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喜歡淘文物,還淘到了不少寶,那他哪來那麼多錢去搞這些

馬未都喜歡淘文物,還淘
到了不少寶,那他哪來那麼多的錢去搞這些

/墨雲

說起馬未都,大家可能都會知道,他是一個文物的收藏家,擁有這豐富的文物藏品,可是問題就來了,他哪裡來的那麼多錢去購買文物呢?

馬未都喜歡淘文物,還淘到了不少寶,那他哪來那麼多錢去搞這些

很多人會覺得馬老先生的收藏,都是依靠著運氣和自己的所學而得來的,事實上並不是這樣的,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但是這種情況所佔的比例很小大多數的情況是,馬先生還要自己虧一點。

馬未都喜歡淘文物,還淘到了不少寶,那他哪來那麼多錢去搞這些

在馬老先生剛開始收藏時,出現過這樣一個小插曲。有商人將自己花一千塊錢的收來的一對黃花梨圈椅,想用四千塊錢賣給馬老先生。而當時,這個圈椅在香港大約能賣八千到一萬,所以機智的馬老先生果斷與他達成了交易。

雖然是簡簡單單的一筆交易,但是從中折射出來的卻是馬老師在收藏文物中的大智慧,那就是:應該讓別人賺到的錢就必須讓別人轉到。

馬未都喜歡淘文物,還淘到了不少寶,那他哪來那麼多錢去搞這些

雖然從現在的眼光看來,多給別人錢是吃虧的,但是從長遠看來,這對於以後在收藏這個行業立足有著長遠的意義。

而和這些倒騰古董的商人搞好關係,會是你能收藏到好的文物的開始,這些倒騰古董的商人,畢竟在這方面不是專家,難免會有看走眼的時候。

舉個例子,一個杯子商人是用十塊錢淘來的,而我馬老先生給他二十,在商販看來,這個價格非常超值的。

但是假如你只給這個商人十二塊,雖然眼前來說,這對於你是很賺的,可長遠來說特別的,因為你或許會因此失去一個收藏更好的寶物的機會,而那些商販在以後,即使有更好的文物,第一時間也不會想起你。

馬未都喜歡淘文物,還淘到了不少寶,那他哪來那麼多錢去搞這些

而馬先生擁有這麼多寶貴的藏品的很大原因之一就是,在這些小的地方不會拘泥於那點小錢,這樣做所得到的回報就是,那些商販子在得到一件不錯的文物時,第一時間想到的正是馬老先生。

在最開始踏入收藏這個行業時,馬老先生認為,自己所多花的那一些錢,與些商人給自己所能提供的信息相比較起來,實在是不值一提。

但是問題又來了,文物的來源到時不必馬老先生髮愁了,但是每一件文物都是一筆不小的費用吧,這些資金又來自哪裡呢?

其實這個問題早在零八年三月份,馬老先生在接受著名雜誌《三聯生活週刊》的主筆王小峰的採訪中就有提到,可能是因為時間太久忘記了,或者因為內容太長而忘記了。

馬未都喜歡淘文物,還淘到了不少寶,那他哪來那麼多錢去搞這些

在那一期裡,馬老師說到自己以前做編輯時就開始兼顧著賣藥材這個副業,肯能大家對於中藥這個行業不是很瞭解。

這個不是很起眼的行業,卻是非常的掙錢,當時馬先生一個月光靠買藥材就能有七八萬的收入,而馬老先生對於報社那些同事也不會說自己是做藥材生意的。

回望那段時光,馬老先生也是非常的懷念的,因為那個時候馬老先生經常去河北山西淘寶貝,舉個好不誇張的例子,那時候的寶貝就像山裡的蘑菇滿地都是,可是現在就沒那麼好的運氣了。

另外馬老先生在在一次接受採訪中,說了一個大家可能沒聽說過的事情,那就是馬老先生是第一個用集裝箱往回買文物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