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大會》登堂入室,大眾幽默感再次得到了釋放

《吐槽大會》第三季已經播出三期了,估計不少人都像我一樣養成了這樣的習慣——每週日晚上守在屏幕前看“吐槽”,雷打不動。

相較前兩季的節目,第三季《吐槽大會》在舞美設計的感官體驗上有了不小提升,視覺更奢華,內容更重磅,主咖陣容從王力宏到楊超越再到第三期的張韶涵,可以說是足夠有話題,足夠有熱度。

《吐槽大会》登堂入室,大众幽默感再次得到了释放

《吐槽大會》第三季第三期主咖張韶涵

不僅如此,主創們的現場表現力也變得更加純熟,就連張紹剛吐槽功力也愈加遊刃有餘。

《吐槽大会》登堂入室,大众幽默感再次得到了释放

《吐槽大會》第三季第二期劇照截圖

用最炫酷的舞臺,請最有料的明星,底氣十足要“大幹一場”。從數據上看也確實如此,目前《吐槽大會》長期穩坐各大綜藝榜單播放量第一,估計還要繼續坐下去了,毋庸置疑,《吐槽大會》已經從前兩季那個“小而精”的綜藝,成長為如今這個大一線的節目。儘管主創們總在節目中吐槽某某大咖他們請不來,但事實是,連王力宏都來了,還有誰請不來?

其實,我始終認為《吐槽大會》的火爆絕非普通的娛樂事件,而是一個有著豐富內涵的文化現象。通過三季的努力,《吐槽大會》從人們茶餘飯後的“甜點”,變成了登堂入室的“主菜”,這讓喜劇脫口秀從一個小眾趣味變成了大眾熱點,也讓李誕從最初的段子手、小說作家、一米八大詩人,變成了如今一舉一動都會登熱搜的話題人物。

《吐槽大会》登堂入室,大众幽默感再次得到了释放

《吐槽大會》第三季第三期劇照

圖片來源 | 吐槽大會官方微博

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在《吐槽大會》這類喜劇脫口秀日益火爆的背後折射出一個現象——中國的喜劇綜藝產業又邁向了一個新高度。

會“找樂”的中國人

從古至今,中國人一直以來都擁有比較內斂、拘謹的民族性格,在外人面前會顯得比較拘謹,不願意過多表露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許多人常說,中國人缺少幽默感。但中國人其實並非無趣,我們自古就有吐槽的傳統,很會給自己“找樂”。

《吐槽大会》登堂入室,大众幽默感再次得到了释放

《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劇照

中國人自古就在給別人起外號這件事上具有相當高的造詣,比如戰國時代著名的軍事家孫伯靈,人稱孫臏,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孫瘸子”,再比如有位已故足球解說員叫陶偉,生前是德國拜仁慕尼黑隊的死忠擁躉,球迷們戲稱他為“陶愛仁”。這些外號不僅內涵豐富,而且詼諧異常,深究其背後的邏輯,正是一種對親近之人的吐槽。

中國人的有趣當然不只限於給別人起外號方面,不信你看看網民們在網絡上對新聞事件的吐槽,也常常有神來之筆。還有一個現象,在中國北方尤其是京津地區,調侃是一種日常的表達方式,好像在生活裡不調侃就不會說話了一樣,過去老百姓把這種表達方式稱作“耍貧嘴”,用現在的話講,這也是一種吐槽。

《吐槽大会》登堂入室,大众幽默感再次得到了释放

《我愛我家》劇照

老舍先生在他的小說裡把這種有趣的調侃發揮到了極致。他在《我這一輩子》中,形容官吏貪贓盤剝時寫到:“告訴你一句到底的話吧,作老爺的要空著手來,滿堂滿餡的去,就好像剛驚蟄後的臭蟲,來的時候是兩張皮,一會兒就變成肚大腰圓,滿兜兒血。”

這種文學化的吐槽言簡意賅、形象生動、鞭辟入裡,實在令人拍案叫絕!

不僅文學大師如此,小老百姓們更是如此,高曉松講過一個小故事。他第一次從美國返京,開著桑塔納在北京街頭呼嘯而過,有個老太太指著他車尾冒出的滾滾尾氣說:“小夥子,你這車是燒煙煤的?”。

所以,中國人非常會把抱怨和批評幽默化。

《吐槽大會》採用的形式叫喜劇脫口秀,英文是“stand-up comedy”。作為專注於吐槽的喜劇脫口秀類綜藝節目,它把中國人的幽默感和吐槽能力徹底釋放了出來。

《吐槽大会》登堂入室,大众幽默感再次得到了释放

《吐槽大會》第三季看片會現場

圖片來源 | 吐槽大會官方微博

就在幾年前,中國人對喜劇脫口秀還處在熟悉又陌生的狀態,大家都知道喜劇脫口秀被西方人喜聞樂見,但又對其並不十分了解,儘管此前我們都或多或少聽過黃西講段子,可我們對黃西的段子大多不得要領,不明就裡,面對喜劇脫口秀,中國人始終一頭霧水。

