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科技”收穫“中國贊”,雲從科技為何能三次登臺CCTV-1?

2018年11月3日,央視一套科技挑戰類節目《機智過人》最新一期播出。雲從科技聯合創始人孫慶凱攜“御眼重明”登場,而這已經是雲從科技第三次登上這個舞臺。

第一次登場,雲從科技挑戰的是“神筆警探”林宇輝,比拼模糊畫面的跨代人臉識別。第二次挑戰的是3D結構的跨兩代人臉識別。

最近這次,雲從帶來了一項真正“黑”科技,是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辨別人臉。

在入場前,雲從科技首先採集了觀眾人臉信息。在現場黑暗狀況下,要求把隨機指定的一名觀眾找出來。那麼現場有多暗呢?


“黑科技”收穫“中國贊”,雲從科技為何能三次登臺CCTV-1?


在韓雪隨機喊停一個觀眾人像畫面後,雲從科技進行人臉搜索,秒速找到了現場席的這位觀眾。


“黑科技”收穫“中國贊”,雲從科技為何能三次登臺CCTV-1?


雲從科技運用的是一項叫3D結構光的人臉識別技術,現在已經普遍運用在生活中,包括智能手機的解鎖上。通過3D結構光探測、遠紅外線以及深度圖表分析,即使是微光環境結果仍能不受影響。

在經過小熱身後,節目組搬出了真正大挑戰。來自山東的12名小演員身穿同款服裝進行表演,年紀身量相似,臉上還畫著臉譜。


“黑科技”收穫“中國贊”,雲從科技為何能三次登臺CCTV-1?


雲從科技需要在黑暗的情況下,將他們辨別出來。而這次與其比拼的是3位孩子的母親。因而這次雲從科技不僅要識別,還是三重挑戰:

第一:在逆光暗影的條件下進行識別檢測

第二:孩子樣貌未知、畫著臉譜,只能通過現場母親做隔代識別

第三:母親只需辨認出自己的孩子,有身高等其他的識別參照

十二位小演員依次遠距離在逆光暗影中展示了一個武術動作。黑暗之中,時間又短,距離又遠,“連號碼牌看不清,別說是看臉”。雲從科技終於發揮了優勢:

1、 御眼重明能夠在毫秒間採集到人臉信息,這個速度對此不會有任何影響。

2、 用遠紅外技術探測孩子的平面信息,能夠在黑暗情況下清楚地收集到畫面;而且遠紅外光有效識別距離在20-50米,激光補光下可達到80米。

3、 再利用點陣發射器把它變成立體圖像,即使孩子畫了臉譜,但瞳距、骨骼的等立體信息不會有絲毫損失。

最終,三組母子的識別結果分別是?


“黑科技”收穫“中國贊”,雲從科技為何能三次登臺CCTV-1?


三對竟有兩對不一樣。是“機智過人”還是“技不如人”?最終結果是雲從科技全對了,成功入選“2018智能先鋒”。

媽媽坦言,黑暗情況下,距離又那麼遠,太難辨認了。如今,御眼重明等人工智能產品憑藉遠優於人眼的性能,已經運用在生活各處中。據Gen Market Insights的調研報告,中國雲從科技在人臉識別設備市場以12.88%的市佔率排名全球第一,主要來自市場龐大的金融、安防、民航等領域。

雲從科技儘管已經多次登臺央視,其實成立不過三年。優異表現的背後是身為人工智能“國家隊”的技術積累。2015年,雲從科技誕生於中國科學院,技術團隊曾獲得7次人工智能世界大賽的冠軍。今年,更是一舉打破跨鏡追蹤和語音識別等4項世界紀錄。

目前,雲從科技已是中國銀行業第一大AI供應商。包括農行、建行、中行、招行總行等全國400多家銀行已採用公司產品,為全國銀行提供對比服務日均2.16億次。

在安防領域,公司產品已在29個省級行政區上線實戰,每天比對超過10億次,數據匯聚總量超過千億,協助全國公安抓獲超過1萬名犯罪嫌疑人;

在民航領域,全國60多家機場已選擇雲從產品,日均服務旅客超6000萬人。

2018秋季戛納電視節,《機智過人》在世界舞臺展示了中國最新銳尖端的人工智能技術,雲從科技再次登臺亮相。“技術自信展示科學自信”,不少外方代表給出“中國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