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屆大牌不行,潮牌行

这届大牌不行,潮牌行

(ID:youyisi_cn)

这届大牌不行,潮牌行

有人說國潮是“yo”起來的。

自2017年《中國有嘻哈》(後《中國新說唱》)播出以來,潮牌市場增速就一直保持兩位數增長。

今年是國潮元年。

這一年,從流量明星到熱門綜藝再到國際時裝週,中國本土潮流品牌總能從一眾品牌中脫穎而出,以一種炸裂的方式出現。

2018年上半年,淘寶新增100餘家“國潮”店鋪;剛剛過去的雙11,安踏、李寧等新晉國潮品牌超越PUMA等國際大牌,銷售額破十億。

这届大牌不行,潮牌行

“可以沒錢,但不能不潮”已經成為這屆年輕人的硬核需求,就連一向高冷的香奈兒都開始到潮流展上“擺攤”。

90後為“潮”而生

这届大牌不行,潮牌行

今年剛上大一的陳孝斌是個球鞋控。從中學到大學,他已經囤了120雙鞋,最猛的一次一個月入手30雙(有錢)…在他看來,牌子不重要,有設計感就是好鞋。

这届大牌不行,潮牌行

AJ1 斯派克李

從AF到AJ再到NMD、椰子,陳孝斌在鞋上花的錢已經沒(不)法(想)算(提)了,“這麼說吧,最貴一雙42碼的斯派克李,4萬5,不穿,供著。”對於孝斌來說,鞋是人的第二張臉,是精神內核。

“球鞋是我們這代人的時尚啟蒙。學生時代大家都穿著同樣的校服,同樣的髮型,球鞋是唯一體現個性的東西。”陳孝斌向我們透露了大多數男生成為鞋控的終極原因。

對球鞋的信仰,也成為男人們青春歲月的共同回憶。

“高二那年,有一天我同桌不小心踩了我的純白AF1,當時我沒吭聲,第二天放在他桌面上一張翰皇的發票。踩我臉可以,踩鞋,不行”,陳孝斌說。

这届大牌不行,潮牌行

對於“時髦”的定義,80、90後有很大不同。

80後,生在改革開放浪尖的年代。

在信息開放且中西差距巨大的歷史階段裡,對“外國的月亮”有著莫名的喜愛。

这届大牌不行,潮牌行

數據來源:艾瑞諮詢《90後 VS 80後 時尚品牌偏好研究報告》

《90後 VS 80後 時尚品牌偏好研究報告》數據顯示,33.1%的80後認為越大牌越“潮”,口碑最重要。

以精美手工風格定位的愛馬仕、以嬌貴著稱的香奈兒、以“壕”聞名的路易威登,是80後最鍾愛的三大奢侈品牌。

90後生在改革成果豐收的年代。

叼著手機和六個錢包出生的90和95後,接受了大量前衛文化藝術教育,在消費升級的過程中生成了更加成熟、自信的消費觀——別說大牌不大牌,跟我的範兒搭才重要(老子天下第一)。

这届大牌不行,潮牌行

圖片來源:小紅書@鄭鑫Echo 安踏NASA聯名系列

中國“潮男”橫空出世

過去,“潮”是女生的事。隨著生活水平不斷提升,豐富的物質生活使得男性對非必需物質的需求增強,從而催生了——潮男經濟。

調查顯示,男性潮牌消費者對比非潮牌消費者的佔比逐年增加。

2015年~2017年這三年間,男性在潮牌上的消費比例從29%增至36%。過去一年,淘寶男性國潮服飾增長200%,高品質(高於均價)男裝增長100%。

这届大牌不行,潮牌行

今年剛畢業的時尚博主吉水清自認“潮男”一枚,最大的願望是成為網紅。由於資金有限,在穿搭上吉水清可謂花盡心思。

“潮,是一種氣質,它和有錢沒錢無關。一個人,可以假裝有錢,但不可能假裝潮人。”

这届大牌不行,潮牌行

圖片來源:小紅書@胖爺爺嘚啵鰻 316°老爹鞋

今年年初,吉水清以199元的價格入了一雙361°的奶油色老爹鞋,引發微博、小紅書粉絲強勢圍觀。

“這是什麼神仙顏值,也太帥了吧,完全不輸大牌啊!”粉絲們紛紛留言。

这届大牌不行,潮牌行

如今這雙鞋已經成為某寶爆款,至今官網依然處於無貨狀態。

這屆年輕人超愛“中國風”

