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教師資格證必考!問題解決過程和美育

(重點指數:2星,常考題型:選擇題)

由一定的情境引起,按一定的目標,應用各種認知活動、技能等,經過一系列心理活動階段,使問題得以解決的活動過程。

問題解決的心理過程

(重點指數:3星,常考題型:選擇題)

(1)發現問題:問題解決的開端

(2)明確問題/分析問題

(3)提出假設:提出問題解決的策略

(4)檢驗假設:提出方案後,對其正確性進行評價

影響問題解決的因素

(重點指數:3星,常考題型:選擇題)

(1)問題情景與表徵方式

(2)個體的智能與動機

(3)思維定式與功能固著

思維定式:由先前的活動所形成的並影響後繼活動趨勢的一種心理準備狀態。

功能固著:個體在解決問題時往往只看到某種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

(4)原型啟發與醞釀效應

原型啟發:指在其他事物或現象中獲得信息對解決當前問題的啟發。

醞釀效應:長期致力於某一問題,而有百思不得其解時,忽

然停下來,去做別的事情,突然想出解決辦法。

(5)情緒狀態

(6)已有的知識經驗

問題解決的策略

(重點指數:3星,常考題型:選擇題)

(1)嘗試策略(算法策略)

含義:對一個問題的所有解決途徑都加以嘗試。

(2)啟發策略

含義:憑藉經驗來解決問題。

①手段—目標分析法:將目標分成若干小目標,尋找每個小目標的解決方法,最終解決問題。

②順向推理:從問題的已知條件出發,逐步擴展,直到問題解決。(條件——目的)

③逆(反)向推理:從問題的目標狀態出發,逐步推到目標需要的條件。(目的——條件)

④爬山法:逐步降低初始狀態和目標狀態的距離,以達到問題的解決。

提高問題解決的教學

(重點指數:4星,常考題型:簡答題)

(1)提高學生知識儲備的數量與質量

(2)教授與訓練解決問題的方法與策略

(3)提供多種練習的機會

(4)培養思考問題的習慣

創造性思維

(重點指數:2星,常考題型:選擇題)

(1)含義:人們用新穎的方式解決問題,產生新的思維成果,具有獨創性的思維

(2)本質:發散思維和聚合思維的統一

發散思維:產生儘可能多的觀點和答案的能力

聚合思維:確定一個答案的能力

創造性思維的特點

(重點指數:3星,常考題型:選擇題)

(1)流暢性:

短時間內表達出數量多的觀念

例:怎樣瘦身?只吃水果、不吃飯、吃不含澱粉的東西

(2)變通性:思維能變化多端,舉一反三,聞一知十,觸類旁通,角度多。

例:怎樣瘦身?不吃澱粉含量高的東西、節食、健身、抽脂

(3)獨特性:能提出超乎尋常的、獨特、新穎的見解與眾不同

例:怎樣瘦身?把“身”字寫的窄些

創造性思維的影響因素

(重點指數:2星,常考題型:選擇題)

(1)環境

家庭與學校的教育環境是影響個體創造性的重要因素。

(2)智力

(3)個性

高創造性的個性特徵:幽默感、強烈的動機和抱負

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重點指數:3星,常考題型:選擇題、簡答題)

(1)創造有利於創造性產生的適宜環境

①創設寬鬆的心理環境

②給學生留有充分選擇的餘地

③改革考試製度與考試內容

(2)注重創造性個性的塑造

①保護好奇心

②解除個體對回答錯問題的恐懼心理

③鼓勵獨立性和創新精神

④重視非邏輯思維能力

⑤給學生提供具有創造性的榜樣

(3)開設培養創造性的課程,教授創造性思維策略

①發散思維訓練

②推測假設訓練

③自我設計訓練

④頭腦風暴訓練

美育的概念

(重點指數:2星,常考題型:選擇題)

美育,又稱審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點以及感受美、鑑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美育相關人物

(重點指數:2星,常考題型:選擇題)

(1)席勒:著有《美育書簡》,首次提出“美育”的概念

(2)王國維:最早公開將美育與德育、智育相提並論

(3)蔡元培 :1.提出把美育確定為其新式教育方針的內容之一;2.提出以美育代宗教

美育的內容

(重點指數:2星,常考題型:選擇題、簡答題)

