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聲:在時代變革中引領開放合作潮流

11月15日至21日,習近平主席出席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二十六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對巴布亞新幾內亞、文萊和菲律賓進行國事訪問並在巴新同建交太平洋島國領導人會晤。在保護主義、單邊主義、強權政治有所抬頭的國際背景下,中國通過這次重大外交行動再度展現了引領地區開放合作、分享自身發展機遇的負責任姿態,進一步表明了新時代中國以開放包容心態同各國攜手前行的戰略抉擇。

長期以來,中國始終將自身發展置於亞太大家庭之中。同地區所有家庭成員和睦相處、守望相助,是中國一貫的政策取向。莫爾茲比港APEC會議是習近平主席自2013年以來連續第六次親自出席APEC會議。在國際媒體的解讀中,這一選擇本身就代表了中國對亞太發展的高度重視與投入。同時,中國給APEC平臺帶來的合作方案,有著登高望遠的自覺,著眼的是整個地區的共同利益,被普遍認為有助於推動實現區域一體化發展的初衷。

亞太發展難以脫離整個時代格局,探尋亞太未來需要以更寬廣的歷史視野把握前行機遇,化解風險挑戰。習近平主席提出各方要堅持開放導向,拓展發展空間;堅持發展導向,增進人民福祉;堅持包容導向,促進交融互鑑;堅持創新導向,開闢增長源泉;堅持規則導向,完善全球治理。在國際形勢更趨複雜的今天,這樣一份中國方案體現了推動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的視野與擔當,回擊了國際上渲染地緣競爭、主張冷戰思維的消極聲音,有助於為實現世界與亞太地區共同發展和進步匯聚更廣泛共識。

亞太依舊是全球最具增長活力和發展潛力的經濟板塊,但一段時間以來,部分地區國家政策轉向也給地區整體合作前景增添了不確定性。著眼於推動亞太合作穩步邁向更高水平,習近平主席提出應堅持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構建開放型亞太經濟;堅持創新驅動,培育增長新動能;堅持完善互聯互通網絡,促進包容聯動發展;堅持深化夥伴關係,攜手應對共同挑戰。各方普遍認識到,這些主張就是一份具有充分現實支撐、具有高度確定性的合作方案。

習近平主席此次出訪,推動中國同文萊、菲律賓、巴新及太平洋島國的夥伴關係有了新的發展,正是開放合作、共同發展這一外交理念的生動詮釋。中文將關係定位提升為戰略合作伙伴關係,中菲宣佈建立全面戰略合作關係,中國與巴新以及太平洋島國的雙邊和整體關係被提升為相互尊重、共同發展的全面戰略伙伴關係。同時,中國帶來的務實合作機遇獲得了各國政府和人民的普遍歡迎。中文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規劃等政府間協議;中菲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諒解備忘錄,簽署海上油氣開發合作文件,達成約30項合作協議;中國同各個建交島國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標誌著“一帶一路”倡議在島國地區加快落地生根。

歷史已經證明,只有堅持開放合作才能獲得更多發展機遇和更大發展空間,自我封閉只會失去世界,最終也會失去自己。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在這樣一個特殊年份,中國與世界的積極互動不斷書寫新篇章,也在激發更多國際思考與共鳴。展望未來,中國將始終把自己的夢想融入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夢想,用自身的發展助力世界各國的共同發展。

《 人民日報 》( 2018年11月23日 03 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