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日遊|來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吧(頤和園+什剎海+南鑼鼓巷)

遊玩線路:頤和園+什剎海+南鑼鼓巷附加景點:恭王府、北海公園、鼓樓、菸袋斜街(看時間及大家的自願)報名人數:限5人集合地點:頤和園北門集合時間:11點​1、頤和園遊玩時間:3小時頤和園——恭王府:北宮門地鐵站乘坐地鐵前往,預計路程58分鐘,北海北站出站,步行或者單車至恭王府。2、恭王府預計到達時間:15:00恭王府遊玩時間:2-3小時3、遊玩什剎海:2-3小時(後海酒吧美食街)4、遊玩南鑼鼓巷:1-1.5小時5、南鑼鼓巷地鐵站返航,一日遊結束。備註:附加路線為隨機選擇,都在什剎海附近,大家自由根據時間決定。


北京一日遊|來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吧(頤和園+什剎海+南鑼鼓巷)


編者按:本來小編是準備這個假期在家好好複習,準備考研的,奈何心中長草,亦不願“虛度”這十一假期,臨時起意,制定了這北京一日遊,有興趣的驢友們可以參考,沒有旅伴的童鞋亦可報名參加哦。

北京一日遊|來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吧(頤和園+什剎海+南鑼鼓巷)


也許有的小夥伴已經看出來了,本次的遊玩時間都很長,其實主要也是放鬆心情,不希望太過勞累倉促,所以選了少量線路,配合更多時間,不過也為想遊玩更多景點的小夥伴提供了附加線路,可供選擇。

北京一日遊|來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吧(頤和園+什剎海+南鑼鼓巷)


好了,下面酒奉上一些本次遊玩的各景點簡介,方便大家遊玩。

北京一日遊|來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吧(頤和園+什剎海+南鑼鼓巷)

一、頤和園 (中國清朝時期皇家園林)

頤和園,中國清朝時期皇家園林,前身為清漪園,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區15公里,佔地約290公頃,與圓明園毗鄰。它是以昆明湖、萬壽山為基址,以杭州西湖為藍本,汲取江南園林的設計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園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宮御苑,被譽為“皇家園林博物館”,也是國家重點旅遊景點。

主要景點:

北京一日遊|來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吧(頤和園+什剎海+南鑼鼓巷)


1、蘇州街

蘇州街又稱“買賣街”。蘇州街是後湖兩岸仿江南水鄉——蘇州而建的買賣街。清漪園時期岸上有各式店鋪,如玉器古玩店、綢緞店、點心鋪、茶樓、金銀首飾樓等。店鋪中的店員都是太監、宮女妝扮。皇帝遊幸時開始“營業”。後湖岸邊的數十處店鋪於咸豐十年(1860年)被列強焚燬,1986年重建 。

2、萬壽山

萬壽山屬燕山餘脈,高58.59米。建築群依山而築,萬壽山前山,以八面三層四重簷的佛香閣為中心,組成巨大的主體建築群。從山腳的“雲輝玉宇”牌樓,經排雲門、二宮門、排雲殿、德輝殿、佛香閣,直至山頂的智慧海,形成了一條層層上升的中軸線。東側有“轉輪藏”和“萬壽山昆明湖”石碑。西側有五方閣和銅鑄的寶雲閣。後山有西藏佛教建築和五彩琉璃多寶塔。山上有景福閣、重翠亭、寫秋軒、畫中游等樓臺亭閣。在居中部位建置一組體量大而形象豐富的中央建築群。這組大建築群包括園內主體建築物──帝、後舉行慶典朝會的“排雲殿”和佛寺“佛香閣”。與中央建築群的縱向軸線相呼應的是橫貫山麓、沿湖北岸東西逶迤的“長廊”。

3、四大部州

四大部州在萬壽山後山中部,是漢藏式的建築群。佔地2萬平方米,因山順勢,就地起閣。前有須彌靈境(現為平臺),兩側有3米高的經幢,後有寺廟群主體建築香巖宗印之閣。四周是象徵佛教世界的四大部洲——東勝身洲、西牛貨洲、南贍部洲、北俱盧洲和用不同形式的塔臺修建成的八小部洲。南、西南、東北、西北還有代表佛經“四智”的紅、白、黑、綠四座喇嘛塔。塔上有十三層環狀“相輪”,表示佛經“十三天”。塔型別致,造型端莊美觀。四大部洲和八小部洲中間有兩個凹凸不平的臺殿,一個代表月臺,一個代表日臺,象徵著日月環繞佛身 。

北京一日遊|來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吧(頤和園+什剎海+南鑼鼓巷)


