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遇事就過度討論,以強行代替思考的懶惰

全文 644 字 | 建議閱讀 1 分鐘

文 | mickjoust

不要遇事就過度討論,以強行代替思考的懶惰

持續踐行,我們一路同行

最近,在勉強完成10公里的比賽跑步後,決定開始新的計劃——跑步的冬訓期,為2019年的半馬做準備。

天氣越來越冷,跑步的人一定是越來越少。

但冬天是跑步的絕佳時機。

我知道你會說,大冷天的早起跑步,簡直就是自虐。

現在的體力不濟,是因為過去的不練習,難道要等到明年想要參賽時,再說什麼突擊練習?

持續踐行的原則就是,從現在開始,並不晚。

在生活中,你一定遇見過這樣的場景,一群人坐在一起,為了一個問題而討論解決方案,而大多數時候,最後都是不了了之。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接受不了要從零開始。

特別是本身是一件簡單的事,而還需要重新學習,比如,跑步。

跑步還需要學習?難道不是天生都會?

10KM,20KM,只要慢慢跑,不就能完成了?

會跑,不代表跑得好。

為什麼自己明明就是慢慢在跑,怎麼就完不成了?而且還累得半死不活的?

跑步就是這樣一個最典型的例子。

現在隨著信息傳播的速度加快,報名馬拉松的人越來越多,除了專業的跑者外,更多的普通人也能參加到比賽中。

而很多普通人把這樣的事實當常識:馬拉松不就是簡單的跑步的距離的算術加法嘛。

而實際上,馬拉松是一項極限運動,是有很大風險的運動之一。

這也是為什麼馬拉松是奧運會的重點比賽項目之一,而很多世界頂級的運動員因此也在年復一年的艱苦訓練。

這樣的悲慘故事,每年都在上演,這裡不詳述。

其實,學習並不是只有用在讀書這樣的活動上,任何活動其實都是靠知識來驅動的。

所以,學習無處不在。

現在,還在討論的你,明白了討論到底在討論什麼了?


持續踐行,我們一路同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