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立浩:不做發展的罪人

“郡縣治,天下安”。習近平總書記說,縣委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一線指揮部”,縣委書記就是“一線總指揮”。 為了進一步宣傳好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充分展示新時期優秀縣委書記的良好形象和精神風貌,新華網與共產黨員微信易信公號聯合推出《當好執政興國的“一線總指揮”——全國優秀縣委書記對話錄》網絡在線訪談系列報道。本期,新華網山西頻道邀請到山西省潞城市委書記唐立浩做客《新華訪談》。

唐立浩:不做发展的罪人

訪談的當日,唐立浩比約定的時間早了半個小時,穿著一件稍顯皺巴的西服,看起來也不太像個領導。

一直以來,唐立浩不太想讓老百姓覺得自己是領導。訪談中,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理念、心中裝著百姓的情懷、高調做事的風格,應了硬氣書記、工作狂書記的稱號,不由得想起 “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的戲文。

談發展:不做罪人

唐立浩說:“一個幹部在一個地方擔任主要領導,如果幾年下來山河依舊,那就是罪人,因為延誤了這個地方發展的戰機。”

潞城是產焦大縣,但也因焦而興、因焦而困。2008年金融危機後,受到重創的焦炭產業對財政的貢獻率由53%降到12%。這就是2011年唐立浩到潞城擔任市委書記時面臨的情況。

經過調研,唐立浩提出了“三三戰略”,即抓好招商引資、項目建設和黨的建設三項重點工作,建設現代煤化工集聚區、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和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等三大集聚區。

轉型發展離不開項目,繞不開招商引資。潞城實行四大班子招商引資責任制,項目建設跟蹤督辦制,努力打造一流的投資環境。

2011年的時候,得知國外一個投資商想在山西做現代煤化工項目,唐立浩拉著潞寶集團董事長韓長安直奔該公司北京辦事處,“王婆賣瓜,自賣自誇,打動了投資商”。最終,一個投資32億的現代煤化工項目落戶潞城。

這幾年,潞城開工建設了投資3000萬以上的項目153個,已經建成投產99個。

2015年,潞城市的財政收入有望突破6億,可以說是逆勢上揚。唐立浩說這是潞城轉型的成果。

唐立浩:不做发展的罪人

圖為2013年5月,唐立浩參加春耕生產勞動。潞城市委宣傳部供

談作風:心中有百姓

潞城百姓說,唐立浩辦公室的前門永遠朝群眾敞開,而走關係的後門一直都是緊閉的。

面對找上門來想承攬工程的一位遠親,唐立浩建議“一切按程序辦,想搞工程就去投標”。被拒後,這位遠親對唐立浩惡語相向,但看到唐立浩“一視同仁”,後來也理解了。

當縣委書記以來,唐立浩提拔重用了有400多名幹部,在這方面想“動歪腦筋”也不可能奏效。“通過不正當手段、照顧關係,提拔了一個人,必將挫傷一大批幹部的工作積極性。”唐立浩說。

下鄉去調研,唐立浩不會帶自己的杯子,也會把自己打扮得像個“農民”。這樣他才會覺得老百姓會和自己說實話。針對群眾反感的一些日常現象,2014年山西潞城出臺“十不準”整肅領導幹部作風。

唐立浩要求幹部把群眾當親人,帶著對群眾深厚的感情來幹工作。

潞城市是“上黨落子”發源地,深得百姓喜歡。但有些貧困山區因為經濟薄弱群眾看不起戲。潞城研究決定送戲下鄉,劇團用3年的時間,給全市202個村,每村送一場戲。

唐立浩:不做发展的罪人

談擔當:與守規矩不對立

有句話“政聲人去後,民意閒談中”,老百姓會對每一個幹部有正確評價的。

2009年2月,唐立浩從平順縣縣長崗位調任長治城區區長。離開那天,上千群眾自發地相送,唐立浩自認只做了該做的事而已,“非常感動,覺得這輩子值啦!”

為官一任,造福一方。一個領導幹部的全部價值,就在幹事上。唐立浩鼓勵潞城幹部敢想敢幹,勇於擔當。對出現失誤的幹部,客觀地分析原因,寬容失誤允許糾錯。

現在部分地方官員擔心“幹多錯多”,進而“為官不為”。唐立浩認為,這是用形而上的思維來對待中央的決策,把守規矩與敢擔當對立起來,把乾淨和幹事對立了起來。

“洗碗就有可能打破碗,但不能因為怕打破碗而不去洗碗。”談到縣委書記的擔當,唐立浩表示,作為領導幹部,一定要敢想敢幹,即使出現一些失誤也不應因噎廢食。

至於被稱為“5+2”“白加黑”工作狂,唐立浩解釋,各地都在競相發展、努力發展,要在競爭中勝出,必須付出更多的努力、時間和精力,必須加班加點、吃苦多受罪。(來源:新華網山西頻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