4、智慧海

智慧海是萬壽山頂最高處一座宗教建築,是一座完全由磚石砌成的無樑佛殿,由拱券結構組成。建築外層全部精美的黃、綠兩色琉璃瓦裝飾,上部用少量紫色、藍色的琉璃瓦蓋頂,尤以嵌於殿外壁面的千餘尊琉璃佛更富特色。“智慧海”一詞為佛教用語,本意是讚揚佛的智慧如海,佛法無邊。該建築雖極像木結構,但實際上沒有一根木料,全部用石磚發券砌成的,沒有枋檁承重,所以稱為“無樑殿”。又因殿內供奉了無量壽佛,所以也稱它為“無量殿”。

5、佛香閣

佛香閣位於在萬壽山前山中央部位的山腰,建築在一個高21米的方形臺基上,是一座八面三層四重簷的建築;閣高41米,閣內有8根巨大鐵梨木擎天柱,結構複雜,為古典建築精品。原閣咸豐十年(1860年)被英法聯軍燒燬後,光緒十七年(1891年)花了78萬兩銀子重建,光緒二十年(1894年)竣工,是頤和園裡最大的工程。閣內供奉著“接引佛”,供皇室在此燒香。

6、寶雲閣

寶雲閣(銅亭)是中國尚存的工藝最精緻、體量最大的銅鑄品之一。建在佛香閣西側的五方閣院中一座高4米的漢白玉石座上始建於乾隆年間,高7.5米,重207噸。四面有菱花扇。雖為銅製,但完全按照木構架結構而做。東、南、西三面有門,門為四扇格扇門,北面是八扇格扇窗。門窗格扇均有菱花格扇心,簾架上部也有格扇心,所有格扇心均為內外二層 。

7、排雲殿

排雲殿在萬壽山前建築的中心部位,原是乾隆為他母親60壽辰而建的大報恩延壽寺,慈禧重建時改為排雲殿,是慈禧在園內居住和過生日時接受朝拜的地方。“排雲”二字取自郭璞詩神仙排雲山,但見金銀臺”,比喻似在雲霧繚繞的仙山瓊閣中,神仙即將露面。從遠處望去,排雲殿與牌樓、排雲門、金水橋、二宮門連成了層層升高的一條直線。排雲殿這組建築是頤和園最為壯觀的建築群體。

8、長廊

長廊位於萬壽山南麓,面向昆明湖,北依萬壽山,東起邀月門,西止石丈亭,全長728米,共273間,是中國園林中最長的遊廊,1992年被認定為世界上最長的長廊,列入“吉尼斯世界紀錄”。廊上的每根枋樑上都有彩繪,共有圖畫14000餘幅,內容包括山水風景、花鳥魚蟲、人物典故等。畫中的人物畫均取材於中國古典名著。

北京一日遊|來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吧(頤和園+什剎海+南鑼鼓巷)


9、昆明湖

昆明湖是清代皇家諸園中最大的湖泊,湖中一道長堤──西堤,自西北逶迤向南。西堤及其支堤把湖面劃分為三個大小不等的水域,每個水域各有一個湖心島。這三個島在湖面上成鼎足而峙的佈列,象徵著中國古老傳說中的東海三神山──蓬萊、方丈、瀛洲。西堤以及堤上的六座橋是有意識地摹仿杭州西湖的蘇堤和“蘇堤六橋”。西堤一帶碧波垂柳,自然景色開闊,園外數里的玉泉山秀麗山形和山頂的玉峰塔影排闥而來,被收攝作為園景的組成部分。

10、畫中游

畫中游是萬壽山西部一組景點建築。它依山而建,正面有一座兩層的樓閣,左右各有一樓,名“愛山”、“借秋”。閣後立有一座石牌坊,牌坊後邊的是“澄暉閣”。建築之間有爬山廊。由於地處半山腰,樓、閣、廊分別建在不同的等高線上,青山翠柏中簇擁著一組由紅、黃、藍、綠琉璃瓦覆蓋著的建築群體。

11、聽鸝館

聽鸝館原是乾隆皇帝為其母所建,內有兩層的戲臺,因古人常借黃鸝鳥的叫聲比喻音樂的優美動聽,故名之為“聽鸝館”。在德和園大戲樓建成前,慈禧經常在這裡看戲,宴飲。咸豐十年(1860年)遭英法聯軍焚燬,光緒時改建。聽鸝館飯莊是著名的宮廷菜系飯莊。