藝術美、自然美、社會生活美、科學美、勞動美

美育的任務

(重點指數:2星,常考題型:選擇題、簡答題)

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

美育的途徑(策略和方法)

(重點指數:2星,常考題型:選擇題、簡答題)

(1)積極發掘校園環境的美育功能,美育與學校管理相融合,促進學校和諧發展

(2)美育與德育工作相融合,提升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3)利用課堂教學這一重要途徑,實現課堂教學的審美化。

(4)通過各種實踐活動,整合社區資源,促進美育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5)根據學生特點,有計劃,有步驟的實施美育。

(6)開發校本課程,實施美育教育內容的多樣化。

(7)充分發揮教師角色的示範作用。

課後練習

1.人們在明確問題的基礎上,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處於問題解決的( )階段。

A. 發現問題階段

B. 理解問題階段

C. 提出假設階段

D. 檢驗假設階段

答案:C

解析:問題解決的心理過程

(1)發現問題:問題解決的開端

(2)明確問題/分析問題

(3)提出假設:提出問題解決的策略

(4)檢驗假設:提出方案後,對其正確性進行評價

2.初三學生小巖晚上在家複習功課,忽然燈滅了,他根據物理課上所學的知識,推測可能是保險絲斷了,然後檢查了閘盒裡的保險絲。這是問題解決過程中哪個階段( )

A. 發現問題階段

B. 理解問題階段

C. 提出假設階段

D. 檢驗假設階段

答案:D

解析:檢驗假設就是通過一定的方法來確定假設是否合乎實際、是否符合科學原理。小巖通過檢查閘盒裡的保險絲這種方法,來確定他的假設是否正確,是否合乎實際。所以選D。

3.保溫瓶能長久地把水溫保持較高的溫度,但是我們卻想不起在炎熱的夏天,保溫瓶也可以把一些冰水保持較低的溫度,這種現象屬於( )

A. 思維定勢

B. 功能固著

C. 原型啟發

D. 逆向思維

答案:B

解析:功能固著的含義是個體在解決問題時往往只看到某種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

4.要求學生對同一問題,想出儘可能多的答案,這是訓練學生髮散思維的( )

A. 流暢性

B. 變通性

C. 獨特性

D. 專注性

答案:A

解析:創造性思維的特點

(1)流暢性:短時間內表達出數量多的觀念

(2)變通性:思維能變化多端,舉一反三,聞一知十,觸類旁通。數量多、角度多。

(3)獨特性:能提出超乎尋常的、獨特、新穎的見解與眾不同

5.教師提問:“一個四邊形,每邊邊長都是‘1’,面積是否是‘1’?”許多同學肯定地回答是“1”,劉曉翔卻回答說:“如果把它壓扁,變成一條線,面積就差不多成了‘0’。”這體現了發散思維的( )

A. 流暢性

B. 變通性

C. 獨特性

D. 獨立性

答案:B

解析:變通性即靈活性,指個人面對問題情境時,不墨守成規,不鑽牛角尖,能隨機應變,觸類旁通。對同一問題所想出不同類型答案越多者,變通性越強。

6.老師問:“一張桌子四個角,據掉一個角,還有幾個角。”張東不假思索地回答:“三個角”。老師又問:“還有其他答案嗎?”張東想了想,沒有回答出來,這說明張東在解決問題時受到哪種因素的影響?( )

A. 功能固著

B. 原型啟發

C. 心理定勢

D. 垂直遷移

答案:C

解析:心理定勢指的是人們接受了一個刺激物或刺激信號以後,立即根據以往的經驗或習慣,用自己固有的思維來思考問題。

A.

