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雲區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助力高質量發展

在液晶顯示大屏上,設備運行監測平臺實時更新冷軋車間各區退火爐運行參數;工人通過手持終端掃描鋁卷產品流轉卡二維碼,生產過程數據實時上傳……貴州中鋁鋁業有限公司智能製造工業信息融合平臺項目今年上半年投入運行以來,生產設備信息數據可實現實時收集、傳輸、存儲、利用,產品信息全程可追溯。生產線變“聰明”、會“說話”,貴州中鋁鋁業有限公司的生產效率和管理效率大大提升。

這是白雲區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千企改造”降成本的一個縮影。近年來,白雲區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全面落實“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圍繞增加有效供給,深化“放管服”改革,各項優惠政策相繼落地,改革成效不斷顯現。

推進“三去一降一補”

推動經濟提質增效

近年來,白雲區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經濟工作主抓手,圍繞相關內容,細化責任落實,聚焦五大任務,瞄準關鍵領域和重點環節,紮實推進“三去一降一補”,抓好供需平衡,助推經濟提質增效——

調結構、去產能方面,白雲區對全區落後產能進行“拉網式”“地毯式”檢查,開展化解過剩產能、取締淘汰落後設備等專項整治,拆除了貴陽長樂鋼鐵公司4臺中頻爐生產設備,順利推進中鋁貴州分公司“退城進園”項目。

穩市場、去庫存方面,白雲區加快盤清全區房地產庫存量,加大棚改貨幣化安置,今年對馬鞍山片區、黑石頭片區等4個省級棚改項目採用貨幣化安置方式徵收;積極培育房地產租賃市場,引導相關企業開展租售並舉的發展模式。

防風險、去槓桿方面,白雲區著力服務實體經濟,不斷完善防範金融風險工作機制,金融風險總體可控;加強政府債務風險防範,開展政府性債務全面清理工作。

提效益、降成本方面,白雲區組織多家公司參加電力集中競價交易,幫助企業降低用電成本;鼓勵企業通過資本市場直接融資、“新三板”掛牌等方式降低融資成本;降低物流成本,降低稅費成本和制度性交易成本,目前停徵衛生檢測費等11項涉企收費,為企業減負9300餘萬元。

增後勁、補短板方面,白雲區圍繞基礎設施建設、教育醫療衛生事業補短板。目前,該區“三橫六縱”骨幹路網相繼通車,農村公路建設穩步推進;“大數據大健康”實現從省到鄉遠程診療數據互聯互通,為20餘萬居民建立了電子健康檔案。

增加有效供給

滿足群眾需求

前不久,家住白沙關社區的居民王德新通過微信公眾號向社區反映了家門口下水管漏水的問題,社區通過“社會和雲”平臺調出實時監控核實情況,並調度相關人員到場處理,兩天就解決了問題。

白雲區結合群眾需求,整合民政、司法、交通、教育、生態、誠信建設等數據資源,打造“社會和雲”平臺,對全區生態環境、市容市貌、交通秩序、綜合治安等進行統一調度指揮,形成政府各部門、政府與企業、政府與市民之間信息交互共享的大數據服務模式。同時,實施“大數據大平安”“大數據 大城管”等七大工程,形成“數治白雲”社會治理新格局。

不只如此,白雲區在旅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還通過與旅行社合作、“聯姻”形式,培育新興客源市場,推介黔中仙界美麗白雲;在電商發展方面,引導傳統商貿企業轉型升級,推進農村電商物流體系建設,並與區內快遞公司合作,打通網貨下鄉和農產品進城最後一公里;增加生態產品服務供給方面,白雲區對轄區麥架河、大泥窩河、高山河、七彩湖等進行綜合整治,提升水環境質量,加強集中式飲用水源地監管,確保飲用水源地水質安全。

深化“放管服”改革

做好體制機制保障

今年4月,特康電子有限公司企業代表到白雲區政務服務中心辦理工商營業執照,在該中心前期對接和工作準備下,當天就為該企業製作併發放了證照,實現“一窗辦、一窗達”和現場辦結,優化了審批流程,大大縮短了辦理時限,真正做到對重點項目開展一體化服務,體現了白雲區推進“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的效率和速度。

“放管服”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特別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是推進經濟體制改革、處理好政府與市場關係的關鍵所在。圍繞“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白雲區大力推進政務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轉變政府職能,圍繞“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一窗式服務”等要求,全面推行“集成化套餐服務”,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工作,切實解決“辦事難、辦事慢”“多頭跑、來回跑”等問題,不斷提升營商環境,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了體制機制保障。

下一步,白雲區將按照省、市相關要求,以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為著力點,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全區經濟工作總抓手,著力實施大數據引領創新發展,培育壯大新的發展動能,改造提升傳統動能,助力白雲高質量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