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10年全新視角的科技公司

未來10年全新視角的科技公司

現在投資者的關注重點已經不僅僅侷限在那些能帶來高回報的領域,也會聚焦在那些能廢除“舊手段”或帶來全新視角的公司。

顛覆越徹底,成為超級獨角獸的可能才更高

KPCB 的 Aileen Lee 把實現10億美元退出的初創企業稱為是獨角獸,而退出規模達1000億美元的則是超級獨角獸。作為投資者,你肯定希望自己能慧眼識珠,早早就能找到下一匹超級獨角獸。Daniel Liem 就在 Medium 上發表文章談了他的看法。雖然他還沒有找到,但是我們可以從中展望一下未來10年的新興市場和技術趨勢。

要想預測未來的超級獨角獸,首先必須看看歷史上的那些獨角獸。過去60年的超級獨角獸俱樂部成員代表包括:

50年代以前:惠普,電子工具誕生

60年代:英特爾,半導體芯片

70年代:Oracle,企業軟件;蘋果、微軟:PC

80年代:思科與 AOL,電信

90年代:Google 與 Amazon,在線信息與電子商務

00年代:Facebook,社交網絡

而要想知道未來10年誰值錢,首先要看誰最吸引投資者。Daniel 按照對2010—2014年間各領域的投資規模進行了排序,發現融資規模最高的幾個領域依次是生物技術、軟件、移動、web、企業技術及電子商務,考慮到電子商務和生物信息需要的啟動資金巨大,因此作者將其排除在趨勢以外。此外,他認為安全和產品導向(product-based)也有新市場的機會。

移動領域顯然是這10年的一個熱點。上一個超級獨角獸Facebook頻頻出手,先在2012年以10億美元收購了移動照片分享應用Instagram,後又以190億美元的“天價”吞下移動通信新貴WhatsApp,所反映的不僅僅是全球經濟持續走弱、利率不高背景下高市值公司的收購衝動,更說明了移動大勢的不可阻擋。但是這個市場目前尚未看到超級獨角獸的出現。

那麼,需要關注的就是這四大領域:

一、企業領域(+大數據)

企業領域被認為是排在消費者領域之後增長最快最有利可圖的市場。大量的資本正在湧向企業市場,Fred Wilson1 年多前就認為VC投資的風向已經從消費者互聯網轉向了企業。成功典範如企業解決方案Palantir、Addepar、Tableau,商業智能平臺Birst、Looker、App Annie等。

其共同主題是 Palantir、Formation 8 及 Addepar 創始人 Joe Lonsdale 所謂的“智慧企業(Smart Enterprise)”—引領硅谷第 6 波硅谷創新潮的公司。下圖是他對過去幾十年硅谷創新潮的總結:

作為擁有兩家企業(Palantir、Addepar)在其中的干係人,我們當然會懷疑 Joe 得出的結論存在一點私心,但是從對歷史的總結來看,他的結論與 Steve Blank 還是有點類似的,但 Steve Blank 把社交網絡單獨劃出來作為一波創新,只不過他認為這波創新技術含量不高,不符合硅谷向困難挑戰的登月精神。

當然,企業領域做的事情並不僅限於 B2B,也可以是通過業務及企業解決方案連接企業與消費者的 B2C,或者是企業領域的去中心化:如貨幣、政府、金融等等。

(1)政府

政府領域有很多可以做的事情,當然這裡說的是美國。比方說 FiscalNote 利用政府開放的數據來提供政府立法方面的實時性預測分析,該公司目前已經獲得 First Round Capital 的 Dorm Room Fund、NEA、Mark Cuban 及楊致遠的 AME Cloud Ventures 的融資。

而 Palantir Government 則為政府提供實時的軍事分析與戰略指導,其客戶包括,客戶包括 NSA(美國國家安全局)、FBI(聯邦調查局)及 CIA(中央情報局)等,估值已高達 90 億美元,據傳曾為刺殺本拉登出過力。

(2)互聯網金融

“如果銀行不改變,我們就改變銀行”,2013 年馬雲的阿里在國內引爆了互聯網金融的創新,餘額寶推出後百度、騰訊、網易、新浪、京東等均先後跟進或打算推出類似業務,也包括銅板街和盈盈理財這類的創業公司。

在美國則誕生了Robinhood這樣的零售經紀平臺,打著羅賓漢“劫富濟貧”的口號,以股票交易零佣金、不設最低預付押金來吸引個人用戶在移動終端上交易股票,搶華爾街傳統的股票經紀公司 Schwab、E-Trade 及 Fidelity 的飯碗。同時它還有訂單流付款、保證金貸款、現金流利息等盈利手段及其他免費增值模式。該應用目前仍需邀請才能加入,目前已有27萬多人在焦急等待。

未來技術將如何改變這一領域值得注意。技術將會改變金融工具的運作和流動方式,銀行、資產管理巨頭、財富管理機構、貨幣發行與分配等大眾習以為常的金融實踐也將發生變革。比方說,Wealthfront利用算法重塑了進行復雜投資的方式,根據客戶的風險偏好以提供投資組合管理來為客戶爭取最大的投資收益,目前其管理的資產已超過7億美元。

