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之父、李氏文化祖根 天下李氏一家親

道家鼻祖李耳的故鄉、李氏文化的發祥地鹿邑,舉行李耳誕辰2569週年、李氏文化發源3023年的紀念大會,具有非常特殊的偉大意義。鹿邑縣委、縣人民政府給予我的鹿邑老子故里榮譽市民的光榮稱號致以感謝。但是,我還想向諸位說明李耳既是道家的始祖,也是我們李氏文化的始祖,李耳和李耳的故鄉也是我的祖根。天下李姓都是一家人,我相信隨著道家文化日益發揚光大,國內外李姓前來認祖歸宗的一定會越來越多。樹有根,水不源,作為炎黃子孫的中國人的傳統習慣,總是要尋根求源的,我相信不久會有一天,天下李姓都會來到鹿邑李氏文化的發祥地,頂禮膜拜始祖老子李耳的。

李姓是中國第一大姓,尤以漢族中姓李的最多,佔漢族人口的百分之七點九,是一個龐大的宗族。考李姓之源,出自上古時代八大姓氏的嬴姓。宋人鄧名世《古今姓氏辯證》記載:顓頊高陽氏的曾孫皋陶,在帝堯時任大理(司法),後其子孫歷任舜、夏、商理官,遂以官職理為族姓。商紂王時,理徵(字德靈)因進諫為紂害死,其妻契和氏攜子利貞逃亡,靠採集樹木上的果實而得以活命。為感木子救命之恩,將理改為李,李利貞由理改為姓李。據唐人林寶《元和姓纂》說:李利貞的十一世孫便是李耳,李耳出生於楚苦縣厲鄉曲仁裡,即今日鹿邑太清宮,因此這裡便成為道家文化的發源地,李氏文化的祖根。

在李氏文化祖根的問題上還要說明一個問題。我家的堂號是隴西郡,所以我過去一直認為我們李姓的祖根就在隴西(甘肅、陝西部分),並有來自大槐樹底下的傳說故事,更令人信以為真。其實,在李耳老子之後李姓有了很大發展,產生了幾個重要支系;隴西李姓是最老最大的一支。歷史上就稱隴西為李姓望族。隴西李姓之祖是李耳的九世孫,李曇的長子李崇,因官隴西守而定居,遂發展為李氏大族。另一支在趙郡(河北),其祖為李曇的四子李璣,西漢時有一支遷居山東,東漢時一支徙居川、滇,至南北朝時又發展至少數民族,成為全國的大姓了。到了唐代更是顯赫一時。李氏在中國歷史上稱帝者60餘人,建立王朝10多個,在國外建立的有李氏朝鮮王朝,安南國李氏王朝。後來李氏足跡遍及全世界,這些都與道家始祖李老子分不開的。

李耳,道家哲學思想的創始人,洋洋五千言《老子》,被譽為中國第一部“哲學詩”,李耳也被當代學者譽為“中國哲學之父”。道家與儒家被稱為中華民族文化思想的兩大支柱,各佔民族傳統文化的半壁河山。然而就道儒兩家來說,進入本世紀以來,人們更認識到道家思想在中國文明史乃至世界文化、哲學史的地位越來越顯得重要,對道家思想的內涵、特質,以及對現代科學各方面的重大作用所掀起的研究熱潮正是方興未艾,成為世界研究的熱點。現在,《道德經》已被譯成世界語,德、意、日、俄等20多種文字,200多種譯文,這是儒家無可比擬的。

今天,在這個隆重的紀念會上,我想說的就這兩句話:老子李耳是“中國哲學之父,李氏文化祖根”。我還相信,隨著時空的變化,老子李耳還會被推崇為“世界哲學之父,世界李姓祖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