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走的路4:自以為是的人原來居然是自戀狂

少有人走的路4:自以為是的人原來居然是自戀狂

今年看了不少書,大多都是自己喜歡的作家作品,有些也是網絡快餐文學,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開始挑戰自己的閱讀神經——涉足自己不喜歡的心理類和哲學類書籍,而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手裡這本《少有人走的路4》。

《少有人走的路4》是美國斯科特·派克在60歲的時候寫成一部用他那世間少有的勇氣擊碎人們心中的幻影,直抵生命的真相:關於思考的深度,關於學習與成長,關於死的思考……真相如此觸目驚心,但斯科特·派克用他的真誠和智慧喚起我們內心深處的力量,讓我們學會深度思考,勇往直前,邁出大步,走向不確定的未來!

少有人走的路4:自以為是的人原來居然是自戀狂

深度的思考讓我們避免盲從和偏見

《少有人走的路4》一開篇便告訴我們“生命是複雜的,沒有簡單的答案!”是的,無論是生活中的什麼現象,亦或是我們遇到的大多數事情,其實都沒有簡單的答案,而我們之所以可以簡單的處理掉,是因為我們並沒有進行深入的思考,也不願意深入的思考,因為深入的思考會讓我們耗費大量的精力和時間,會讓我們感到痛苦、艱難和萬分焦慮。所以我們很多時候都會自覺或者不自覺的逃避思考,逃避複雜的思考,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常常會對某些事情持有固執的偏見,甚至會對社會上的某些事情不加思考的盲從。

斯科特·派克就“警告”人們,要用理性的、深度的思考來面對我們遇到的事情,否則我們就可能無法解決人生和社會中的許多問題,一旦遭遇失敗,就會變得憤怒,就會把責任推卸給他人,或者是變得鬱鬱寡歡,一蹶不振,甚至有可能感受不到自己的存在。

少有人走的路4:自以為是的人原來居然是自戀狂

每個人都是自私的,卻有聰明和愚蠢之分

俗話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卻第一次聽到斯科特·派克說自私還有聰明和愚蠢之分!

他說要成長,必須學習分辨自我毀滅與自我建設。斯科特·派克以他做心理醫生時候的案例來給我們闡釋了什麼是聰明的自私,什麼是愚蠢的自私。所謂聰明的自私就是能夠分辨何種痛苦是有建設性的,何種痛苦是非建設性的;而愚蠢的自私則是逃避痛苦。

確實,誰都不喜歡痛苦,在生命中我們常常會自覺不自覺的選擇逃避痛苦,但是痛苦卻並不會因為我們的逃避而消失,有時候甚至會惡魔一樣始終纏繞著我們,讓我們最後不得不去承受神經官能症的痛苦。但是如果我們能夠在痛苦面前鼓起勇氣直面它,接受它的存在,那麼我們就會在承受了這種存在性的痛苦後,讓心靈得到成長,最後走向聰明的自私。

少有人走的路4:自以為是的人原來居然是自戀狂

前半生追尋自我,後半生放下自我

生命的成長必然會伴隨一定程度的焦慮,而我們感受到的焦慮其實就是內心深處的恐懼。我們害怕疼痛、害怕痛苦、害怕孤獨,害怕失敗,害怕未來的不確定,甚至害怕壁虎或者蜘蛛,而在所有的恐懼中,最終極的恐懼是對死亡的恐懼。

是的,每個人在一出生的時候就必須要面對死亡,而作為有主觀意識存在的人類從一開始就知曉了死亡的存在,所以一開始就害怕死亡,因為死亡以為著自我的失去……

而自我的存在又讓我們害怕失去,而之所以害怕失去也就是因為自我的存在,如果能夠放棄自我的存在,那麼也就無所謂失去,也就無所謂對死亡的恐懼了!

少有人走的路4:自以為是的人原來居然是自戀狂

這本書確實值得我自己很好的讀一讀,雖然是我並不喜歡的領域,雖然讀起來有些吃力,但是我還是堅持讀完了,只是讀得可能不夠好,還需要再反覆,甚至我很有可能還會去前面三部一起買了,強迫症患者需要這樣完美的系統的認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