2018年以來,像吉水清這樣對“國產品牌”路轉粉的年輕人不佔少數。

有數據顯示,2018年雙11當天,僅李寧銷售額就達3.6億,與去年相比增長了近七成。

这届大牌不行,潮牌行

在傳統印象中,潮牌是指美潮、日潮這些,國內潮牌也大多以英文命名。而在今年,漢字、刺繡等“中國風”元素備受年輕人追捧。

这届大牌不行,潮牌行

天貓消費大數據統計,在過去一年裡,搜索“中國風”相關商品的用戶增長14.73%。

漢字本身就有一種很酷的神秘感,加之潮流圈追捧的復古和簡約感,印有漢字的衛衣、T恤、鞋子成為時尚弄潮兒。

这届大牌不行,潮牌行

圖片來源:小紅書@威士忌喵 飛躍pk鬼冢虎

其中,李寧的“中國李寧”、“悟道”系列更是成為爆款,一件難求。

巴黎世家死忠粉王浩天上週在三里屯李寧快閃店消費近2000元買走了兩件刺繡衛衣。

这届大牌不行,潮牌行

“這幾年中國品牌挺多都變潮了。尤其李寧,時裝週回來確實不一樣了。”王浩天說。

穿巴黎世家的男裝一直給人感覺時尚、精緻、得體,自帶三分gay氣(表揚)。跟中國風虎鶴雙形刺繡衛衣搭在一起竟然出奇的和諧,“中西文化搭配在一起很有味道,不是其他妖豔賤貨能比的。”王浩天邊試衣服邊說。

这届大牌不行,潮牌行

圖片來源:小紅書@國潮陳二狗 CLOT男裝

對此,李寧的設計師李超在接受採訪時告訴我們,隨著中國國力提升,物質不斷豐沛,90、95後一代其實比我們想象中更喜歡中國風。

这届大牌不行,潮牌行

他們更自信,也願意表達。對於90、95後來說,身上穿的不僅是款式,更是一種文化、身份認同。

真正的潮需要文化積澱 不是隨波逐流

有人說:潮人的字典裡沒有新款,真正的新款永遠都是下一款。已經潮了“半輩子”的張磊並不認同。

跟已經開始盤核桃喝茶謝頂的同齡人相比,張磊還年輕。

穿著皮鞋西裝面對客戶的時候,從肉體到靈魂都不自由。每當換上便裝,才是張磊最real的時刻。

这届大牌不行,潮牌行

張磊是HUMAN MADE和Neighborhood的死忠粉。之所以喜歡日潮,是因為日潮的匠人精神。選材優質、做工極其考究,也更適合亞洲人身材。

相比日潮,張磊認為國潮的質量有待提升,“看著挺好的,但是穿上型和感覺還是有差距的”。

另外,張磊認為品牌上升到潮牌,需要文化積澱。

雖然目前國潮很火,但只是“中國風”元素的組合並不酷。有些設計甚至是讓人看了忍俊不禁的。

这届大牌不行,潮牌行

我們說AJ鞋,每出一款就被搶購一空。它的每一款設計、配色背後都是對創意的一次次解構、重組。

龐大的用戶、知名設計師、辨識度高、好搭配,這些都是潮牌能否持久的關鍵。

这届大牌不行,潮牌行

潮牌通常有潮的靈魂,比如美潮、日潮,潮牌品牌通常帶有極強的個人色彩,每個潮牌背後都一個很牛的主理人。

1960年~1980年,熱愛衝浪、冒險的個性設計師們創立了Shawn Stussy;1980年~2000年,美國大兵把潮牌文化帶入日本原宿,誕生了藤原浩、高橋盾、長尾智明等教父級人物。

但國潮相對起步晚,設計和創新上還存在短板。很多款式一看就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如T恤衛衣上的box logo,印花的配色、位置、傾斜角度…

这届大牌不行,潮牌行

圖片來源:某鳥 vs SupremeT恤

誰不想做下一個Supreme,但流於表面化的圖案印花、slogan註定會被後來者替代,品牌文化才是潮牌的核心吸引力。

……

到底什麼是“潮”?千人千語,沒人能給出一個標準答案。

但對於曾經的“時尚黑洞”——中國潮流來說,國潮崛起已經踏出第一步,這一步是非常成功的。

由表及裡,“潮”可以是人生前行力量的一種,代表了在茫茫人海中追逐自我的最大可能。我們進階到了追求“潮”的階段,這始終是一件好事。

還是那句話,“潮人”是拒絕被誇“潮”的,“潮啥潮,隨便穿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