但以《吐槽大會》為代表的喜劇脫口秀節目改變了這一現狀,它通過中國人能接受的幽默方式來展現喜劇脫口秀,算是為我們狠狠地補上了這一課。讓明星們坐在那裡,輪番自嘲並接受別人對自己的吐槽,還以此為樂,這是我們之前想都不敢想的。在這個從不敢想到接受的過程中,存在許多難點,比如吐槽的分寸感,明星們的接受程度問題等……李誕就曾說過,做《吐槽大會》最難的地方就是給明星們“做工作”,讓他們知道這是一件對自己有意義的事,但好在這些問題都被一一克服。

喜劇的產業升級

中國人會幽默,懂幽默,更需要幽默,我們對喜劇節目的需求一直存在,而且越來越大。縱觀這些年的搞笑產業,始終是一個上樓梯式的升級過程。

最早的相聲、小品作為大型晚會的個體節目出現,牛群、馮鞏、陳佩斯、朱時茂、潘長江、趙麗蓉、鞏漢林……一眾笑星製造過無數歡樂,是那個年代我們在除夕夜最大期待。

《吐槽大会》登堂入室,大众幽默感再次得到了释放

1994年央視春晚,馮鞏牛群默契開組《點子公司》

後來趙本山和郭德綱的出現,把中國的喜劇節目推向了一個嶄新的起點,前者衝出春晚,打造了自己的大舞臺,後者草根出身,用一己之力做到了相聲的中興。他們讓喜劇實現了從藝術到產業的跨越,讓“搞笑”變成了一門生意的同時,也打造出了自己的商業帝國。

隨後,“搞笑”這門生意越做越大,越來越規模化,越來越綜藝化,諸如《歡樂喜劇人》一類的綜藝喜劇節目漸次而至。

而《吐槽大會》的出現讓中國喜劇產業進入了另一個次元,它不僅在中國開啟了一種嶄新的喜劇形式,也創造了喜劇脫口秀綜藝的火爆新高度。喜劇脫口秀這種形式結合了我們熟知的明星們的人生經歷和當下的熱點,更具時效性,並通過場景化、口語化的敘述方式更加貼近年輕人的表達方式。《吐槽大會》第三季還新設置了隔屏吐槽環節,讓網友們通過短視頻的方式參與到對主咖的吐槽當中,從而增加了節目互動。

《吐槽大会》登堂入室,大众幽默感再次得到了释放

《吐槽大會》第三季第一期隔屏吐槽截圖

另一方面,喜劇脫口秀的火爆與近年來中國全民心態的改變也存在很大關係,中國人開始冷靜地、客觀地觀察世界,從中國式高興,到中國式不高興,再到中國式反思,我們終於開始成熟起來了,開始找準自己的位置了,開始學會自信了。我們需要正確認識自己,這是一種沉著和自信,也是一種反思和自省。

能夠淡定的接受別人的吐槽,正是自信的一種表現。《吐槽大會》的火爆或許是在這個時代背景下的必然結果。

喜劇脫口秀像一把尺子

三年時間,我們目睹了喜劇脫口秀在中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小眾到火爆,從有限到無限的全過程。

它折射了中國喜劇的產業升級,也折射了全民心態的變化。

《吐槽大會》最有趣的地方在於,當你深刻時它讓你微笑,你笑噴時它又讓你反思,總之就是不讓你閒著。《吐槽大會》就像一把尺子,丈量了我們的幽默感和自信度。

《吐槽大会》登堂入室,大众幽默感再次得到了释放

因此才有第一期裡池子對著陶喆說:“你當年在我們學校和王力宏一樣火,這是不可能的。”

也有了第二期中楊超越挺著胸脯說:“我不會唱歌也不會跳舞,我就是運氣好。”

還有了第三期中李誕對張韶涵的調侃:“你看看關於張韶涵的新聞,就會覺得自己無比幸福。”

《吐槽大会》登堂入室,大众幽默感再次得到了释放

這一季《吐槽大會》的slogan是“吐槽,一種年輕的溝通方式”,的確,這是一種嶄新的溝通方式,我願意相信喜劇脫口秀的火爆是我們又一次心態轉折的重要標誌,因此它的火爆就像40年前以鄧麗君為代表的流行音樂的火爆一樣令人激動。喜劇脫口秀在未來也依然大有可期。

(部分圖片來自騰訊視頻)

策劃:三聯.CREATIVE

《吐槽大会》登堂入室,大众幽默感再次得到了释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