12、諧趣園

諧趣園在萬壽山東麓,是一個獨立成區、具有南方園林風格的園中之園。清漪園時名叫惠山園”,是仿無錫惠山寄暢園而建。嘉慶十六年(1811年)重修後,取“以物外之靜趣,諧寸田之中和”和乾隆皇帝的詩句“一亭一徑,足諧奇趣”的意思,改名為“諧趣園”。園內共有亭、臺、堂、榭十三處,並用百間遊廊和五座形式不同的橋相溝通。園內東南角有一石橋,橋頭石坊上有乾隆題寫的“知魚橋”三字額,是引用了莊子和惠子在“秋水濠上”的爭論而來的。

13、樂壽堂

樂壽堂是頤和園居住生活區中的主建築,原建於乾隆十五年(1750年),咸豐十年(1860年)被毀,光緒十三年(1887年)重建。樂壽堂面臨昆明湖,背倚萬壽山,東達仁壽殿,西接長廊,是園內位置最好的居住和遊樂的地方。堂前有慈禧乘船的碼頭“樂壽堂”黑底金字橫匾為光緒手書。樂壽堂庭院內陳列著銅鹿、銅鶴和銅花瓶,取意為“六合太平”。院內花卉植有玉蘭、海棠、牡丹等,名花滿院,寓“玉堂富貴”之意。

13、宜芸館

宜芸館始建於乾隆年間,光緒時重修。清漪園時為乾隆皇帝的書庫,陳設精雅,頤和園時為光緒皇后隆裕的寢宮,由於建築功能和主人身份的不同,陳設的佈置有了很大變化。1979年,古建維修後,室內僅陳放傢俱。1992年,根據清漪園時的陳設檔案佈置陳設,整組院內陳列文物百餘件。

北京一日遊|來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吧(頤和園+什剎海+南鑼鼓巷)


14、大戲樓

大戲樓在德和園內,與承德避暑山莊裡的清音閣、紫禁城內的暢音閣,合稱清代三大戲臺。德和園大戲樓是為慈禧60歲生日修建,專供慈禧看戲。高21米,在頤和園中僅次於最高的佛香閣。戲樓共三層,後臺化妝樓二層。頂板上有七個“天井”,地板中有“地井”。舞臺底部有水井和五個方池。

15、玉瀾堂

玉瀾堂在仁壽殿西南臨昆明湖畔而建,是一座三合院式的建築。正殿玉瀾堂坐北朝南,東配殿霞芬室,西配殿藕香榭。東殿可到仁壽殿,西殿可到湖畔碼頭,正殿後門直對宜芸館。後簷及兩配殿均砌磚牆與外界隔絕,是頤和園中一處重要的歷史遺蹟。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慈禧發動宮廷政變後,曾把主張變法的光緒皇帝囚禁於此,是光緒皇帝的寢宮。

16、仁壽殿

仁壽殿(清漪園時名勤政殿),在乾隆與光緒兩個歷史時期均為皇帝臨朝理政之所,其陳設主體佈局大致相同,均為皇家宮殿特定的陳設形式。但陳設的物品各異,頤和園時期較清漪園時期陳設豪華很多。現殿內陳設中心部分沿續了光緒時期的原樣,其餘陳設略有變化,原殿內的文物、圖書、傢俱,除在殿內展出外,大部分收入文物庫房保存。

17、東宮門

東宮門門楣簷下全部用油彩描繪著絢麗的圖案,六扇硃紅色大門上嵌著整齊的黃色門釘,中間簷下掛著九龍金字大匾,上書“頤和園”三個大字,為光緒皇帝御筆親題。門前御道丹陛上的雲龍石雕刻著二龍戲珠,為乾隆年代所刻,是從圓明園廢墟(安佑宮)上移來的,它是皇帝尊嚴的象徵。東宮門當年只供清朝帝后出入。仁壽殿在頤和園大門東宮門內。

18、清晏舫

清晏舫俗稱石舫,在長廊西端湖邊,是一條大石船,寓“海清河晏”之意,是頤和園唯一帶有西洋風格的建築。它的前身是明朝圓靜寺的放生臺。乾隆修清漪園時,改臺為船,更名為“石舫”。石舫長36米,船用大理石雕刻堆砌而成。 船身上建有兩層船樓,船底花磚鋪地,窗戶為彩色玻璃,頂部磚雕裝飾。下雨時,落在船頂的雨水通過四角的空心柱子,由船身的四個龍頭口排入湖中。

