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房地產年會季,凜冬將至

金九銀十成色不足,大部分熱點城市成交均出現了環比的下行。最近又開始了房地產年會季,

而和2017年年底不一樣的是,2018年的年會,喊冷將是主流!每年到這個時候,預測房價的歪風邪氣就會刮起來。今年的年會,去年喊暴漲的那些大佬肯定異口同聲的開始喊暴跌。


2018年房地產年會季,凜冬將至


受國慶假期影響,10月一線城市整體環比下降14%,其中廣州因9月集中放量,十月正常回落,因此降幅近六成;北京、上海降幅相近且均超20%,深圳降幅次之。同比來看,受政策調控持續影響,成交較去年同期穩中微升.


2018年房地產年會季,凜冬將至


二線代表城市環比基本持平,同比則下降12.4%。環比下降的城市中,溫州降幅最大,近40%,蘇州、青島降幅均超兩成;寧波則升幅最大,超3成。三線代表城市成交量環比下降12.2%。

整體看,2018年的金九銀十成色明顯不足。

一二線熱點城市庫存出現了上升的現象,最典型的北京累計庫存增加超過萬套。


2018年房地產年會季,凜冬將至


首先:金九銀十這個概念,實際是傳統概念,因為以前冬季施工困難,水泥標號不夠。零度後基本就不能施工,所以開發商必須在9-10月把房子預售出來,然後一直到第二年的3月很難再新增加預售。

所以9-10月的成交佔比非常高。但隨著技術的提高,和天氣變暖,這一問題已經不存在。從最近幾年市場看,一般9-10月都因為長假等影響成交量低於11-12月。

所以金九銀十本來這個概念已經不存在。

其次:房地產調控政策依然頻繁

10月29日,針對未來房價走勢,新華社發表署名文章表示,中央遏制房價上漲的決心不會發生改變,決不會允許調控前功盡棄。

新華社稱,種種政策表明,中央遏制房價上漲的決心不會發生改變,調控舉措不是裝裝樣子的“花拳繡腿”,“房住不炒”定位正在從各方面得到進一步落實。政策“說話”,對引導和穩定房價預期起著關鍵作用,把一二三線城市中房價上漲的躁動打回原形,讓有些地方寄予房價“再飛一會兒”的希望迅速冰凍。

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合計2018年來,全國房地產調控次數已經高達405次,比2017年同期上次接近80%。

第三:一二線城市土地流標刷新紀錄

土地市場在系列調控影響下,有所退燒。一二線城市住宅土地10月流標44宗,年內合計流標高達259宗,同比上漲176%。

第四:四季度可能出現價格戰

2018年房地產年會季,凜冬將至


整體樓市逐漸退燒低迷,以北京為例,限競房井噴,截止日前,北京合計入市限競房26個項目入市合計15982套,而網籤累計只有2581套,累計網籤比例只有16%。雖然網籤數據滯後,但統計實際銷售也只有3成。

從價格看,限競房項目開始出現了價格調整,而且隨著後續供應量的繼續上升,去化難度加大的區位屬性不好的限競房有可能開始價格戰。

從全國熱點城市看,因為有大量的房源供應,各種調控政策也繼續嚴格執行。在過去一年多通過各種約束性政策抑制市場高溫後,後續市場將逐漸進入供應加量週期。

之前支撐市場上漲的三線城市,最近均出現了上漲乏力現象,熱點一二線城市逐漸出現了全面降溫。在融資收緊、償債壓力增加、項目去化率下降的情況下,房地產企業或選擇以價換量,以保證現金週轉和完成年度銷售目標。

在之前偉哥的一篇文章中寫過:動不動預測中國房地產未來一年漲跌如何的都是騙子,因為中國房地產並非完全市場經濟,走勢非市場化。

而且從全國看,實際分化非常明顯。一個字漲或者跌,也不代表全國。既無法確定地產的宏觀調控政策(這是政府的事),也無法控制市場的資產價格趨勢(這是市場本身的規律),兩不靠譜,預測有何意義?

當下市場看,房地產走勢依然要看未來幾個月的政策,房地產市場分化,全國不同城市走勢不同。預測超過3個月的房價基本就靠蒙,超過6個月的基本只能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