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煉兩儀拳點穴功夫祕訣:百柔一剛,百蓄一放!

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道德經》第四十二章)

陰陽是相對立的,但卻又是不可分割的,它們相互對立而作用分化,相互協調而依賴生存。人們一般認為,在陰陽對立與轉化中,陽是主宰,陰是附屬;陽為剛,陰為柔;陽為強,陰為弱。老子的觀點恰恰相反,他認為天下陰最為堅硬,陰最為剛強,守陰無往而不勝。

修煉兩儀拳點穴功夫秘訣:百柔一剛,百蓄一放!

兩儀拳,兩者二數也,二者均衡也,儀者神也,神者儀態萬千之謂,即過氣點穴之意也。兩儀即陰陽,象徵著兩股相對峙、相平衡、相吸收、相發展的生命大流。

兩儀拳作為一種技擊、健體、修身、養生拳術,它最本質的特色是“至柔才能至剛”,這一點更是與《道德經》中老子所持的“柔弱勝剛強”的觀點一致。

老子認為,無為而不為,無形勝有形,守陰無往而不勝。

老子曰:“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道德經》第四十三章)

此拳種勁法的特點:以靜制動。特別強調,敵不動我不動,敵欲動我先動。你進我退,你實我虛,進退虛實,在陰陽互為進退的過程中,想辦法以我為中心,讓對手向我中心靠攏,引進落空,這時借對手之力而打、隨斬隨進,瞬間調動陰陽二氣以兩儀點穴勁法順式順勁擊點穴位。此勁法最為主要的是以發內功為主,以氣摧力,有柔過勁,剛過點,百柔一剛,百蓄一放。這種柔弱中蘊涵巨大能量的認識也正是兩儀拳克敵制勝的法門。正合此道也。

修煉兩儀拳點穴功夫秘訣:百柔一剛,百蓄一放!

老子認為柔弱是生,堅硬是死

老子曰:“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道德經》第七十六章)

兩儀拳的點穴是閉交通之道,斷運輸之功,水管缺水、機器缺油之意也,人之一身,外有五官四肢,內有五臟六腑,全是以經絡為線索、血脈為灌溉,經絡斷則缺氧運行之能,血脈斷則失去知覺之效。

兩儀拳的勁法,在人體表面沒有什麼衝擊力,但是向人體內部的傳導力增大,自然入內。輕者口不能言,四肢痠軟,周身關節不能支配,重者或暈、或癱、或啞,或原地崩潰,然此種種怪異之狀,且任何藥物無法解穴,只有點穴者一掌(或指或趾)解穴才可復原,制人而不傷人,有一拳制人之威,又有一掌復原之能。兩儀點穴決不是把人撞飛、撞倒或致傷,而是原地崩潰,故內蘊太極虛實之玄,外呈兩儀八卦之機,堪稱武林一絕。

修煉兩儀拳點穴功夫秘訣:百柔一剛,百蓄一放!

老子認為柔弱勝剛強,不是大家不知道,而是大家不願意這麼做。

老子曰:“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道德經》第七十八章)

那麼,點穴功夫如何“至柔至剛”了?

  • 人越空靈,心越靜,反應越快:心境不能寧靜虛無,則形體如何鬆柔圓活;形骸不能鬆柔圓活,則神安韻安能莊穆定勻;神韻不能莊穆定勻,則氣息如何調和勻沉;氣息不能調和勻沉,則意念如何虛遠專致;意念不能虛遠專致,則勁力如何整衡渾元。心境虛靜專致,神態安逸明清。內則自然心意空靈清虛,明性立見,智慧頓開,百骸松和圓融,經絡氣血通暢。外則自然百體無滯,動作輕捷快利,感覺靈敏。兩儀拳拳譜:皇極者,皇明太陽也,其純剛純陽,山崩裂缺,無堅不摧;太極者,月亮太陰也,其至陰至柔,若行雲流水,潤雨細無聲”。作為剛柔並濟的拳術,要達到那種非柔非剛、既柔且剛的境地,只有身體完全放鬆,心中空靜,無物無我,陰陽轉換,讓身體達到至柔的狀態才能使身體與周圍的萬物融為一體,既而將陰陽二氣與身心之意念發於掌指。
  • 全身越松馳,發力時越強:至柔自無而至有,即是由松入柔,積柔成剛,極其之,而為至剛。然此剛非硬也。自有而至無,即是剛復歸於柔,運柔成韌,極其之,而為至柔。然此柔非軟也。無中有,有中無,即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靜中育動,動中寓靜。虛中有實,實中有虛。柔中有剛,剛中有柔,化剛為柔,運柔成剛,剛復歸柔,致成至剛至柔,剛柔相濟,剛柔相推,從而生變化。而變者愈變,化者愈化,以致變化無窮。自此,方始成就,臻於化境,豁然貫通,階及神明。兩儀點穴之要求陰陽相生,剛柔相濟。須知柔中之剛才是真剛,柔中之快才是真快,至柔才能至剛,至柔才能至快。中醫理論都知道,關節處放鬆後,經絡才能暢通,它是中氣的運營通道。經絡通,中氣可暢通無阻,氣貫全身,攻防均為有利。
修煉兩儀拳點穴功夫秘訣:百柔一剛,百蓄一放!

兩儀拳點穴的勁法:

四正出四手,九宮出九勁。

四正出四手

四正:東、西、南、北。

手秀手出於西方符金打直勁。

無極手出於南方符火打篡勁。

混眼手出於東方符木打抖勁。

太極手出於北方符水打瀉勁。

九宮出九勁

九宮:一白、二黑、三碧、四綠、五黃、六白、七赤、八白、九紫。

九勁:靈勁、釘釘勁、擰擰勁、篡勁、瀉勁、裡抖勁、外背勁、切背勁、撈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