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又喊“貴” 向民生銀行卡提現要收0.15%服務費

新京報訊(記者 陳鵬)一個季度賺幾百億的騰訊,面對銀行的手續費也不停喊“貴”。新京報記者11月23日從微信“零錢”的提現“常見問題”中看到一則公告,公告稱“因民生銀行快捷支付手續費收費較高,基於成本壓力,自2018年12月18日起,向民生銀行卡提現或轉賬到民生銀行卡將在0.1%服務費的基礎上增加0.05%的附加費,共收取0.15%服務費(千分之一點五),單筆服務費不足0.15元的,將按0.15元收取。”微信稱,本次調整僅涉及民生銀行卡。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微信在零錢提現手續費的問題上第二次喊“貴”。2016年2月16日,“微信公開課”曾發佈公告:3月1日起,個人用戶的微信零錢提現功能(從零錢到銀行卡)開始對超額部分收取手續費,轉賬恢復免費。

根據彼時的政策,從3月1日起計算,每位用戶有累計1000元免費提現額度,超出1000元部分按銀行費率收取手續費,費率均為0.1%,每筆最少收0.1元。轉賬、面對面收付款、微信紅包、AA收款等其他功能免收手續費。

為何從微信零錢到銀行卡提現“免費”變“收費”?微信當時的解釋是:微信支付的每一筆交易,只要從銀行卡扣款,事實上不論金額大小,銀行都要向微信支付收取交易手續費。這些成本一直都由微信支付承擔,隨著微信支付用戶量和交易量逐步升高,成本壓力也越來越大。此次策略調整也是希望能補貼一部分鉅額成本。

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在兩會媒體溝通會上給出了一個數字,“一個月成本超過3億元人民幣”。

微信公開課似乎也“暗示”支付寶面臨同樣的情況:銀行對第三方支付平臺收取手續費是行業標準,不會對任何一家支付平臺例外。不同的支付平臺在承擔成本的同時,採用了不同的平衡成本的方式。隔壁的第三方支付平臺實際上也需要為用戶使用銀行接口向銀行繳手續費,其早在2013年12月通過電腦轉賬就進入了收費時代。

互聯網金融市場成銀行營收的重要來源之一

實際上,繼微信提現收費半年之後,支付寶也撐不住了。2016年9月,支付寶對外發布公告表示,10月12日起,將對個人用戶超出免費額度的提現收取0.1%的服務費。至於收費的原因,是“綜合經營成本上升較快”,支付寶稱,調整提現規則是為了減輕部分成本壓力。

此後的2017年11月7日,微信又發佈一則信用卡還款收費說明,再度引發關注。說明稱,自2017年12月1日起,每位用戶每個自然月累計還款額超出5000元的部分按0.1%進行收費(最低0.1元)。螞蟻金服方面同日回應記者稱,目前通過支付寶App進行信用卡還款免手續費,沒有類似信用卡還款收費的計劃。不過,據記者彼時瞭解,通過支付寶電腦端進行信用卡還款要分兩種情況,其中,為本人還款免費。而為他人還款費率為0.2%,最低每筆2元,最高每筆25元。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陳虎東曾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由於收入風險小、風控成本低,互聯網金融市場已經成為銀行營收的重要依賴之一。支付寶、微信收費屬於銀行的渠道成本倒逼第三方機構進行收費,也是大勢所趨。

也有專家認為,“價格戰時代已經過去了,那確實是初級的階段,讓消費者知道了互聯網的便利性;現在消費者更加理性成熟,考慮更多的是好的增值服務的享用。互聯網競爭格局也趨於成熟,靠提供良好服務體驗,贏得未來。”

2013年3月 網絡上頻有微信收費的傳言,聲稱微信因受工信部和運營商的壓力,將於7月1日開始向用戶收取費用。正在北京參加兩會的馬化騰對此回應稱,運營商向微信收費一事“不可能”。

2013年4月 騰訊微信團隊正式發佈聲明,稱網上流傳的微信要對用戶收費系惡意造謠,同時強調微信絕不會對用戶收費。

2013年6月 微信推出廣點通,作為主動型的效果廣告,讓公眾號運營者有了變現的途徑。

2013年8月 微信5.0發佈,新增遊戲中心、表情商店、銀行卡綁定等內容。微信商業化屬性開始增強。

2015年1月 寶馬、VIVO和可口可樂三個微信朋友圈廣告在手機上掀起了一場全民狂歡。

2015年10月 微信支付開始逐步試行轉賬新規。每人每月享有2萬元免費轉賬額度,超出部分按照0.1%收取手續費。

2016年3月 微信支付針對提現收費。每位用戶有累計1000元免費提現額度,費率均為0.1%,每筆最少收0.1元。

2017年11月7日

2017年12月1日起,每位用戶每個自然月累計還款額超出5000元的部分按0.1%進行收費(最低0.1元)。

新京報記者 陳鵬 編輯 徐超 校對 李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