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亞太合作,大哉中國外交

2018年11月15日至21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對巴布亞新幾內亞、文萊和菲律賓進行國事訪問,並在巴新同建交太平洋島國領導人會晤。

大國外交,大國氣象。

中國文化中,為君子者,一直有“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傳統。當自己實力不濟時,則努力增強自我修為,做好自己,當自己擁有一定實力之後,則對社會對他人承擔更多的責任。所謂“為萬世開太平”,即是君子理想最集中的表現。

大國外交,君子之風仍然是一脈相承的,並且在繼承的基礎上有更多的創新與發展——對於今天的中國而言,需要做和正在做的則是“既善其身,又濟天下”,既努力提升自己,向著“兩個一百年”的目標奮鬥,努力實現民族復興的夢想,又致力於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促進人類社會共同進步。

“既善其身,又濟天下”,這一點,在中國努力走出“一窮二白”的時期是如此,在中國成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今天更是如此。

如今的亞太,是全球最具增長活力和發展潛力的經濟板塊,也是舉世公認的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習近平總書記此次出訪,充分表明了中國對亞太經濟合作的重視,表明了中國對與亞太鄰國和太平洋島國之間關係的重視。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11月18日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六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發表的講話中所說的那樣,當今世界,發展和變革風起雲湧,站在歷史前進的十字路口,我們應該認清世界大勢,把握經濟脈動,明確未來方向,解答時代命題。

機遇稍縱即逝,過則難以再遇,唯高瞻遠矚者能把握之;繁榮非合作無以致之,非共贏無以得之,唯戮力同心者能共謀之。這也正是習總書記在講話中強調“亞太各方應該順應經濟全球化發展大勢,秉持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宗旨,把握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大方向”的深意之所在。唯有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方能保持亞太合作勢頭,使亞太經濟穩步邁向更高水平。

中國經濟長期穩定向好的總體勢頭,不僅有利於中國人民,也有利於亞太和世界各國人民——經由高質量、高標準、高水平建設的“一帶一路”為亞太和世界各國人民創造更大發展機遇。改革開放四十週年之際,面對貿易壁壘和保護主義的挑戰,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一再表明“中國將堅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其所展示的,不僅是中國“善其身”的堅定姿態,更是“濟天下”的大國擔當。

歷史的經驗證明,只有堅定維護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制,旗幟鮮明地抑制保護主義,世界各國才可以實現良性互動。歷史的未來也必將證明,只有更加開放更具擔當意識的大國,才更能與世界各國一道推動世界經濟實現良性發展。

為民族謀復興,為人類謀進步,大哉中國外交,壯哉大國氣象!(大隴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