19、文昌院

文昌院位於頤和園內文昌閣之東,是中國古典園林中規模最大、品級最高的文物陳列館。館內設有六個專題展廳,陳展了上自商周、下迄晚清數以千計的頤和園精品文物,品類涉及銅器、玉器、瓷器、金銀器、竹木牙角器、漆器、傢俱、書畫、古籍、琺琅、鐘錶、雜項等,涵蓋了中國傳世文物的諸多門類。由於頤和園特定的皇家環境,這些藝術品代表了當時最好的工藝水平,許多珍品在當時即為國之重器;館中還陳展了部分清代宮廷生活用品,它們與帝后生活密切相關,具有突出的歷史價值,是中國皇家文化最具真實性的物證。

20、文昌閣

頤和園內六座城關(紫氣東來城關、宿雲簷城關、寅輝城關、通雲城關、千峰彩翠城關、文昌閣城關)建築中最大的一座,始建於乾隆十五年(1750年),1860年被英法聯軍燒燬,光緒時重建。主閣兩層,內供銅鑄文昌帝君和仙童、銅特。文昌閣與昆明湖西供武聖的宿雲簷象徵“文武輔弼” 。

北京一日遊|來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吧(頤和園+什剎海+南鑼鼓巷)


21、銅牛

銅牛在昆明湖東岸,十七孔橋東橋頭北側,為鎮壓水患而設。乾隆二十年1755年用銅鑄造,稱為“金牛”。

22、十七孔橋

十七孔橋坐落在昆明湖上,位於東堤和南湖島之間,用以連接堤島,為園中最大石橋。石橋寬8米,長150米,由17個橋洞組成。石橋兩邊欄杆上雕有大小不同、形態各異的石獅500多隻。

北京一日遊|來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吧(頤和園+什剎海+南鑼鼓巷)


二、恭王府

恭王府(Prince kung’s Mansion),位於北京市西城區柳蔭街,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清代規模最大的一座王府,曾先後作為和珅、永璘的宅邸。1851年恭親王奕訢成為宅子的主人,恭王府的名稱也因此得來。恭王府規模宏大,佔地約6萬平方米,分為府邸和花園兩部分,擁有各式建築群落30多處,佈局講究,氣派非凡。

主要景觀:

1、銀安殿

俗呼銀鑾殿,恭王府最主要的建築。作為王府的正殿,只有逢重大事件、重要節日時方打開,起到禮儀的作用。民國初年,由於不慎失火,大殿連同東西配殿一併焚燬,現銀安殿院落為復建。

北京一日遊|來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吧(頤和園+什剎海+南鑼鼓巷)


2、嘉樂堂

和珅時期之建築。懸掛有“嘉樂堂”匾額一方。該匾疑是乾隆帝賜給和珅的,但匾額無署款,無鈐記,故無由證實,但和珅留有《嘉樂堂詩集》,說明是和珅之室名。在恭親王時期,嘉樂堂主要作為王府的祭祀場所,內供有祖先、諸神等的牌位,以薩滿教儀式為主。

3、後花園

花園又名錦翠園,園內佈局、設計具有較高的藝術水平。造園模仿皇宮內的寧壽宮。全園以“山”字型假山拱抱,東、南、西面均堆土累石為山,中路又以房山石堆砌洞壑,手法頗高。山頂平臺,成為全園最高點。居高臨下,可觀全園景色。 [9] 徜徉於園中猶如漫步在山水之間。與府邸相呼應,花園也分為東中西三路。中路以一座西洋建築風格的漢白玉拱形石門為入口,以康熙皇帝御書“福”字碑為中心,前有獨樂峰、蝠池,後有綠天小隱、蝠廳,佈局令人回味無窮。東路的大戲樓廳內裝飾清新秀麗,纏枝藤蘿紫花盛開,使人恍如在藤蘿架下觀戲。戲樓南端的明道齋與曲徑通幽、垂青樾、吟香醉月、流杯亭等五景構成園中之園。花園內古木參天,怪石林立,環山銜水,亭臺樓榭,廊迴路轉。月色下的花園景緻更是千變萬化,別有一番洞天。諸多中外遊客慕名而至,尋覓著翠山碧水、曲徑幽臺在訴說的如煙往事。

恭王府位於前海西街,建於1776—1785年,原為清代乾隆寵臣和珅的私宅,和珅因貪汙罪於嘉慶年間被抄家處死後,此處私宅便贈給了慶王。同治朝時,由於恭親王奕忻協同慈禧發動政變有功,慈禧太后便將此宅贈予他,而成為恭親王府。

北京一日遊|來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吧(頤和園+什剎海+南鑼鼓巷)


三、什剎海

什剎海,是北京市歷史文化旅遊風景區、北京市歷史文化保護區。位於市中心城區西城區,毗鄰北京城中軸線。水域面積33.6萬平方米,與中南海水域一脈相連,是北京內城唯一一處具有開闊水面的開放型景區,也是北京城內面積最大、風貌保存最完整的一片歷史街區,在北京城規劃建設史上佔有獨特的地位。在2000年批准的北京25片歷史文化保護區中,什剎海地區面積是最大的。

