。

深圳市參照該《辦法》對省級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的相關職責要求,建立了“深圳市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並已開展“從事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的醫療衛生機構已設立倫理委員會的備案工作”。

根據“醫療衛生機構應當在倫理委員會設立之日起3個月內向本機構的執業登記機關備案”,經查,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這一機構未按要求進行備案。

深圳市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已於11月26日啟動對該事件涉及倫理問題的調查,對媒體報道的該研究項目的倫理審查書真實性進行核實,有關調查結果將及時向公眾進行公佈。(據深圳衛計委微信公號)

【早前報道】

免疫艾滋病嬰兒領頭人賀建奎回覆媒體:將參加基因編輯峰會

更新|南科大回应基因编辑婴儿:不知情 深圳卫计委启动调查

賀建奎 賀建奎實驗室 供圖

通過公開電子郵箱,記者與該技術團隊領頭人、南方科技大學生物系副教授賀建奎取得聯繫。賀建奎回覆稱:他於11月26日至29日將在香港參加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

記者在科技部官網證實了該峰會於11月27日至29日在香港召開。與會者關注話題包括“基因編輯應用於不可遺傳的疾病治療的進展”等。(據封面新聞)

深圳和美否認免疫艾滋病嬰兒在該院出生:醫院和賀建奎沒關係

11月26日下午,因“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而被捲入漩渦的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總經理程珍回覆記者稱,剛知道此事、目前正在瞭解,唯一可以確定是,“孩子不是在醫院出生,也不是在醫院做的實驗”。

針對賀建奎與深圳和美的關係,程珍表示“沒有關係”,但對於網上傳出的蓋有深圳和美醫院印章的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查申請書,程珍表示“仍在調查中”。

程珍多次向記者強調,自己於2018年7月剛剛被調至深圳任職,因此對於醫院前期項目並不瞭解。(據澎湃新聞)

多位業內專家:難以相信,不倫理

長期從事基因編輯研究的浙江大學轉化醫學研究院教授謝安勇對記者表示,“第一感覺是難以相信,不是技術上行不通,只是許多副作用難以排除,只能為這兩個嬰兒的未來祝願。”

至於其提到的副作用,謝安勇簡單總結:敲除的這個CCR5基因難道在人生長髮育思想行為其他功能方面無用嗎?脫靶怎麼辦? 目前的脫靶檢測足夠嗎? 即使不脫靶,能排除掉涉及該斷點其他修復事件嗎?

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艾滋病綜合研究中心主任張林琦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這事件已經遠遠超出了技術問題的範疇,後果將是不可預測的嚴重。”

美聯社報道中也提到,幾位科學家審閱了相關材料後表示,到目前為止的測試還不足以證明編輯工作有效,或排除了傷害。

至於這對雙胞胎嬰兒是否有必要通過這項技術來預防艾滋病,記者採訪了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艾滋病研究所所長陳志偉。陳志偉表示,“HIV感染的父親,和健康的母親,100%可以生個健康和可愛的孩子, 根本無需進行CCR5編輯。這對新生兒是不倫理的,一個健康和受教育的好孩子,是不會被HIV感染的。”

不過,美國哈佛醫學院遺傳學教授、基因工程知名專家George Church 對此似乎持支持觀點。他表示,“考慮到HIV 對全球公共健康的威脅有擴大的趨勢,我認為賀建奎選擇了一個非常好的目標基因。”在美聯社的報道中,他認為,“這是合理的。”

陳志偉同時強調,對健康胚胎進行CCR5編輯是不理智的,是不倫理的,“我們還沒有發現任何中國人的CCR5是可以完全缺失的,CCR5對人體免疫細胞的功能是重要的。”另外,陳志偉提到,CCR5編輯不能保證100%不出錯之前,是不可以用於健康人的。

謝安勇也同時提到:道德上如何面對人類改造自己的動機? (據澎湃新聞)

科技日報發佈了名為“四問基因編輯嬰兒”的微博,提出了包括“對試管嬰兒進行基因編輯是否有悖倫理道德,經過什麼部門審批?一個民營醫院就能做這樣的實驗嗎?”、“如何能夠證明這對雙胞胎嬰兒能夠天然抵抗艾滋病?”等在內的關鍵性問題。

更新|南科大回应基因编辑婴儿:不知情 深圳卫计委启动调查

以下為科技日報微博原文:

1、CCR5這個靶點是不是已經公認的會感染HIV?敲除這個靶點有沒有其他潛在威脅?會導致其他疾病?

2、如何能夠證明這對雙胞胎嬰兒能夠天然抵抗艾滋病?因為也不可能現在就讓嬰兒接觸艾滋病傳染,這是有悖倫理道德的。如果這對雙胞胎一生都沒有經歷過可能感染艾滋病的環境或行為,又如何證明她們天然抵抗艾滋病?

3、對試管嬰兒進行基因編輯是否有悖倫理道德,經過什麼部門審批?一個民營醫院就能做這樣的實驗嗎?

4、此前我國有沒有過基因編輯手段用於人體的實驗?

另外,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研究員劉穎告訴@知識分子 :

1、倫理申請是深圳和美婦兒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准的,但提供胚胎的是另外四家醫院。倫理審查是10月9日通過的,但孩子在11月就出生了,您對此如何評論?

