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外匯降至八年新低,央行剛剛打了一場“貨幣戰爭”已勝利收場

先說下什麼是外匯佔款,是指本國央行收購外匯資產而相應投放的本國貨幣。外匯佔款可以說是我國央行投放基礎貨幣的重要渠道,如我國央行收購外匯資產的同時增加了人民幣供應,也形成外匯佔款。

從這一段定義中可以看出外匯佔款的重要性,最重要的一點之一是通過外匯佔款來增加國內貨幣的供應。如果外匯佔款減少,並不一定意味著國內貨幣供應量的減少,央行可以通過公開市場操作來“增加貨幣供應”,以穩定國內經濟的發展。

我國外匯降至八年新低,央行剛剛打了一場“貨幣戰爭”已勝利收場

需要注意的是,10月份我國外匯佔款創下2011年1月以來最低水平,環比連續第三個月環比減少。這對我國經濟來說,意味著什麼?

一場“貨幣戰爭”已悄無聲息的打完

近日,據我國央行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中國10月末央行口徑外匯佔款21.3萬億元,創2011年1月以來最低水平,降至近八年來新低,環比下滑915.76億元,連續第三個月環比減少。

與此同時,央行公佈的10月份我國外匯儲備規模數據:中國10月外儲環比大幅下滑339億美元至30531億美元,為連續第三個月下滑,創2016年12月以來最大單月降幅。外匯儲備規模與外匯佔款同時下滑,這裡面的故事蕩氣迴腸。

我國外匯降至八年新低,央行剛剛打了一場“貨幣戰爭”已勝利收場

我想想這個故事應該怎麼講,眾所周知的是,在當前全球貿易爭端、國際經濟競爭關係錯綜複雜,美聯儲加息引起的全球貨幣流動性趨緊,都導致一些新興市場國家資本外流壓力加大,貨幣貶值明顯。

這些新興市場國家來捍衛本國貨幣穩定的常用手段是“外匯儲備”“貨幣政策(加息)”,動用外匯儲備對經濟的副作用較小。但是前提是得有一定量的外匯佔款或者是外匯儲備規模。這麼講故事可能很多人就明白了,在十月份,我國人民幣匯率波動較大,一度逼近7.0關口。

10月26日,央行副行長潘功勝明確警告人民幣做空勢力,稱有能力保持人民幣基本穩定, 此後人民幣匯率有所反彈。所以說,10月外匯佔款、外匯儲備規模雙雙明顯下降,很大程度上有可能意味著央行再次進入外匯市場,以此穩定匯率。

當然,央行保持住了很大的剋制,或許只是在關鍵點位上予以防守。現在通過外匯佔款、外匯儲備規模數據回顧,管中窺豹的去了解一些動態,真實情況可能是我們安居樂業的人們想象不到的“驚心動魄”,畢竟,這是一場“悄無聲煙的貨幣戰爭”,央行在捍衛我們自身的經濟利益

我國外匯降至八年新低,央行剛剛打了一場“貨幣戰爭”已勝利收場

很自信的說,這一場短暫的“貨幣戰爭”已經被我國央行悄無聲息的打完。

再次提醒下,我國擁有龐大的外匯儲備規模,外部的做空勢力根本不是我們的對手,完全不在一個量級上。

最後,一切的基礎在於我國經濟基本面,當前我國經濟雖然面臨著下行壓力,外部經濟遇到一些不確定性風險,但是我國經濟韌性依然充足,市場前景廣闊,我國擁有全世界最全的工業鏈,這是任何經濟體短時間內不具備的優勢。

重要的是,面對經濟的錯綜複雜,我們立足於國內經濟,防患於未然,並且,當前無論是央行還是財政都在通過各種有效的手段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我國經濟長時間看,前景是光明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