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tagram為何要為D&G辱華門打掩護?

最近兩天,意大利時尚奢侈品牌Dolce&Gabbana杜嘉班納火了。不過這個火不是因為品牌多麼好,而是其一系列辱華的言論被曝光惹起公憤。

一些國外的時尚品牌、時尚門店辱華已經不能算是新聞了,華人對此必然是憤怒的,而耐人尋味的是,這次揭發當事人的Tranova發現自己曝光班納的私信聊天記錄被Instagram強制刪除了。Instagram官方給出的理由是,“她的帖子違反了Instagram關於仇視言論的規定……要求她對其他用戶保持尊重。如果繼續違反規定,會遭到禁言甚至封號的處罰。”

Dolce&Gabbana辱華,Instagram刪除證據打掩護,這個舉動讓人質疑,為何知名的互聯網企業Instagram要為辱華打掩護呢?我們來看一下。

Instagram為何要為D&G辱華門打掩護?

一、D&G辱華事件

D&G辱華事件起於一次營銷活動,為了給21號的上海大秀預熱,D&G在微博、Instagram和Facebook上發佈了以“DG愛中國”為標籤的三段廣告短視頻。

但是在廣告中,D&G用了一名眯眼睛的亞裔模特表情忸怩地用筷子吃意大利的披薩、甜卷和番茄意麵。解說文字是“如何用小棍子形狀的餐具,來吃意大利偉大的傳統瑪格麗特披薩。”

這三段廣告發布之後,立刻引發了東亞網友的不滿。因為眯眼睛本身就是歐美人對東亞人的刻板成見,英文裡的侮辱性詞彙是Chinky eyes。對著東亞人故意擠眉弄眼,本身就是極不尊重的表現。這在歐美已經成為了一個默認的歧視標誌,也有過諸多案例。作為專業時尚營銷團隊,D&G製作這則廣告的團隊不太可能不清楚這個最基本的文化禁忌。

於是,在中國網民的抗議下,D&G中國官方微博已經刪除了這三則廣告,但Instagram等海外社交平臺上依然保留。

然而,更令人瞠目結舌的還在後面。D&G創始人兼創意總監斯特法諾·班納(Stefano Gabbana,這個D&G的G就來自於他的名字)一段瘋狂辱罵中國的私信聊天對話,就是無法接受的種族歧視言論。

一位在倫敦的模特兼時尚商學院亞裔學生Michaela Phuong Thanh Tranova在Instagram上貼出了她和班納的私信對話。班納卻在隨後回覆中肆無忌憚的辱罵“中國是屎一樣的國家”,“自己不會刪除那三則廣告”,“中國是無知骯髒的臭土匪”,“我根本不在乎你是否曝光”。

這種歧視性言論,引發了軒然大波,明星們拒絕與D&G合作,上海大秀活動取消。

而爆出班納辱華的Tranova發現自己曝光班納的私信聊天記錄被Instagram強制刪除了。

Instagram為何要為D&G辱華門打掩護?

二、當辱華已成共識

雖然現在歐美白左有一定影響力,但是從這件事情的報道看,西方主流媒體在談及班納種族歧視的時候,都給種族歧視這個詞打上了引號。

就是說,對於西方主流媒體來說,種族歧視是不適用於中國人的。

一兩家媒體這樣做不奇怪,而從媒體到互聯網公司都在為辱華事件打掩護,這就不正常了。

實際上,在白人世界裡面,對其他種族的歧視是默認的,儘管在公開場合因為政治正確的原因,沒有多少人敢於公開說出來,但是到了私下,這種歧視是潛移默化的。

究其原因,這種白人中心論是幾百年殖民歷史所形成的,並在現代的教育和宣傳中不斷強化。

自從有了電影、電視、互聯網這些媒體以後,西方媒體對於中國人的宣傳一直是妖魔化的。

一直到1972年尼克松訪華之前,歐美對於中國人的印象依然是帶著大鞭子的清朝裝扮,而這個形象來自於一系列傅滿洲(20世紀處英國小說家虛構的中國人)的電影。

1972年尼克松訪華後,歐美對於中國人的印象是小眼睛,騎自行車,貧窮。

這個印象一直到2008年北京奧運會,最近幾年中國人去歐美旅遊的多了,買買買的多了,但是歐美對中國人的印象依然是大部分窮人,少部分是窮人乍富。種族優越感很強烈。

這些印象是教育製造、電影和媒體傳播,進而不斷循環,形成一種根深蒂固的歧視。

能夠打破教育、媒體,尋找到真相的人是少數,所以D&G辱華,Instagram打掩護,歐美主流媒體為種族歧視打引號也就不奇怪了。

Instagram為何要為D&G辱華門打掩護?

三、強大是不夠的

這次D&G辱華事件的起因,是因為上海大秀,而之所以要來上海辦大秀,是因為中國已經是全球奢侈品最大的市場之一,中國有錢賺。

一邊賺著中國人的錢,一邊歧視侮辱著中國人,D&G惹起了公憤。

而更多的品牌也是一邊賺著中國人的錢,一邊歧視侮辱著中國人,只是它們不像D&G那麼敢於明目張膽的爆出來。

長期以來,中國埋頭髮展,似乎是強大了以後就能不被歧視,其實這裡有一個誤區。1840年之前,英國就已經是世界第一強國,然而英國人在中國是被歧視的,甚至鴉片戰爭幾十年後,英國人進入西藏的時候,西藏宗教首領還給清朝皇帝寫信,把白人比作豬狗。

白人中心論是打出來的,當堅船利炮打開國門,當英國傳教士能夠影響軍隊入侵中國,在一次次戰爭勝利之後,歐美商品進入中國,歐美教育進入中國,歐美宗教進入中國,白人中心論就建立起來了,而且影響至今。

今天,大家對歐美大牌偏愛,喜歡花幾千幾萬幾十萬買一件歐美大牌的衣服鞋子包包,就是這種影響造成的。

要知道,在羅馬帝國時代,中國的絲綢和瓷器才是奢侈品。而西方除了金銀找不出多少可以交易的東西。

形勢逆轉就是中國被一次次戰爭打服了。

中國要擺脫被歧視的地位,不一定要像白人一樣通過戰爭與流血。而是在富強起來之後,要把信息傳播出去達成共識。

當中國公司的工資全球最高,能夠彙集全球最優秀的人才到中國工作,中國的生活方式與文化就會被接受,甚至被崇拜。當符合中國人口味的電影能夠賺錢大賣,電影公司就會傳播符合中國人口味的價值觀。

白人中心論是幾百年通過戰爭建立起來的,中國人要超脫這種價值觀,也許幾十年就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