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項水利工程,跨越兩千多年歲月仍在使用,堪稱世界唯一


都江堰,位於今天的四川省成都都江堰市城西。都江堰市原名灌縣,因這項千年的偉大水利工程而得名。都江堰是一項偉大的水利工程,修建於戰國時期秦昭王末年,距今大約有兩千二百多年的歷史。是當時的秦國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的基礎上修建而成。兩千多年來,一直髮揮著防洪灌溉的作用,從而讓成都平原旱可灌澇可排,真正的成了天府之國,造福了一方人民。

戰國時期,干戈四起、民不聊生,飽受戰亂之苦的人民都想盡快過上安定幸福的生活。然而要想安定,就需要有一個強有力的中央集權,當時周天子幾乎已經被人遺忘了,所以只能靠統一來實現了。而本來處於西方的秦國,在經歷了商鞅變法後逐漸的強大了起來。秦國率先意識到,要想統一天下取得巴、蜀之地是很重要的。因為得了巴、蜀,楚國自然成了囊中之物,取得了楚國差不多就能得天下了。於是秦國秦惠文王時取得了巴、蜀之地。

其實有天府之國之稱的成都平原,在古代並非這般五穀豐登風調雨順。從唐朝大詩人李白的《蜀道難》中“人或成魚鱉”的句子不難看出,蜀地古時旱澇並不由人。秦國取得了巴、蜀後,到了秦昭王,為了治理巴蜀的旱澇之災發展當地經濟,於是派知天文、識地理的李冰去了蜀郡做太守。成都平原屬長江支流岷江流域,岷江和黃河差不多也是一條兇河。李冰到了蜀地後,決心要好好的治理岷江,造福蜀地百姓。於是就有了今天的都江堰。


李冰父子在前人治理的基礎上,依靠當地人民群眾修建了今天的都江堰,跨越兩千多年歲月,都江堰今天依然發揮著巨大的作用。都江堰也並非一朝一夕建成,在那個科技手段遠不及今天的時代,修建這樣一個偉大的水利工程,可以想象,那時的人們付出了多少辛勤和汗水。

戰國時秦國南取巴蜀之前,都江堰一代是氐羌人居住的。氐羌稱堰叫堋,又都江堰旁有玉壘山,秦漢以前叫湔山,所以都江堰初名湔堋。到了三國時期,都江堰地區設置了一個都安縣,因此當時又叫都安堰。唐朝時又叫楗尾堰,直到宋朝才有了都江堰之名。一直沿用至今。

都江堰歷經兩千多年歲月,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使用的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不僅凝聚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辛勤、勇敢和智慧,更體現了那個時候當政者的擔當和責任心。其偉大之處還在於它修建的初衷,以為民考慮,良心之作。


古老的岷江,古老的都江堰,兩千多年風雨改變了無數個風雨人生,但它依然在擔負著服務人民、造福桑梓的重任。放眼岷江,放眼美麗的天府成都平原,依然可以感受到當時人們的篳路藍縷和設計者曠古的智慧。它也必將隨同歲月一起,歷久彌新,激勵一代又一代可愛的國人。

當然,都江堰歷經那麼多的歲月,也是歷代專門設立了管理部門不斷治理的結果。但沒有最初修建時候的厚積,縱然後世歷代再治理,歷經兩千多年也是不大可能的。只是當初組織修建都江堰的李冰父子,經過了兩千多年歲月風雨的洗禮,已經幾乎被淡忘在了史冊發黃的紙頁裡,這也是都江堰唯一讓人覺得不美之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