什剎海包括前海、後海和西海(又稱積水潭)三個水域及臨近地區,與“前三海”相呼應,俗稱“後三海”。什剎海也寫作“十剎海”,四周原有十座佛寺,故有此稱。清代起就成為遊樂消夏之所,為燕京勝景之一。什剎海景區的不少古建築在北京城市建設發展史上及政治文化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主要代表有恭王府及花園、宋慶齡故居及醇王府、郭沫若紀念館、鐘鼓樓、德勝門箭樓、廣化寺、匯通祠、會賢堂。

著名的《帝京景物略》中則以“西湖春,秦淮夏,洞庭秋”來讚美什剎海的神韻。什剎海景區風光秀麗,被譽為“北方的水鄉”。隨著遊客的增多,這裡逐漸出現了一些古文化商店、小吃街和酒吧等,因此,也成為了京城文化街之一。

景點分佈:

1、恭王府

恭王府位於什剎海西北角,是一處典型的王府花園,既有中軸線,也有對稱手法。 始建於十八世紀末,是北京保存最完整的清代王府,堪稱“什剎海的明珠”。曾屬乾隆後期大學士和珅的宅邸,後改賜為恭親王奕忻的王府。府後有一獨具特色的花園,名萃錦園,佔地約三萬平方米。花園東、南、西三面被馬蹄形的土山環抱,園中景物別緻精巧,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前部的府宅原為中國藝術研究院紅樓夢研究所的工作場所,單位遷出後經重修現已對遊客開放;恭王府的一部分現作為郭沫若故居也對遊人開放。

2、慶王府

慶王府是北京現存王府中的一座。第一代慶王永璘為清乾隆皇帝第十七子,嘉慶皇帝的同母胞弟。老慶王府在前海西街路北,即和珅府的一部分。道光三十年慶王永璘的後人奕劻襲輔國將軍。咸豐元年皇帝命奕劻由老王府遷至定阜大街原大學士琦善的宅第,按王府規制進行了大規模的改建,始稱王府。這時的奕劻又在府內大興土木,修建了萬字樓和戲樓等處,府內建築宏偉,面積廣闊,分為五個大院,大小樓房近千間,硃紅大門,高大的宮殿,只是屋頂為泥瓦而不是琉璃瓦,成為當時京城最華麗的王府之一。民國後為部隊機關所徵用。

3、鐘鼓樓

鐘鼓樓每到定更的時候是“先擊鼓,後敲鐘”;二更到五更的時候則“只撞鐘不擊鼓”;到了亮更時是“先擊鼓後敲鐘”。擊鼓的方法是先快擊18響,再慢擊18響,共擊6次,共108響。撞鐘也是一樣。

北京一日遊|來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吧(頤和園+什剎海+南鑼鼓巷)


4、關岳廟

關岳廟在西城區鼓樓西大街149號。這裡原是道光帝的第七子醇賢親王廟。醇賢親王廟於光緒十七年修建,至光緒二十五年建成。廟坐北朝南,分三進院落,其中中院又有東西跨院。中軸線依次為琉璃照壁,中門,外為八字牆,兩旁各有一座琉璃門;中院內東有焚帛爐,西有祭器亭;正殿7間,殿前有月臺一座,東西配殿各5間;後寢祠5間。建築面積約3000多平方米。民國3年北洋政府在後寢祠塑關羽、岳飛像,並祀關岳,稱關岳廟。

5、廣化寺

廣化寺位於什剎海北邊的鴉兒衚衕31號,是一座大型佛教寺院。廣化寺始建於元代,傳說是一高僧託缽化緣、籌措佈施所建,寺亦因此得名。

6、銀錠橋

銀錠橋位於後海與前海之間,菸袋斜街南端的南北向的單孔石拱橋,因形似銀錠而得名。天氣好的時候,站在銀錠橋上可以觀賞到西山的美景。1910年汪精衛在此謀刺攝政王載灃。這是北京最早的橋。

7、匯通祠

匯通祠位於德勝門西大街甲60號。明永樂年間由姚廣孝建,名法華寺,又名鎮水觀音庵。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重修,賜名匯通祠。祠建在什剎海西海的一個小土山上,四面環水,北為水關。祠坐北朝南。依次有山門一間,前殿三間及東西配殿各三間,後樓三間前抱廈一間及左右耳房各三間,東西配殿各三間,匾曰“潮音普覺”和“功兼利濟”。祠內有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立石的乾隆皇帝御製詩碑。

