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是如何煉成的?

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是如何炼成的?

文|美少女壯士

“奧斯卡”作為全球人民關注的電影盛事,在大眾的普遍認知中也最具權威性,它被視為電影藝術的最高殿堂,每年角逐奧斯卡獎項的影片從提名開始就受到了高度的關注度。而每年的“最佳外語片”獎項更牽動著全球無數電影人的心,因為這是奧斯卡獎項中唯一一部非英語影片的獎項,它也成為全球非英語國家電影人的夢想。

那麼,如何才能做出一部“最佳外語片”?

由第一製片人、向陽教育聯合龍躍中歐製片人協會共同舉辦的第一屆《走進歐洲電影,聆聽大師心得》特地邀請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伯納德行動》的導演Stefan Ruzowitzky先生,來給我們分享 “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是如何煉成的?”

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是如何炼成的?

在Stefan Ruzowitzky導演的職業生涯裡,他曾執導過大製作商業電影獲得票房成功,也曾潛心投入劇情片創作一舉拿下奧斯卡獎。從迪士尼兒童片到恐怖電影再到著作改編和翻拍,這位傳奇導演將在北京為大家傳授他的經驗。

1996年Stefan Ruzowitzky拍攝了第一部電影《Tempo》,隨後他得到了Max Ophüls Preis獎項。1998年他執導了第二部電影《農莊風雲》,故事設定在奧地利Mühlviertel的鄉村,該片在鹿特丹電影節和法蘭德斯電影節均獲最佳影片獎。2000年他執導了大熱恐怖片《解剖》,3年後執導了其續集《解剖2》。2007年,他的《伯納德行動》參選柏林電影節,並於同年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而後,由他執導的迪士尼電影《小魔女莉莉》在歐洲票房上取得巨大成功,而他的近期作品包括《零號病人》《地獄》《陷阱》等,均俘獲了大批粉絲。

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是如何炼成的?

《伯納德行動》是奧地利和德國的合拍作品,根據阿道夫·博格(Adolf Burger)小說《魔鬼工廠》(The Devil's Workshop)改編而來,影片講述了納粹集中營裡造假幣的事情,小說的作者用文學回憶錄的方式將自己親身經歷的這些真實事件記錄了下來。

電影主人公是個非常典型的英雄式角色,年輕、勇敢,跟納粹去鬥爭,具有主角光輝。他是一個專業的出版商,不僅瞭解所有造假幣的技術,同時又是個專業的攝影師,還擅長拿捏人心。人們很想看兼具多項技能的他,能在集中營裡面能發生些什麼事情。

在影片故事的選擇上,Stefan Ruzowitzky認為一定要選一些新鮮有趣的故事,而不是被人已經嚼爛的故事。“就比如說《伯納德行動》這個故事,納粹集中營裡面本來就有會出現一些反抗式的英雄人物,這是影片中常見的人物。但如果被投入集中營的本身就是一個壞人,他是一個黑幫,從小就擅長造假,那這就是一個還沒有被詮釋過,也沒有被搬上大銀幕的一類角色。”

Stefan Ruzowitzky認為,根據這個設定可以發展出很多故事,不過相對地對劇本的要求也會提高。《伯納德行動》劇本打磨了很長時間,首先是歷史問題,觀眾對過去的歷史可能會懷著一種審視的心態來看,所以在創作過程中要非常注意,要儘可能還原歷史故事的本身,而不是去做出一些主觀的判斷或是概念的植入。

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是如何炼成的?

在人物上,標準的英雄式人物走向一般是,主角在故事中經歷一些事情後,他可能會變成好人。就比如這部電影,如果按標準英雄人物塑造,就是一個壞人在納粹集中營裡活了下來,然後成為了一個好人,這就意味著那些在集中營裡面活下來的人都能夠成為更好的人。可實際大家都知道這並非真實的故事,現實是,集中營裡會發生一些非常殘忍、骯髒的事情,這些殘酷的事情是人們不願意提及的,所以很多影片都會相對或多或少做一些美化。而我們的電影是儘量讓人物還原當時的背景,讓這位英雄經歷的事情既符合真實故事背景,又不那麼理想化。

另外,也是最重要的,如果影片是通過原著小說改編的劇本,我們要尊重原著,尊重文學作品,同樣,我們也可以加一些創意進去,但這個創意只是為了能夠更好地在銀幕上去呈現這部作品,而不是改變它原本的面貌。

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是如何炼成的?