7.“一題多解”的教學方式主要用於訓練學生的哪一項思維?( )

A. 直覺思維

B. 發散思維

C. 動作思維

D. 集中思維

答案:B

解析:發散思維又稱求異思維、輻射思維,是指思考問題時信息朝各種可能的方向擴散.並引出更多新信息,使思考者能從各種設想出發,不拘泥於一個途徑,不侷限於既定的理解,儘可能做出合乎條件的多種解答。一般應用“一題多解”、“一事多寫”、“一物多用”等方式培養髮散思維能力。

8. 我國最早主張“以美育代宗教”的教育家是( )

A. 陶行知

B. 徐特立

C. 楊賢江

D. 蔡元培

答案:D

蔡元培的美育思想有四方面內容:①將美育納入教育方針,這是中國教育史上的創舉。②闡述了美育的定義。③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說。④提出了實施美育的方案。

9. 美育是培養學生具有正確的審美觀和鑑賞美、表達美、創造美的能力的一種活動,又稱( )

A.藝術教育

B.美化教育

C.美麗教育

D.美感教育

答案:D

本題考查的是對美育概念的理解。美育又稱審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培養學生的審美觀,發展他們鑑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培養他們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質的教育。美育要通過各種藝術以及自然界和社會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來進行。通過藝術進行的美育就是藝術教育。

10.社會主義全面發展教育的組成部分是( )

A. 德育 智育 體育

B. 智育 美育 勞動技術教育

C. 體育 美育 勞動技術教育

D. 德育 智育 體育 美育 勞動技術教育

答案:D

解析:我國全面發展教育的基本內容(一)德育。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會的要求,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受教育者施加系統的影響,把一定社會的思想觀點、政治準則轉化為個體思想品質的教育。(二)智育。智育是授予學生系統的科學文化知識、技能,發展學生智力的教育。(三)體育。體育是授予學生健身知識、技能,發展學生機體素質和運動能力,增強他們的體質的教育。(四)美育。又稱審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點以及感受美、鑑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是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滲透在全面發展教育的各個方面,對學生身心健康和諧地發展有促進作用。(五)勞動技術教育。勞動技術教育是向學生傳授現代生產勞動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生產技能,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觀點,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的教育,包括勞動教育和技術教育兩個方面。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技術教育都是全面發展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們各自有自身的基本任務,不能相互代替,但又是相互聯繫,相互促進的一個整體。

11.美育的基本任務是( )

①使學生掌握基本的審美知識與技能②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與健康的審美情趣③增進學生的審美感受性,提高學生的審美鑑別力與判斷力④發展學生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美育的基本任務。選項①②③④都是美育的任務。

12.美育就是對學生進行( )

A. 審美教育

B. 五講四美教育

C. 美好生活教育

D. 美好思想教育

答案:A

解析:美育,又稱審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點以及感受美、鑑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因此正確選項是A。五講四美教育不是現代教育的觀念,美好生活和美好思想教育都屬於德育的內容,因此CBD都是錯誤的。

13.美育的具體內容主要包括( )

①大自然的美 ②文學藝術美 ③身體美 ④社會生活美

A. 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④

答案:A

解析:美育是指培養學生認識美、愛好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的內容主要由:①藝術美:音樂和舞蹈,繪畫,影劇欣賞,文學;②自然美,以大自然為審美對象所感受和體驗到的美;③社會美,以社會生活中美好的人和事為對象而感受和體驗到的美;④科學美,以科學的內容和形式為對象所感受到的美。故本題選ABD。

14. 判斷:我國全面發展教育的組成部分包括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技術教育,它們相互獨立、互不影響,所以不可相互替代。( )

A. 正確

B. 錯誤

答案:B

解析:在全面發展教育中,各育之間是相互聯繫、相互影響、辯證統一的。首先,各育間不可分割。其次,各育間不能相互代替。在處理各育之間的關係時,要避免三種傾向:一是隻注重各育之間的聯繫性和相互促進性而忽視各育的獨特功能;二是隻注重各育的區別和不可代替性而忽視各育相互促進的作用,甚至把它們割裂開來、對立起來;三是片面強調或者忽視全面發展教育的任何一育。

15. 判斷:美育即藝術教育。( )

A. 正確

B. 錯誤

答案:B

解析:美育也稱審美教育或美感教育。美育是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滲透在全面發展教育的各個方面,對學生身心健康和諧地發展有促進作用。美育要通過各種藝術以及自然界和社會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來進行,通過藝術進行的美育才是藝術教育。因此,美育不能狹隘的理解為藝術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