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物細無聲的品德教育

潤物細無聲的品德教育

美國幼兒園的品德課,和大多數中國孩子一樣,從小到大上了無數節思想品德課,背過N遍行為規範……但是一考完試,那些“品德”就跟著書本一起被我扔在了角落裡。確實,品德是不能強加給孩子的,只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才能讓品德變成孩子們的自覺行為。我們的品德課,或許正是缺少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方式。

潤物細無聲的品德教育

在美國,品德教育是孩子出生後的第一課。尤其是幼兒園對孩子們的品德教育,簡直是融入到每個生活細節中。

在國外時,有一種感覺:美國的殘疾人特別多。後來才發現,那是因為他們跟正常人一樣生活,不會受到歧視,所以才會經常出來活動。美國的幼兒園經常會組織一些活動,帶孩子們去特殊兒童學校,與那裡的兒童一起遊戲、學習。幼兒園老師會告訴他們:“那裡的每一個孩子都和你們一樣,都是爸爸媽媽的寶貝,上帝從他們身上拿走了一樣東西,是為了讓他們得到更多的關心與愛。他們需要你們的幫助,但是更需要得到尊重。”

潤物細無聲的品德教育

所以,當孩子們到了特殊兒童學校時,他們不是去“獻愛心更不是高調地“作秀”,而是真正地與那些有缺陷的孩子共同生活。大家一起討論問題,一起策劃節目,發揮每個孩子的優勢。回去後,他們還會繼續保持聯繫,成為很好的朋友。去過特殊兒童學校後,美國幼兒園教給孩子們的精髓:每個人身上,不管他身體是否有缺陷,都有值得我們尊重的地方。

除了尊重和友愛,幼兒園還很注意教育孩子們其他的品德,比如守時。有一項規定是不能遲到,如果超過規定次數,園方有權力不再接收這個孩子。然而,這個規定卻真的一絲不苟地執行著。家長每天把孩子送到幼兒園時、都要在門口的簽到單上籤到,並寫上到達時間。如果超過了規定時間,幼兒園的大門就鎖上了,遲到就會記錄在案。這個幼兒園其實很溫暖很有愛,每個老師都非常和善,但對於屢遲到的家長,老師會很嚴肅地提出批評,同時會告訴你,守時守信是孩子進入社會必須學會的第一件事、這既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別人的尊重。

潤物細無聲的品德教育

在幼兒階段,孩子主要靠父母來訓練如何把握、遵守時間,只有守時的家長,才能培養出守時的孩子。因為這項幼兒園鐵律,因此養成了做事利索、守時守信的好習慣。

美國幼兒園的品德課,習慣用活動來代替說教。幾乎所有的美國幼兒園都會舉辦類似賣餅乾的活動。孩子們去商場銷售餅乾,把所得的收入捐給無家可歸的孩子或是窮困國家的兒童。3歲的孩子儘管還要父母帶著他們出去兜售,但是在這之前,老師們會給他們做一系列的功課,讓他們明白:我要鼓起勇氣,戰勝害羞,因為我賣出餅乾(糖果),就可以讓那些無家可歸的孩子擁有一個家!孩子的內心特別單純,這些積極、有意義的活動無疑就是最好的品德教育。他們既鍛鍊了自己,也明白了要與人為善,對有困難的人要施以援手。

確實,品德是不能強加給孩子的,只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才能讓品德變成孩子們的自覺行為。我們的品德課,或許正是缺少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方式。

潤物細無聲的品德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