在現場,針對觀眾給出的提問,Stefan Ruzowitzky導演也作出了詳細的解答。

Q1

如何將一個理想化人物,塑造得既真實又接地氣呢?

Stefan Ruzowitzky :“通常來說還是要找到一個微妙的平衡點,首先你要讓觀眾喜歡上這個人物,如果這個主人公過於完美的話,建議給他加上一些缺陷,因為任何人都應該是有缺陷的。在故事的進行過程中,他會通過各種經歷來成長成不那麼有缺陷的人物。所以儘可能的在一開始就讓觀眾知道這個主角他並不完美,是有缺失的,這個缺失可能是人與人之間的信任,也可能是其它,當他遇到某個人或某件事情的時候,就會有所轉變,當然一切也必須要在合情合理的範圍內。任何故事都要與主線密切相關,給主人公的缺陷也必須是要為這個故事而服務的。”

Q2

在同時兼任編劇和導演兩項重要工作情況下,如何讓影片在“質量”和“速度”上達到平衡呢?

Stefan Ruzowitzky :“其實絕大多數項目都要花上很多年的時間才能真正的成型,即使是那些非常大規模的製作也是一樣的。我們經常在頒獎典禮上聽到獲獎人說:‘我們經過15年的艱苦努力終於站在了領獎臺上’。籌備都是需要花很多時間的,遇到挫折時你必須不斷努力堅持,快可以保證速度,但不一定能保證質量 。”

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是如何炼成的?

Q3

如何將原著小說中淺層次的人物變成主線人物,在劇情上,如何與原著作者之間相互妥協與溝通?

Stefan Ruzowitzky :“就拿《伯納德行動》來說,這個主人在原著小說中並不是主角,只是被提過幾次的一個人物,因此你自己要額外補充的信息非常多,才能更好地充實人物的形象。故事裡面還有很多小細節,也都需要一點點地去補充與改善。比方說我們放的音樂,還有整個造假的流程,還有英國銀行各種擔保,還有就是去驗鈔等等,很多情節都需要進行考證再加入影片裡。

對於作者,因為這是他本人親身經歷的事情,能與他共事我感到非常榮幸。作為電影人講故事我有我的經驗,但是他才是這個故事的真正主角,應該得到我們的尊敬和信任,他的貢獻能夠讓我們把整個劇本打造的更好。”

Q4

製片人、導演、編劇屬於三種不同的體系,如何平衡導演和製片人這兩種容易產生分歧的思維體系呢?

Stefan Ruzowitzky :“我認為要分精力,既做導演又做製片人確實是比較難,我會選擇不做製片人。製片人在一個項目中起到很重要的一個作用,因為在一個劇組裡面只有製片人有可以跟導演叫板。我接受了這個項目,就等於接受了跟這個製片人合作,既然他選擇請我來拍片就是相信我的專業眼光和判斷能力。”

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是如何炼成的?

Q5

劇本在做分場的時候有什麼好的建議?

Stefan Ruzowitzky :“在電影進行了一半之後,觀眾就應該知道這個片子到底說的是什麼。如果整個鋪墊鋪得太長的話,觀眾會很不耐煩,所以必須要在25分鐘到30分鐘之內把這個鋪墊做完,讓觀眾知道這個主人公到底要幹什麼,他們面臨著一個什麼樣的處境,無論什麼影片這點都是至關重要的。其它的分場方式,我不太注重什麼黃金法則,要根據故事而定。”

最後,Stefan Ruzowitzky先生表示,好的故事是靠一個團隊共同成就的,“也許在過程中我們會遇到很多意見分歧,也會遇到各方面的困難,最重要的是大家朝著一個共同目標而去努力,一同克服重重難關,在精益求精中認真打磨作品,相信最後的結果都會是令人滿意的。”

點擊“閱讀原文”,《伯納德行動》一睹為快!

--END--

【第一製片人服務影視創業者】

2013年6月創立,微信內創建最早、人數最多、影響最大的影視商業圈平臺

關注中國最具創造力的製片人

匯聚能夠引領中國電影未來成長的商業力量

中國影視人學習、創作、 交流、宣傳、交易的必要工具

傳遞影視人和商人們最新動向和信息

組織國內外各種培訓、沙龍、論壇等行業分享

幫助影視人獲得更多信息、資源並達成各種合作

公司、項目合作 ◇ diyizhipianren

項目、影視宣傳合作 ◇ dyzpr816

我們在一起, 看看將來影視業是個什麼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