8、棍貝子府

棍貝子府位於新街口東街北側,又稱誠親王(允祉)新府。《嘯亭雜錄》載:“誠親王新府在蔣家房。”誠親王舊府位於官園,因改賜慎郡王,故於蔣家房(新街口東街)建新府。雍正十年允祉卒後,其第七子弘暻繼為府主。弘暻於雍正八年被封貝子,故此府又稱固山貝子弘暻府(《宸垣識略》),清末至民國年間,此府被稱棍貝子府。此府民國時期猶存。20世紀50年代改建北京積水潭醫院,原有建築絕大部分拆除,僅存三間捲棚歇山筒瓦頂的花廳,二幢硬山過壟脊的重樓,以及湖與假山。1989年8月1日,棍貝子府花園被列為西城區文物保護單位。

9、濤貝勒府

濤貝勒府在西城區柳蔭街27號,西城區重點保護文物。 這裡原是康熙第十五子愉郡王王允嵎居住的愉王府,同治七年此府賜貝勒載瀅,後載瀅獲罪,遷出此府光緒二十八年,醇賢親王奕譞的第七子載濤過繼給鍾郡王奕詥為嗣,承襲貝勒爵,遷居於愉王府,作為貝勒府,稱濤貝勒府。 現存古建築約1000平方米。坐北朝南,有門東向。分中路和東路及西路。中路有四進院落,東路亦有四進院,後三進院為三合院。西路只有前後3排房子,西為戲樓。南為花園,有長廊、亭、花廳、假山等。1929年6月輔仁大學及附中設於濤貝勒府,原馬圈及花園前空地建成輔仁大學主樓。濤貝勒府府邸改作原輔仁大學附中男生部校舍,1952年輔仁男中改為北京市第十三中學。

10、醇親王府

醇親王府位於後海北沿,前身是清初大學士明珠的宅第。乾隆五十四年封其十一子永理為成親王,並將明珠府賜永理。隨即按王府規制改建。此府傳至毓橚時,被賜予醇親王奕譞。奕譞的原王府在西城區太平湖東里(今中央音樂學院)。因光緒帝生於此府,成為潛邸,故光緒繼位後醇王必須遷出。為區別,醇王原在太平湖的王府稱南府,後海北沿的新王府稱北府。北府坐北朝南。西部為王府花園,1949年後,進行了整治,是宋慶齡在京的住所(見宋慶齡故居)。東部是王府本身,分為東、中、西三路。中路是其主體建築,自南而北,街門5間。1910年汪精衛等在此附近策劃炸攝政王,一時轟動全國。醇王府的一部分現為宋慶齡故居。

北京一日遊|來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吧(頤和園+什剎海+南鑼鼓巷)


11、菸袋斜街

菸袋斜街在地安門以北,鼓樓前臉兒,有一條北京城最老的斜街,名叫菸袋斜街。這條街東北西南走向,大概有三百米長。當年,住在北城一帶的旗人大都有抽旱菸或水煙的嗜好,於是城裡的菸葉行業就發展起來了。

12、梅蘭芳故居

梅蘭芳故居位於西城區護國寺街9號的梅蘭芳故居,原為慶親王府的一部分。

13、郭沫若故居

郭沫若故居位於什剎海西岸前海西街18號,原是恭王府的馬號,郭沫若於1963年至1978年逝世前在這裡居住了15年。這裡是一處環境非常好的四合院,在名人故居中除了宋慶齡故居外,是比較好的一處四合院。

14、宋慶齡故居

宋慶齡故居原是清醇親王載灃的府邸花園,位於北京西城區後海北沿46號。這是一處典型的中國式庭院,幽靜的園內假山疊翠,花木成蔭,清澈的湖水,曲折環繞。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原計劃為宋慶齡在北京專門修建一座住宅,但她卻以國事百廢待興,一再遜謝。最後在周總理的親自過問下,才藉此王府花園,葺舊更新。宋慶齡於1963年遷居於此,在這裡工作、學習和生活了近20年直至1981年7月29日逝世。

北京一日遊|來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吧(頤和園+什剎海+南鑼鼓巷)


四、南鑼鼓巷 (北京一文化旅遊衚衕名)

南鑼鼓巷是一條衚衕,位於北京中軸線東側的交道口地區,北起鼓樓東大街,南至平安大街,寬8米,全長787米,於元大都同期建成。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區之一,已有740多年的歷史。也位列規劃中的25片舊城保護區之中。因其地勢中間高、南北低,如一駝揹人,故名羅鍋巷。到了清朝,乾隆十五年(1750年)繪製的《京城全圖》改稱南鑼鼓巷。

