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李姓詩人生未謀面,所作樂詩為唐代成就最高

唐代經濟鼎盛,文學藝術發展到高峰,並且各民族交流頻繁,西域的樂器舞蹈等傳入中原,如琵琶,羌笛,胡笳,箜篌等。因此也出現了一批技術高超的樂師,他們多與文人相和,傳為美談。

兩位李姓詩人生未謀面,所作樂詩為唐代成就最高

其中有兩位李姓詩人所作涉樂之詩,堪稱唐代涉樂詩最高成就。他們一個以邊塞詩的悲涼入涉樂之詩,作胡笳之語;一個以空靈仙境入詩,引人入勝。

這兩人便是李頎與李賀,他們所作《聽董大彈胡笳弄兼寄語房給事》與《李憑箜篌引》各擅一時之長,為唐代涉樂詩最高成就。

兩位李姓詩人生未謀面,所作樂詩為唐代成就最高

李頎與王維、高適、王昌齡等皆有來往,很有詩名。他以邊塞詩出名,多有佳作。詩中的董大就是當時著名的琴師董庭蘭。唐開元年間琴界盛行沈家聲和祝家聲,董庭蘭學得兩家之長,名聲和影響,逐漸取代了沈、祝兩家。然而,天意弄人,天寶年間唐玄宗雖廣收梨園高手,卻偏偏不喜歡琴。因此李頎寫詩稱讚董大技藝高超,將他推薦給玄宗倚重的給事中房琯。

兩位李姓詩人生未謀面,所作樂詩為唐代成就最高

李賀所作《李憑箜篌引》是在唐憲宗時期。李憑是梨園弟子,因善彈箜篌,她的身價超過盛唐時期的著名歌手李龜年。當時李賀在長安任九品小官奉禮郎,有幸聽到李憑彈奏箜篌,於是乘興作詩一首留念。

音樂與文學雖然是不同的藝術,但這兩位詩人卻用語言傳遞了音樂的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