不斷髮展的算法和大數據積累,再加上互聯網手段帶來的透明性和效率,更多的初創企業必將對傳統的金融公司和理財手段發起衝擊。

(3)互聯網農業

民以食為天。農業是人類社會的基礎,具有龐大的市場規模(3 萬億美元)和永恆的發展潛力。農業是相對受到互聯網影響較少的領域,但同時也意味著擁有更大的創新機會,尤其在耕種和實時分析方面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Daniel Liem 提到了 The Climate Corporation 這家公司,其平臺可以幫助進行實時定價,並讓個人和企業購買定製化的天氣保險—作物損失 90% 是因為氣候原因。Climate Corporation 的最大優勢是可根據天氣條件自動化賠付,無需索賠即時付款,現在這家公司已被農業技術巨頭孟山都以9.3億美元收購。

改善農業的當然不止 Climate Corporation。像革命性農業機器人Prospero就可以可自動優化播種間距及深度來提高耕種的效率和質量;Solum通過提供精準農產品抽樣分析來幫助農民科學施肥和種植;FarmLogs提供SaaS雲服務幫助農場管理耕耘、澆灌、播種、施肥、噴灑與收割;Granular甚至連財務結算等都幫農民考慮了。

二、短暫性(Ephemerality)與內容安全

斯諾登喚起了大眾對隱私的日益重視,而內容和身份的保護是實現隱私的兩種手段。前者的終極方式是銷燬,或者閱後即焚—SnapChat帶動了短暫性內容的繁榮, 內容稍縱即逝,但記憶永恆,就像雨中的淚水。後者的終極方式是匿名,帶來的是毫無顧忌的溝通及安全感。

4chan 創始人認為,身份匿名與內容短暫會是社交網絡的新機會,我們樂觀的 Leon 甚至認為這個領域很可能會誕生出一家類似 Facebook 體量的公司。雖然我牆裂贊同你指出的方向,Secret和Whisper最近火爆也證明了這一點,但對不起 Leon,這一塊誕生出超級獨角獸我不敢苟同。

文字、圖片、視頻和音樂等短暫性內容應用如雨後春筍,Amazon 的 Woosung Ahn 還提出了一個有趣的假設性問題,如果讓 app 也朝生暮死又會怎樣?開發者應該怎麼做才能 Flappy Bird 那樣在短時間內獲得病毒式流傳並建立起龐大的客戶群?總之,這是一個嶄新的商業模式,還有很多有趣的東西待發掘。

三、可穿戴設備

KPCB 的 Michael Abbott 認為,可穿戴設備也將獲得統治地位。因為這是一種硬件文化基因的延伸,就行像軟件已經完成且還在進行的那樣,硬件也會經歷其自己的革命。

可穿戴技術的幾個獨特優勢讓它有可能在未來佔據統治地位—永遠在線、與人的結合更加緊密,操作更加無縫,大數據的油田,虛擬與現實融合。Nike+ 等智能腕帶帶動了可穿戴技術的熱潮,而在媒體的推波助瀾下,對Google Glass、蘋果智能手錶的捕風捉影更是將可穿戴技術炒作到了沸點。

相比之下,Google 的佈局顯得更具戰略性,因為可穿戴產品本身並不是它要追求的東西,對於 Google 來說,移動設備也好,可穿戴設備也罷,這些只不過是一個載體,它真正想要的,是新時代的石油——數據。

所以,Google 通過在設備上普及它的操作系統來打造龐大的生態體系,在移動端取得成功後,Google 又將它延伸到 Google Glass 上面,Google Ventures、Kleiner Perkins 以及 Andreessen Horowitz 這幾家著名的 VC 甚至還聯合成立了 Glass Collective 來幫助打造 Google Glass 的生態體系 。

當然,Google 的目光並不僅限於眼鏡而已,其目標是所有可穿戴設備,很快我們就會看到用於可穿戴設備的Android SDK。

四、其他

從受眾面來看,教育顯然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創新領域。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MOOC)已經湧現了無數創業公司,2013 年披露的在線教育領域投融資案例就有將近 30 起。

此外,醫療保健、虛擬貨幣、3D 打印機快速原型工具、生物技術、清潔技術、本地服務、PaaS、IaaS 等也將擁有可觀的發展潛力。

現在投資者的關注重點已經不僅僅侷限在那些能帶來高回報的領域,也會聚焦在那些能廢除“舊手段”或帶來全新視角的公司,比方說 SnapChat 引發的“隱私現象”。顛覆越徹底,成為超級獨角獸的可能才更高。移動無疑是本10年最新最大的市場,隨著時間遷移現在也開始慢慢接近飽和,但是尚未誕生出一家像 Facebook、Oracle 或蘋果那樣的超級獨角獸。那麼下一個超級獨角獸會不會來自於上述的領域呢?讓我們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