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漢族最大一個家庭:連續九代人不分家、同居同食,死後同穴

在上裡古鎮,最令人嚮往的怕要算是古鎮的塔和牌坊了。文峰塔、舍利塔;雙節孝牌坊,九世石牌坊;韓家大院和白馬泉。讓遊人永遠望物興嘆。這些保存完好的古蹟彰顯的不僅僅是古鎮深厚的文化內涵,更是記載古鎮上千年的人文和諧的佐證。

中國漢族最大一個家庭:連續九代人不分家、同居同食,死後同穴

在清代前期曾居益一個罕見的歷時一百多年、人口繁衍上千、連續九代人不分家、同居同食的陳氏大家族。儘管這個“九世同居”的大家族早已敗落四散百年,清道光十八年(1838)的《玲州府志》和1996年出版的《雅安市志》也均未對其作記載。

中國漢族最大一個家庭:連續九代人不分家、同居同食,死後同穴

一百多年曆史被稱為“九世同居”石雕牌坊,古牌坊把這個陳氏大家族生不異居、死當同穴的富有傳奇色彩的歷史記錄了下來,為我們今日研究古代宗族的社會形態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中國漢族最大一個家庭:連續九代人不分家、同居同食,死後同穴

九世同居石牌坊坐落在雅安上裡古鎮陳家山陳氏家族墓地,石雕牌坊坐西向東.面向長江下游的陣氏故鄉江州(今江西九江)該石雕牌坊行制不於一般牌坊的六根柱子,但柱子之間都以石材牆體相連.並無可穿行的通道,猶如壁立的一垛高牆。

中國漢族最大一個家庭:連續九代人不分家、同居同食,死後同穴

整座坊,保存基本完整。著牌坊的前後,依次排列著雅安上裡陳氏歷代先人的墓群。牌坊正面朋間戚額上鐫刻有“蔚秀名山”4個大字,明間的中任上刻有對聯一副,上聯為:“生既不異居死當司穴”;下聯為“祖已擇利地孫只和人。其意是說:我們生前既然住在一起,那死了當然也要埋在處。相宗己經給我們選定了這片風水寶地,了孫後代只需要和和氣氣地在一起生活就行了,不可見異思遷。

中國漢族最大一個家庭:連續九代人不分家、同居同食,死後同穴

牌坊背面明間上、下兩層匾額上,刻有“覃恩啟後氣德垂後裔,八個人字,兩根中柱上也刻有一副楹聯,上聯為:‘一朔木溯源祖遠宗近皆護列氣下聯為“閱人閱世子千孫億盡分明。”在兩根巾柱間的碑石上刻有陳氏家族祖宗的牌位,兩側次間稍間立柱之間的碑石上刻有碑文《陳氏家訓》和《宗支錄》,兩篇碑文記下陳氏家族遷徙繁衍、“九世同居”的歷史。對聯兩邊雕刻有石雕貔貅和石雕大象浮雕圖案。

中國漢族最大一個家庭:連續九代人不分家、同居同食,死後同穴

九世同居石牌坊,系陳氏家族自五代遷居上裡,一直延至第九代,一家人口逾千,共聚一堂,在當代被譽為是中國漢族最大一個家庭,曾兩次受到朝廷嘉獎而立家譜石坊。你想去看看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