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UI設計師還在手工標註和切圖時走的彎路

在我從事UI設計師這幾年的工作中逐漸發現,最讓人糟心的不是應付各種奇葩的需求,完成設計稿,而是交付。每次交付的設計稿和最後開發出來的產品總是讓我心塞無比,很少最終產品和我的設計稿是完全一致的。

UI設計師對接產品經理是個問題,

UI設計師對接前端工程師是個問題。

UI設計師處於整個產品開發鏈條中最為重要也是最為尷尬的一環,產品界面設計完全出自設計師,但是卻不是由設計師來最終實現。

根據我的經驗,其實大部分問題都出在了溝通上,開發工程師沒有完全理解設計稿,他們完全依賴我們的標註和切圖來進行開發,設計師的切圖和標註,是否規範和精確,直接影響視覺效果的還原度。往往設計做的越精緻創意,交付過程就越煎熬。

然而,最後界面長的不好看,老闆不會怪程序猿,是會怪你的。

標註難

“這裡的間距是多少啊,沒有標我怎麼寫?”

“這裡的字體需不需要加粗?”

“這個字需要多大的字號?”

“這個是Android的尺寸?iOS的呢?我要自己算啊?”

“這裡的icon為什麼不沒有高度和寬度呢”

...........

我想大多數的設計師和我一樣,時常因為漏標元素被開發追問這些問題。開發能不能完美的的還原設計稿,很大一部分取決於我們設計師的標註,但是哪些該標,哪些不用標,我們設計師往往不好把握,尤其是新手設計師。我們往往就儘量標得詳細一些,手動標註佔領了我們日常大部分的時間,還不能有效的完成交付,經常加班,有時還會有開發人員來問或者直接不問就自己做主隨便做的情況。手動標註加大了溝通和時間的成本,讓人精疲力盡。


那些年,UI設計師還在手工標註和切圖時走的彎路

切圖難

難點1:作為UI設計師,在日常工作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設計輸出物,就是切圖。只要是無法用代碼不好實現和表達出來的,就需要切圖。規範的切圖,會直接影響到開發工程師對設計效果的展示。光一個蘋果應用中的圖標就需要3種不同的大小,安卓的要求更是五花八門,最後還得打包交給開發,太多無用和低效的瑣事浪費了大量的時間。

難點2:切圖的命名格式在不同的公司都不盡相同,需要UI設計師和對接的開發工程師進行溝通,或者是團隊內部進行溝通規範,才能達到良好的切圖命名規範,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

設計協作更難

設計師和程序員作為專業性很強的工作者,他們之間需要溝通和協作的工作內容太多,但往往兩者不能很好的互相理解對方的工作,設計師不懂代碼,程序員不懂設計,這給產品交付帶來了巨大的困難,但是設計又是一個與其他部門有著很多溝通需求的工作,在協作上設計一直有著很多痛點。雖然現在市面上有許多協作應用,但始終缺少一款能讓設計師得心應手,解決他們實際痛點的協作設計工具。

那些年,UI設計師還在手工標註和切圖時走的彎路

摹客iDoc是由Mockplus團隊開發的協作設計工具,是一款更快更簡單的智能標註和切圖工具,完美地解決了標註難,切圖難,設計協作難的問題。

特色功能:

智能標註,讓設計師解放雙手,再也不需要手動做;可以完整而清晰地將PS、Sketch設計圖中每個元素的尺寸、位置、顏色、間距、字號等樣式信息自動同步到摹客iDoc,開發師可以隨時查看。

還支持百分比標註;不僅可以選擇單個圖層,還可以連續選擇多個圖層,並智能標註需要的度量。設計師再也不用手動標註了,開發人員需要什麼信息自己就能查看,開發人員也省心了。

那些年,UI設計師還在手工標註和切圖時走的彎路

全貌面板展示流程,設計稿可以隨意拖動,還可以自由設置邏輯線,讓設計圖管理更輕鬆,更清晰。

need-to-insert-img

支持圖釘批註,還支持圓形、矩形、直線、箭頭等多樣批註


那些年,UI設計師還在手工標註和切圖時走的彎路


可以彈出放大鏡,查看微小距離的標註


那些年,UI設計師還在手工標註和切圖時走的彎路

其他亮點功能:

設計規範自動採樣生成,還可分類管理、同步應用、一鍵導出設計風格指南

自動獲取切圖,可下載多個或全部切圖

一鍵查看頁面中的重複元素

樣式代碼自動導出

支持多種附件文檔支持,支持任何類型文件的上傳共享,並支持多種產品文檔的直接在線預覽,包括Axure、Justinmind、Mockplus的原型演示、office文檔預覽、圖片文件預覽、pdf和文本文件預覽。

摹客iDoc讓團隊協作更高效,產品交付更輕鬆

摹客iDoc的誕生不是偶然,是必然。中國的設計師們需要這樣的一款產品來解放他們的繁雜的日常,讓他們更加專注於設計,而非拘泥於如何完美的呈現交付稿。從產品、設計到開發只需要一個文檔,告別混亂的文檔和各種說明,讓團隊協作更加高效。如果你也是一名設計師,那麼不凡試試這款產品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