這份倫理申請非常的草率,按照提供的日期來看,在倫理申請批准前實驗就已經進行很久了。倫理審查是按照“科研項目”的標準實施的,這個標準本身就不對。整個倫理申請中,寫到了前期在猴等模式生物上進行了相關實驗,但僅僅描述了過程,並沒有任何詳細結果以及實驗後續對該動物的觀察結果。倫理申請書最後一段佔領技術制高點和超越諾獎級的工作這些竟然能作為理由列到申請書裡,可見項目實施者和批准者的本意和關注點到底是什麼。

2、在技術方面,賀建奎團隊針對CCR5基因進行編輯,能否真的預防艾滋病?是否存在安全的風險?以及,其中一個胚胎是在懷孕期間做的基因編輯。如何看待這樣的操作?

首先,如果基因編輯後是嵌合子的話,沒有編輯到的細胞還是會有感染風險。但更為關鍵的是下面兩點:1.基因編輯技術的脫靶效應會帶來何種後果是完全未知的。2. CCR5缺失已經被實驗證實會造成免疫缺陷,導致其他病毒的易感甚至腫瘤的發生。即使該實驗的母親是艾滋病患者,只要通過藥物降低母體HIV的載量,是可以有效阻斷母嬰傳播的。這項研究完全沒有任何層面的必須要進行的必要性,而兩個孩子所要面臨的後續風險是我們想象不到的。試想一下當初多利羊的實驗結果。

3、如何看待這一實驗的後果?

這一實驗從科學層面具有巨大的潛在風險,兩個孩子作為試驗品,這些未知風險將會伴隨他們的成長。從事這一實驗的科研人員既非HIV研究者,也非基因編輯領域專家,項目實施時其測序公司和其背後的商業資本實在鋌而走險。該項目的實施可預見的會使基因編輯領域的研究受到影響,也會使中國科研界的發展受到質疑。中國科研界需要就此發聲,該項目的實施者也需要因這一行為而受到抵制,否則將會帶來更多不可預見的負面影響,潘多拉的盒子也許就此打開了 。(據科技日報微博)

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

11月26日,來自中國深圳的科學家賀建奎在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召開前一天宣佈,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這對雙胞胎的一個基因經過修改,使她們出生後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這是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也意味著中國在基因編輯技術用於疾病預防領域實現歷史性突破。

這次編輯峰會於2018年11月27日至29日由美國國家科學院、美國國家醫學院、英國倫敦皇家學會和香港科學院在香港聯合舉辦。據賀建奎介紹,基因編輯手術比起常規試管嬰兒多一個步驟,即在受精卵時期,把Cas9 蛋白和特定的引導序列,用5微米、約頭髮二十分之一細的針注射到還處於單細胞的受精卵裡。他的團隊採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這種技術能夠精確定位並修改基因,也被稱為“基因手術刀”。

這次基因手術修改的是CCR5 基因,而CCR5 基因是HIV 病毒入侵機體細胞的主要輔助受體之一。此前資料顯示,在北歐人群裡面有約10% 的人天然存在CCR5 基因缺失。擁有這種突變的人,能夠關閉致病力最強的HIV 病毒感染大門,使病毒無法入侵人體細胞,即能天然免疫HIV 病毒。

賀建奎還將在峰會現場展示他領導的項目組在小鼠、猴和人類胚胎的實驗數據。在50枚人類胚胎基因測序結果顯示,未發現脫靶現象;而所有人類正常胚胎裡面,有超過44% 的胚胎編輯有效。賀建奎還展示此次基因手術嬰兒臍帶血的檢測結果,證明基因手術成功,並未發現脫靶現象。他表示,結果仍然需要時間觀察與檢驗,因此準備了長達18年的隨訪計劃。

CRISPR/Cas9 技術自問世以來就因簡單、高效備受矚目,吸引全球各地科學家在醫學、動植物育種、藥物篩選等不同領域進行研究。賀建奎強調:“對於少數家庭來說,基因手術是治癒遺傳性疾病和預防嚴重疾病的新希望。” 他還率先提出基因技術研究和應用領域需遵循的“核心價值”,包括對真正需要的群體保持“悲憫之心”(Mercy for families in need)、僅僅用於嚴重疾病的“有所為更有所不為”(Only for serious disease, never vanity)、尊重孩子自主性為前提的“探索你自由”(Respect a child’s autonomy)、命運不能由基因來決定的“生活需要奮鬥”(Genes do not define you )、“促進普惠的健康權”(Everyone deserves freedom from genetic disease)等5項倫理原則。

美國哈佛醫學院遺傳學教授、基因工程知名專家喬治·丘奇George Church 說:“考慮到HIV 對全球公共健康的威脅有擴大的趨勢,我認為賀建奎選擇了一個非常好的目標基因。”

不久前,中山大學一研究團隊發佈了國內首份針對普通公眾和HIV 攜帶者關於基因編輯認知的比較報告,超六成受訪者對基因編輯技術的運用持積極態度。575份HIV 攜帶者問卷顯示,有94.78% 的HIV 攜帶者支持基因編輯技術用於預防HIV 。另據美國皮尤研究中心2018年4月針對2537名美國成年人的一項調查顯示,60% 的美國人支持對未出生嬰兒進行基因編輯,認為為了降低患嚴重疾病的風險,基因編輯是一種有效的醫療手段。(據人民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