它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區之一,是我國唯一完整保存著元代衚衕院落肌理、規模最大、品級最高、資源最豐富的棋盤式傳統民居區,也是最賦有老北京風情的街巷。周邊衚衕裡各種形制的府邸、宅院多姿多彩,厚重深邃。南鑼鼓巷及周邊區域曾是元大都的市中心,明清時期則更是一處大富大貴之地,這裡的街街巷巷擠滿了達官顯貴,王府豪庭數不勝數,直到清王朝覆滅後,南鑼鼓巷的繁華也跟著慢慢落幕。

主要景點:

1、僧格林沁王府

進南鑼鼓巷南口東面的第一條衚衕,是炒豆衚衕。炒豆衚衕西口不遠77號門旁,標有東城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牌子,上寫“僧王府”。

僧王府是清代僧格林沁的王府。原僧王府規模很大,前門在炒豆衚衕,後門在板廠衚衕,縱跨兩個衚衕。王府分中、東、西三路,各有四進。其中東路除正院外,還有東院四進,組成一個很大的建築群。民國後,府第被親王的後代逐漸拍賣,被分成了許多院落。炒豆衚衕71號至77號(單號),板廠衚衕30號至34號(雙號),都是原王府的範圍。

炒豆衚衕西口,是僧格林沁家的祠堂,也是一組很大的建築。祠堂和王府建在一條衚衕,在清朝是不多見的。這裡被改建為“侶松園賓館”。像這樣幽靜秀雅、古香古色的四合院賓館,在北京也是不多見的。

2、靳雲鵬舊宅

順著南鑼鼓巷再往北走,東邊的第三條衚衕是東棉花衚衕。進口不遠路北就是中

外聞名的中央戲劇學院,作為中國學習舞臺和影視表演的頂級學府,其佔地面積真不算大,包括實驗劇場,只佔東棉花衚衕和北兵馬司衚衕之間西部的一部分。中央戲劇學院原是段祺瑞政府陸軍總長、代理國務總理靳雲鵬的舊宅。這裡培養了中國一代代的話劇與影視明星。陳寶國、陳道明、姜文、鞏俐、章子怡……都曾在這裡學習生活。

靳雲鵬買下這裡後,拆除了部分四合院,建了幾座西式樓房。1921年年底,靳雲鵬辭職後,長期在天津居住。上世紀60年代,院裡仍有幾處舊樓,當時作為辦公樓和單身教師宿舍。又過去了40年,舊建築已全部拆除,靳宅早已無跡可覓。

3、齊白石故居

雨兒衚衕13號院曾住過中國一位畫壇巨匠———國畫大師齊白石。院門旁掛著“北京市美術家協會”的牌子。院子很寬敞,保護得很完好,院中央還擺著大魚缸。這裡沒有重新粉刷,透出老宅門的原汁原味。

這裡原是清內務府一個總管大臣的私宅,因為建築時私用了皇宮的料,建制又超越了等級,因而被參劾,宅子也被分成幾部分出售,13號院只是一部分。解放後,文化部買下來,由齊白石老先生居住。但老先生住了沒多久,就搬到西城跨車衚衕,所以,齊白石的故居多指跨車衚衕。

齊白石故居已經對外開放,門票5元,院內有齊白石雕塑,正房被還原成原來的樣子,有齊白石老先生用過的畫案和被子,其他的屋子有生平介紹和舊物展覽,還能買到一些紀念品。

北京一日遊|來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吧(頤和園+什剎海+南鑼鼓巷)


4、茅盾故居

後圓恩寺衚衕13號即茅盾故居。和這一地區的許多深宅大院相比,茅盾故居是太普通,太不起眼了,僅是一座不大的兩進四合院。7月恰是茅盾誕辰110週年,故居經過整修重新開放。故居前面的院子中矗立著茅盾先生的半身塑像。周圍的房間是茅盾生平展覽。後院的臥室、起居室、書房等,還按照先生生前的樣子佈置。茅盾解放後一直住在東四頭條203號文化部宿舍,與周揚、陽翰笙等為鄰,1974年搬到後圓恩寺,直到1981年病逝,在這個小院中度過了他最後7年的歲月。 [

5、蔣介石行轅

後圓恩寺衚衕7號是一座坐北朝南、中西合璧的建築。原是清代慶親王次子載旉(fū)的府邸,建築為中西合璧式,既有四合院,又有西洋樓房,還有很大的花園。園中有西式拱形圓亭、噴泉,又有來自圓明園的刻石,同樣是中西合璧。這所宅子也是幾易其主,民國時曾賣給法國人,抗戰勝利後,從1945年12月到1949年1月,這裡成為蔣介石的行轅,蔣介石來北平即下榻於此。解放後,此處曾先後成為中共中央華北局辦公處、南斯拉夫大使館、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等,現是友好賓館。

