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興資本赴港IPO,或成為全球新經濟金融服務“第一股”

6月25日消息,華興資本已於6月22日正式提交赴港IPO上市申請,成為繼小米和美團之後另一赴港IPO的企業。

知情人士透露,華興資本預期估值40-50億美元,擬募集資金6-8億美元。其承銷商選定了高盛、中銀國際、摩根士丹利和華興資本。

全業務、多市場助力業務成長

華興資本成立於2004年,是中國領先的服務新經濟的金融機構,關注的行業包括高科技、媒體、電信、醫療和消費品等。

成立至今,華興資本已建立起包括投資銀行、投資管理及多牌照境內證券合資公司華菁證券等多條業務線,為全球新經濟領域客戶提供私募融資、併購顧問、直投、上市承銷、資產管理等全生命週期服務。

根據招股書披露,截至2018年3月31日,華興資本已為約700項交易提供顧問服務,交易金額超過1000億美元,投資管理業務所管理的資產規模約41億美元,華興證券(香港)已擔任28項香港及美國IPO的承銷商,籌資共計141億美元(行使超額配股權後)。

華興資本的私募融資團隊為客戶提供專業、量身定製的融資解決方案和持續的增值服務,從公司發展初期即深耕各細分領域,與中國“新經濟、高成長”創業家建立長遠緊密的合作關係。

公開信息顯示:從2013年至2017年,華興資本在中國新經濟私募融資及併購顧問業務上始終排名第一;承銷中國新經濟公司境外IPO的交易數量,也在所有中國投行中排名第一。

截至去年年底,華興資本現有客戶群在中國前20名新經濟公司中佔據15席,所服務的獨角獸客戶市值佔中國獨角獸總市值的56%。

這意味著如果華興資本能夠順利上市,將成為全球新經濟金融服務“第一股”。

“幕後推手”包凡

6月25日,華興資本集團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的包凡很忙。王興攜美團上市,華興資本作為承銷商之一,同一天,包凡帶領華興完成了從FA到投行的金融全鏈條跨越,並走向港股。

華興資本赴港IPO,或成為全球新經濟金融服務“第一股”

華興資本集團創始人包凡

“一個偉大的企業,不能忘記身上所肩負的社會責任,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擁抱這個偉大時代”,在今年4月2日,在“尋找中國創客”第四季啟動峰會上,包凡說。

他透過Facebook發生的用戶數據洩露事件,警示創業者,“把客戶數據變成公共資產,會給企業帶來巨大傷害。成為偉大企業的同時,也不要忘記自己的責任。”

對於包凡而言,上市或許是一個節點,意味著一個更加偉大的征程剛剛開始。

很多人可能並沒有聽過包凡這個人,但相信你一定聽過滴滴和快的的60億美元合併交易,該交易是2015年中國最大的互聯網併購交易。而這起交易的撮合著正是包凡與他的華興。

不僅如此,2014年3月,騰訊以2.14億美元購買京東15%的股份。這是國內互聯網發展史上的重要一筆,華興也功不可沒。

此後兩家開啟戰略合作,騰訊將向京東提供微信和手機QQ客戶端的一級入口位置及其他主要平臺的支持,並將部分電商資產併入京東。

此外,2012年的優酷土豆合併、2013年愛奇藝pps合併、2017年京東金融分拆、58速運與GOGOVAN合併也都是華興之作。

尋求戰略擴張走上上市路

招股說明書中顯示,公司目前發展如下。

公司目前正處於戰略擴張階段,包括建立早期創業公司覆蓋,顯著提升股票研究、銷售及交易能力和其他舉措,以配合漏斗業務模式,加強作為平臺的實力。

擴大行業覆蓋,已為科技、媒體及娛樂領域建立更廣闊及深入的覆蓋模式,亦更專注發展醫療等新領域。往期記錄期間,投資銀行僱員數目增至三倍以上。

大額投資於培育各業務線人才,併成功讓新一代領袖擔任主要管理職位。

招股書中華興資本披露了募資用途,即40%用於擴展投行業務,20%用於擴展投資管理業務,20%用於發展私人財富管理業務,10%投資於所有業務的科技發展,最後10%用於一般公司用途。

業內人士評價指出,過去一向低調卻穩健的華興資本,此番通過啟動IPO進程向外界展現出其多年來深耕新經濟領域的全貌,無論從自身定位,已取得的業績,及未來的一系列戰略和打法,都將樹立起全球新經濟領域領先的金融服務機構的標杆,相應地也能收穫投資者對於這個“新經濟金融服務第一股”的良好估值預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