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因為不重視初二,最終輸給了中考


很多人因為不重視初二,最終輸給了中考

很多人都知道初二很重要,可以說是整個初中的轉折點,甚至能影響到一個人的中考成績。初二作為整個初中的分水嶺,不同的學生會經歷不同的學習過程,有起有落,如有可能出現優生變成差生,差生變“黑馬”成為優生等這些不可預知的情況發生。

世界上最不可能買到的藥就是後悔藥,等過了初二,進入初三,成績出現一落千丈,再回過頭說初二有多重要就太遲了。

或許有些人認為初二的學習內容並不難,再到初三認真學習也來得及,但並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能考上985/211重點大學,都能考上清華北大。因此,對於學習,衝刺中考和高考,我們都不能存在著僥倖心理,要踏踏實實,認認真真過完初二這一年。

在初二這一年,我們學好每一個知識定理,熟練運用每一個知識定理去解決問題,這對即將進入初三高強度複習的學子們來說,就是一個良好的開端。

就像數學這一門科目是中考當中最容易拉開差距的學科,對於150分的試卷,好的能考140分以上,差的學生可能只考60多分,這樣的差距就是普通高中和重點高中的區別。


很多人因為不重視初二,最終輸給了中考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簡單聊一聊,如何在初二階段避免一些學習問題,如何提高學習效率,抓住重點。

一是初二的知識內容為什麼會變難?

其實從初中三年的知識和題目分佈情況來看,自然是初三最後一年綜合性更強,難度更大,但為什麼初二的影響會這麼大?

學生剛從小學上來進入初一,對整個初中生活充滿了期待和緊張,因此初一的大部分內容都是一個過渡階段,90%都是基礎題,只要認真學習,掌握規律就能考取高分,這是為了讓學生慢慢從小學的學習狀態脫離出來,適應初中的學習生活。

進入初二之後,學生就開始接觸函數、幾何、方程(組)和不等式(組)等重要知識內容的學習,而這些內容讓整個數學學習變得更加靈活,題目綜合性不斷提高,學習邏輯性更強,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等都提出挑戰。如某一個細節沒想到,就很容易掉進出題老師的陷阱裡,解題方法和技巧也多種多樣。

因此,如果學生還是像小學那樣死記硬背知識點,沒有及時轉變學習方法,努力去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只要題目靈活一點,或難度加大一點,就無從下手。


很多人因為不重視初二,最終輸給了中考

對策:

每一位初二學生或即將進入初二的學生,大家一定要記住和認真做到這麼幾點:首先是上課認真聽講,緊跟老師的思路,熟記知識定理,做好課堂筆記,及時摘錄重難點,這樣方便課後向老師或同學求教。

其次是吃透書本上的例題,特別是在例題當中是如何運用知識定理和方法技巧去解決問題,及時提煉解題方法,吃透題型。

最後是要認真完成課後習題或作業等,有錯誤及時向老師或同學求教,直到弄懂為止,同時最好找一些針對性強的習題進行訓練,熟練掌握知識定理和解題方法。

二是記住病急不能亂投醫

進入初二後,有些學生出現學習下滑的情況,為了提高學習成績,嘗試無數方法,如從書店買一堆輔導資料,進行題海戰術;或是為了加強營養,亂吃補品;還有就是參加各種培訓班,讓孩子忙於奔波各種補習。

沒有找到孩子成績下滑的真正原因,這樣做只會起到相反效果,如孩子一做題就犯困,題目換個數字或形式就不會做,亂吃營養品,造成孩子體重增加等等。


很多人因為不重視初二,最終輸給了中考

對策:

成績下滑有各種各樣的原因,如基礎知識不紮實,或是運用能力欠缺等,我們首先要及時找到“病根”,對症下藥,查漏補缺,這樣才能從根本提高學習成績。

很多人進入初三之後才發現初二的重要性,此時已經太遲了,初三這一年所學的知識不僅僅是最後一年的內容,需要把三年所學的全部知識內容進行整合,全面提高綜合能力,直擊中考。

因此,學生在初二階段就學會“用”知識解決問題,甚至把初一、初二這兩年知識內容進行整合,那麼進入初三之後肯定比別人跑的更快更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