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包3塊錢的餅乾,一年賣出200億,他是怎麼做到的?

來源:電商報(ID:kandianshang)

福建首富誕生記

2015年11月20日,福建達利食品港交所上市,當日市值達到684.7億港元,成為中國旺旺(00151.HK)後港交所最大的食品股。

達利食品上市後,掌控了85%股權的許世輝家族的賬富超過500億人民幣,一躍成為福建首富。

福建自古以來商埠林立、富豪如雲,能登頂此地首富的,沒有一定實力還真的很難。

達利食品憑什麼“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其實,只要列舉一下達利食品旗下的品牌:達利園、可比克、好吃點、和其正、樂虎、豆本豆,大家也就能算出品牌背後的價值空間了。

一包3塊錢的餅乾,一年賣出200億,他是怎麼做到的?

而說到達利食品,就不能不提到其創始人許世輝。

許世輝生於1958年,22歲時開始涉足休閒食品,當時實行改革開放不久,全國的物質生活即將實現跨越式發展。

許世輝的公司是惠安縣的一家叫美利食品的小型集體所有制企業,在這家公司幹了10幾年之後,1992年,許世輝成為該公司的法人。

一包3塊錢的餅乾,一年賣出200億,他是怎麼做到的?

達利食品創始人許世輝

隨後,美利食品與另一家叫加達的公司組合成達利公司,美利和加達分別持有60%及40%股份,1997年,該公司正式更名為達利食品。

達利公司成立後,推出首款“達利”品牌餅乾,取得不錯的市場反響。

1997年,達利食品成為中國名牌產品。

1998年,達利在成都成立全國第一家子公司,並且完成兩輪共2000萬的增資,這意味著達利的下一個目標是進入資本市場。

為做好上市準備,達利食品進行了一系列眼花繚亂的操作:

2012年後,福建達利相繼收購了泉州達利、惠安包裝、南昌達利、廣東達利等14家附屬公司,公司股權向著港股要求的結構進一步優化。

2014年9月,福建達利巧施妙手,出售1%股份給惠安包裝,後者從此變成了中外合資企業,使後面的一系列收購變成外資企業股權收購,為隨後的達利食品的資產出境、規避商務部及證監會審批提前埋下伏筆。

2014年11月,福建達利和鼎暉香港以7892萬元的代價向達利(香港)轉讓惠安包裝全部股權,惠安包裝更名為達利食品集團有限公司,業務範圍由包裝、裝飾、彩印拓展至研發、生產及銷售多種休閒食品及非酒精飲料。

然後,回到本文的開頭,2015年,為港股“量身定製”的達利食品順利上市,許世輝家族成為福建首富。

“蛋黃派模式”一戰成名

拋開資本和結構上我們看不懂的運作,達利食品能在這些年越做越大,有一個非常不錯的起點:“蛋黃派模式”。

“蛋黃派模式”的核心要義是品質與創新齊飛。

2002年,傳統餅乾做得風生水起的福建達利突然改弦更張,推出了主打外國風情的 “達利園”糕點類食品,即我們現在耳熟能詳的 “達利園”蛋黃派。

一包3塊錢的餅乾,一年賣出200億,他是怎麼做到的?

蛋黃派一戰成名,主要依賴以下戰略。

其一,形式上的創新。

達利食品敏銳地意識到,吃慣了這麼多年的傳統餅乾後,如果讓消費者變一下口味,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果然,蛋黃派主打國外風情這一招很快見效了。

其二,低價碾壓。

當時市場上最買得最好的休閒食品是好麗友,但蛋黃派出手驚人,價格只有好麗友的三分之一,直接碾壓對手。

其三,殘暴的廣告宣傳。

為了蛋黃派一炮而紅,達利在廣告投放上很捨得花血本,“達利園蛋黃派,你帶我也帶”很快深入千家萬戶。

一包3塊錢的餅乾,一年賣出200億,他是怎麼做到的?

而在蛋黃派這個單品戰略獲得成功後,達利食品以此為突破口,馬不停蹄地推出可比克薯片、好吃點餅乾等產品。

還是相同的策略,還是熟悉的味道,可比克和好吃點也不出意外地取得了成功。

其中,請明星趙薇等做廣告的好吃點餅乾最少一包的售價還只有2.9元!

一包3塊錢的餅乾,一年賣出200億,他是怎麼做到的?

到2004年,達利的業務範圍遍及全國16個省份,在全國擁有18家附屬公司。

2011年,達利食品成為 “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之一,“中國版雀巢”已經破空而出。

達利食品超越同行的秘密

抓住趨勢,跟著感覺走,保持產品年輕化,是達利食品不停擴張的基礎。

2010年左右,是中國休閒食品市場爆發式增長的時期。同時,中國的休閒食品相比美國還只是小巫見大巫,比如說,2014年,中國人均休閒食品消費額只有255元,人口比我們少得多的美國的同期消費額近2000元,這說明,中國的休閒食品市場蘊藏著巨大的空間。

而具體到達利食品本身,它在以下幾個方面也幾乎做到了極致。

其一,單點突破後多點開花的策略。

在成功引爆一個品牌後,達利並沒有過多留戀某一個品牌,而是走產品豐富的路線。

比如說,它擁有糕點(小麵包、蛋黃派、牛角包等)、薯片(可比克)、餅乾(好吃點)、涼茶(和其正)、牛奶(達利園花生牛奶)、飲料(樂虎)的諸多齊頭並進的組合品牌,並且每個品牌都保持在行業前三的水平。

一包3塊錢的餅乾,一年賣出200億,他是怎麼做到的?

其二,有意和競爭對手的強勢產品區分開。

在對手的強勢領域,達利食品一直很“知趣”。比如說,康師傅的方便麵和休閒飲料做得好,旺旺的兒童牛奶很受歡迎,達利食品就有意避開這些領域,而是轉身開發對手們不太拿手的領域。

其三,跟進策略,做“食品界的騰訊”。

因為成本低、週期短、回報率高,哪個產品熱,就跟風而上哪類產品,是達利的長期策略。在這方面,和其正涼茶、達利園花生牛奶、樂虎功能飲料,都是達利食品的傑作。

一包3塊錢的餅乾,一年賣出200億,他是怎麼做到的?

其四,強大的渠道和銷售能力。

達利在全國擁有4000多家經銷商,傳統渠道和現代渠道的比例為3:1,比全行業1:1的比例更具有優勢。

在廣告銷售方面,達利一直不乏經典的案例。比如說通過贊助中國籃協,一句“喝樂虎,提神抗疲勞”就讓原本籍籍無名的樂虎成為年輕人最喜愛的運動飲料。

好了,瞭解了這麼多,一包3塊錢的餅乾,一年賣出200億,你要不要也試試?

-END-

免責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的觀點和看法,與本本公眾號立場無關。文章來源於公眾號:3158創業寶,3158創業學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