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蟻在巴西建造了2億個“土丘”,在太空都能看到


白蟻在巴西建造了2億個“土丘”,在太空都能看到


在巴西東部,有很多“神秘”的土丘。這些土丘的底部直徑超過9米,高1.8米至4米。從地面上看,土丘的數量難以計數。但從太空看,這些土丘覆蓋的範圍會比較清晰。

來自菲拉·德·桑塔納州立大學的羅伊·芬奇(Roy Funch)表示,通過衛星圖像觀察,這些土丘大約有2億個。它們以一種奇怪的規則呈蜂窩狀排列,面積總和大約與英國或美國俄勒岡州相當,佔據的空間相當於埃及吉薩大金字塔的4000倍。芬奇表示,這個巨大的工程奇蹟實際上是世界上最微小的工程師的傑作,即一種被稱為Syntermes dirus的白蟻,其工蟻只有半英寸長。


白蟻在巴西建造了2億個“土丘”,在太空都能看到

圖:四千年來,白蟻始終在巴西製造著令人難以置信的“奇蹟”,巨大的土丘覆蓋了相當於英國大小的區域,從太空中都能看到

白蟻向來以建造精緻的巢穴而聞名於世,它們有著巨大的地下隧道網絡。許多白蟻物種在這些巢穴的頂部建造摩天煙囪來為地下房間通風。非洲白蟻建造的土丘可以高達9米,巴西的土丘既不是煙囪也不是白蟻巢穴,它們只是隨意堆砌的土塊,沒有內部結構,裡面也沒有生命存在,只能被稱為“垃圾堆”。

當地的白蟻在地下創造了大量迷宮般的隧道,它們把不需要的土運送到地表。這個過程是緩慢而漸進的,但是白蟻已經在這個過程中生存了幾千年。它們更像是一種地質力量,而不是生物有機體。就像河流或冰川塑造周圍的景觀一樣,這些微小的昆蟲也塑造了23.3萬平方公里的巴西垃圾場,甚至從太空中都能看到。

這些土丘被稱為“murundus”,它們與其他被稱為“campos de murundus”的土丘不同。後者出現在巴西南部和中部潮溼的熱帶稀樹草原上,而不是乾燥的東北部,而且還不清楚它們是否由白蟻建造。科學家研究了幾十年Campos de murundus,相比之下,東北部的murundus雖然很出名,但大部分被科學家忽視了。

芬奇第一次看到這些土丘是在30年前,當時他作為志願者來到巴西。無論他走到哪裡,他總能注意到那些引人注目的土丘。他曾在當地的科普雜誌上寫過關於它們的文章,但從未引起人們的興趣。

從那以後,更多的土丘暴露在地面上,芬奇和其他研究人員開始使用衛星圖像對murundus進行分類。芬奇說:“它們過去曾是綠色和棕色的,但大約八年前,谷歌地球銳化了它們的圖像,我現在可以從地面上看到熟悉的土丘。”

murundus的蜂窩狀分佈只是自然界中神秘重複模式的一個例證。比如在納米比亞和澳大利亞,都有著名的“仙女圈”,即裸露的紅土圓盤,上面佈滿了數公里長的低窪草地。多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在爭論這些圓圈的成因。有人說這是白蟻的傑作。另一些人認為它們是由草本身引起的,它們在爭奪水分和營養。還有一些人認為兩者兼而有之。

芬奇表示,追尋murundus的起源可能要簡單得多。他說:“毫無疑問,它們是白蟻挖的。我甚至親眼見過白蟻堆建土堆。”通過檢查被築路隊切開的murundus,並使用光纖進行探測,芬奇及其同事史蒂芬·馬丁(Stephen Martin)意識到,當一個白蟻群體從它的地下巢穴建立起垂直管子時,新的土丘就開始形成。

這些管子頂部大部分是閉合的,只有邊緣周圍留有小側孔。當白蟻中的工蟻挖掘的巢穴時,會把土挖出來,最終形成一個圓錐體。芬奇說:“這裡不涉及工程技術,它們只是把東西‘扔出去’”。這些錐狀體沒有被用作通往地表世界的入口,當白蟻晚上在森林的地面上覓食時,它們會通過murundus之間的臨時管道出入,然後在白天將其封閉起來。

起初,芬奇和他的團隊認為每個土丘都是一個單獨白蟻群落的傑作,但事實並非如此。通過從不同土丘下面收集工蟻並觀察它們是否會互相戰鬥,芬奇等人發現,單獨的白蟻群體可以佔據許多錐狀體的空間。這些白蟻生活在一個極其乾燥的生態系統中,為了找到足夠的落葉,他們需要擴大隧道網絡以覆蓋大片森林。為了有效挖掘這些隧道,它們需要建造幾個廢土堆。

芬奇的同事保羅·漢森(Paul Hanson)使用一種技術分析了11個murundus中心的沙粒,這種技術可以測量沙粒最後暴露在陽光下的時間。用這種方法,漢森可以計算出第一批沙粒是在什麼時候被拋出來的,從而計算出每個土丘開始建造的時間。最近的土丘約有690年曆史,而年代最久遠的已經有3820年。這與世界上其他地方已知的最古老的白蟻土丘相當,而且在只研究了11個murundus之後,芬奇認為可能存在更古老的白蟻丘。

白蟻不會存活3820年這麼久,murundus在它們的創造者死後大部分時間都沒有被使用過嗎?或者,也許是許多代白蟻會利用同樣的土丘?芬奇還沒有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