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項目又來了,這次是基因工程,聚焦五個方向產業化

半島全媒體記者 徐傑

6日,青島國際院士港迎來了第八個落地的院士項目。當天,隆基因治療性生物製品項目正式啟動,該項目定位於應用基因工程技術研發治療性生物製品,致力於人和動物的抗烈性傳染病、慢性傳染病、腫瘤病等新藥的研發,打造國家級基因工程抗體研究中心,形成生物技術高新產業集中地。記者瞭解到,項目建成後,部分成果將填補行業空白,預計5年內累計實現銷售收入3.6億元,利潤2.22億元,全口徑稅收0.7億元,在此基礎上每年遞增5%。

第八個院士項目啟動

院士項目又來了,這次是基因工程,聚焦五個方向產業化

位於青島國際院士港的23號樓有了新主人,6日,博隆基因治療性生物製品項目在這裡正式啟動,這也是青島國際院士港啟動的第八個院士項目。記者瞭解到,該院士項目團隊,長期從事重大新發傳染病及其防控研究,核心成員在相關研究領域主持了多項國家重大科研項目,先後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二等獎,全國傑出科技人才獎、中國科學院傑出科技成就獎等。項目團隊在H9N2、H5N1和H7N9流感、埃博拉、中東呼吸綜合徵、寨卡等新發突發人獸共患病病原和抗體結構解析、人源抗體開發及其抵抗烈性病毒的分子機制等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理論突破和研究成果。

該項目由青島博隆基因工程有限公司負責運營推進,主要研發及產業化方向包括生物標準物質、生物工程酶及相關檢測試劑盒、細胞因子類產品、基因工程抗體研發、新型疫苗等。

聚焦五個方向產業化

院士項目又來了,這次是基因工程,聚焦五個方向產業化

青島博隆基因工程有限公司負責人尹燕博介紹,在生物標準物質方面,他們已研發完成的標準物質有H9N2亞型流感病毒血凝素抗原、H9N2亞型流感病毒神經氨酸酶抗原、A型流感血清抗體、禽Ⅰ群腺病毒(1~12血清型)抗原、禽Ⅰ群腺病毒(1~12血清型)血清抗體等,近期就可實現產業化。在生物工程酶及相關檢測試劑盒方面,項目團隊已研發完成A型流感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禽Ⅰ群腺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犬細小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豬10種病毒病基因芯片診斷試劑盒等,近期也能實現產業化。

院士項目又來了,這次是基因工程,聚焦五個方向產業化

此外,在細胞因子類產品方面,項目團隊已完成可用於化妝品類的“細胞組織修復液”和用於醫療器械類的“癒合貼”等相關產品的研發,中期能實現產業化。“目前,我們團隊正在研發過程中的基因工程抗體有人肺癌、犬細小、豬流行性腹瀉、雞血清4型Ⅰ群腺病毒感染、禽流感等基因工程抗體,遠期可實現產業化。”該項目團隊畢玉海博士稱,他們同時正在研發豬瘟、豬圓環、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徵、豬流行性腹瀉等亞單位疫苗,這些產品均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五年內銷售收入超3億元

院士項目又來了,這次是基因工程,聚焦五個方向產業化

據介紹,近年來,單抗藥物研發已經被列入國家重點攻關項目。數據顯示,到目前為止,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CFDA)批准的抗體藥物有21個,其中中國企業自主研發的為9個。隨著CFDA對抗體藥物審評的加快,目前我國進入一期臨床和二期臨床的抗體藥物有15項,三期臨床的為6項。“這意味著我國抗體藥物開發市場正處於高速發展的時期,在過去的3-5年內,國內陸續有創新的抗體藥物上市或者進入後期臨床階段,這些突破性的成果一步步推動著我國抗體產業的發展。”尹燕博說。

在抗體藥物開發高速發展的背後,是巨大的市場需求。畢玉海博士介紹,儘管我國目前抗體市場銷售規模較小,2014年僅30億元左右,具有成熟的抗體工業體系和規模化生產能力的企業為數不多,但國內目前抗體市場容量約為254億元,未來有十倍成長的空間。而這,正是他們加速開展治療性抗體項目,儘快實現產業化的依據和動力。

院士項目又來了,這次是基因工程,聚焦五個方向產業化

尹燕博稱,該項目建成後,部分成果將填補行業空白,推動生物醫藥領域發展,滿足人類健康和畜牧業生產對烈性傳染病、腫瘤疾病等頑疾防治的迫切需求。項目建成後,預計5年內累計實現銷售收入3.6億元,利潤2.22億元,全口徑稅收0.7億元,在此基礎上每年遞增5%。

延伸

已落地院士項目進展如何?

記者瞭解到,自2016年6月李滄區委區政府做出打造青島國際院士港的決策部署,至今青島國際院士港已簽約引進國內外知名院士75名,其中外籍院士54名,佔72%,實現了聚天下人才而用之,為新舊動能轉換提供了智力支撐。隨著第八個院士項目的落地啟動,此前已啟動的7個院士項目在科技研發和產業化落地方面又有哪些進展?

周壽桓院士項目

該項目2016年12月啟動,成立青島海鐳激光科技有限公司,公司研發團隊在脆性材料加工等方面多點發力,特別是在OLED先進顯示裝備技術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並與京東方、和輝等大型國企實現戰略合作,預計5年內實現年銷售額超過6億元。

王玉田院士新藥開發項目

該項目於2017年3月9日啟動,成立青島普美聖醫藥科技有限公司,從事神經系統疾病創新專利藥物的研發及生產。目前已獲得PMS-001(戒毒、老年痴呆適應症)專利,正在加緊推進臨床前期開發工作。預計3年內將獲得不低於3億元的B輪社會融資,6年內公司將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市值超過20億美元,年銷售10億元人民幣,成長為青島市醫藥科技第一股。

袁隆平院士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項目

該項目於2017年5月7日正式運營,目前已實現重大科研突破,6‰鹽鹼度種植條件下的耐鹽鹼水稻(俗稱“海水稻”)最高畝產達到620.95公斤。項目計劃改造1億畝鹽鹼地,按照每畝產500公斤,稻穀收入1400元計算,可以拉動萬億級土地改良產業鏈,每年創造種業銷售收入100億元,為農民增收1400億元。

何滿潮院士項目

該項目2017年7月啟動,成立能源和環境(青島)國際聯合實驗室和成果轉化公司,首批篩選地下中子能電站、立體能源雲技術及應用、無煤柱自成巷N00工法工業擴展性裝備項目。力爭用5年內將國際聯合實驗室打造成國家級重點實驗室或國家級工程中心。

Seeram院士靜電紡絲項目

該項目於2017年9月16日啟動,成立青島聚納達科技有限公司,項目一期產品防霧霾紗窗生產線已試運行,預計市場體量為100—200億元。院士團隊將憑藉國內唯一技術供應商的優勢,在山東、河北、北京、天津四地聯合窗紗生產商並創建聯合品牌以佔領全國市場。

Park院士原位成纖納米新材料項目

該項目2017年11月8日啟動,成立青島納微科技有限公司,在輕質高強度PET纖維增強PP領域進行合作研發並實現產業化。項目生產廠房現已啟動改造,其產品將在汽車輕量化、智能高端家電、VR眼鏡等廣闊領域替代傳統材料。

陳璞院士抗腫瘤新藥研發項目

該項目於2017年11月10日啟動,成立納肽得(青島)生物醫藥有限公司,致力於小核酸抗腫瘤新藥研發。預計3年內完成第一個抗癌新藥申報臨床,5年內實現5-10個靶向基因藥物的開發,累計實現銷售收入10億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