6、可園

帽兒衚衕7號至15號(單號)院,原是一組大建築群,是清末大學士文煜的住宅和花園。五院並聯,佔地達11000平方米。光緒10年拜武英殿大學士。他積累了大量的財富,精心修築了自己的住宅和花園。花園落成於1861年,始建時仿蘇州拙政園和獅子林,名“可園”,約佔地4畝,南北長不過100米,東西寬不過30米,雖然不很大,但疏朗有致,被認為是晚清北京私家園林中最有藝術價值的花園。已被列入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不對外開放。

這座宅院也是幾易其主,歷經滄桑。北洋政府時,袁世凱死後,馮國璋代理大總統,由南京來北京就任時買下了這座宅院。日本佔領北平時,馮家將這所房屋賣給偽軍司令張蘭峰。解放後,9至11號院曾做過朝鮮駐華大使館,後來又改做招待所和單位宿舍。雖幾經變化,但這片住宅始終保存尚好,總體格局沒有大的改動。

7、後邸

帽兒衚衕35號、37號院,是郭博勒氏的家。說郭博勒氏可能知道的人不多,通俗點說,就是末代皇帝宣統的皇后婉容的孃家,用清代的說法,應稱為“後邸”。宣統大婚時,已是民國11年,但還是履行民國初年所頒佈的優待清皇室條件,所以對這所“後邸”花了許多錢,大加修繕。婉容的父親榮源,由於女兒“冊後”,後父按禮制被封為“三等承恩公”,這所府邸又成為承恩公府,更要大加改建,以合乎府第規格。比如將原來一間的院門,改為三間的府門,內外影壁、左右屏門都重新修建。三間府門已經砌牆變為三間住人的倒座房。在七間南房的後簷牆,開了兩個門,成為35號、37號。

特別應該提到,中國的文物專家和清史專家,被稱為文物界“國寶”的朱家溍先生,在帽兒衚衕13、15號,35、37號和炒豆衚衕71號院都住過,對這些府邸都有過詳細的描述。幼年他住在13號、15號院時,還親眼看到過“後邸”的修繕、改建。朱先生是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委員,他對北京的史地、文物、民俗等,都有極為深入的研究。他於2003年9月29日逝世,確實是中國學術文化界的一大損失。

8、綺園

秦老胡同35號,也是一座精美的宅院,曾是清內務府總管大臣索家的府邸。院落不是很大,但十分精緻。他的書房前有一小花園,名綺園。園內有疊石假山、遊廊池榭,還有一個船形敞軒,雖小巧卻意境深邃,頗有江南園林的意境。還有一幢仿江南園林建築——舫形敞軒,造型獨特,2003年公佈為北京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北京一日遊|來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吧(頤和園+什剎海+南鑼鼓巷)


9、菊兒衚衕

菊兒衚衕是南鑼鼓巷最北頭東邊的一條衚衕。1990年,建築大師吳良鏞主持設計的菊兒衚衕危房改造工程,有機更新”了這條古巷中的小衚衕。使其既保留了老北京四合院的神韻,又適合現代人居住。1992年被亞洲建築協會授予“亞洲建築金獎”,1993年又被授予“世界人居獎”。

在衚衕中部,北邊有一片2至3層的樓房,黑瓦白牆,圍合成一個個小院落,既有江南民居的秀麗,又有老北京四合院的神韻,和周圍的建築風格也十分協調,這就是改造後的菊兒衚衕新四合院。吳良鏞教授根據“有機更新”的城市規劃理論,認為舊城改造,要保留好的和有歷史價值的建築,修繕雖已破舊但尚可利用的建築,拆除破舊危房,逐步過渡,既保留歷史文脈的延續,又形成有機的整體環境。這些新四合院兼有單元式公寓樓房私密性強,和院落式住宅鄰里感強的雙重特點,他與舊的衚衕格局有機地統一起來,保護了古都風貌,是北京舊城改造的一個成功的探索。菊兒衚衕東口,3號、5號、7號和壽比衚衕6號,是清代直隸總督、兵部尚書榮祿的宅邸。原宅很大,分為三部分,西部是西式樓房,中為花園,東部為五進的中式四合院。此宅,解放後一部分曾作為阿富汗大使館,後又被劃為幾部分,改為職工宿舍,格局已被破壞,保護狀況較差。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