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鄉村旅遊“新模式”?田園+養生+ 康養模式

養生旅遊,是大健康產業和旅遊產業的複合型產業。但更多的是休閒度假旅遊,全域旅遊、鄉村旅遊的重要業態。在田園、在鄉村住下來,有“三避三養三洗”,即:避霾避寒避暑;康療養生,鄉情養神,環境養老;好生態洗心,好空氣洗肺,好食品洗胃。

未來鄉村旅遊“新模式”?田園+養生+ 康養模式

現代化創造了巨大的物質財富;工業文明帶來的巨大利益,發展中的人們卻未意識到工業化破壞生態環境的巨大成本。豐富的物質財務是以生態環境的貧瘠為代價,財富與健康的失衡!唯重建生態,迴歸自然,方可調和人類財富與健康的平衡。

因此,田園+養生養老+康養模式聚焦人們的視線,受到全人類的追捧,三五年後,80%的人群需要這樣的生活以作為生命的潤滑劑,令田園+養生+ 康養模式產業發展勢不可擋。


未來鄉村旅遊“新模式”?田園+養生+ 康養模式

一、以生態文明視角發現鄉村的價值

在很長一段時間,看待鄉村,人們習慣用工業文明的視角,以城市化標準衡量鄉村,最常見的評價指標是規模效益。在這樣的視角下,鄉村的生產和消費似乎變得不“經濟”也無法成為人們獲取經濟利益的場域。似乎鄉村只能依附於城市。


然而,當我們換個評價體系,以生態文明視角看待鄉村時,就會發現它在現代社會的獨特價值。

事實上,鄉村文明以尊重自然、敬畏自然為基礎,無論是生產方式、生活方式,還是信仰與習俗,都維繫著人與環境、人與自然的和諧。由此就能發現,鄉村完全可以發展可循環利用符合現代發展的智慧農業。這些都會隨著人們健康理念的強化,不再接受化肥、農藥、除草劑這些以此來掠奪自然的農業生產。不再把鄉村生活看成“時間就是金錢”的經濟屬性。努力尋求與大自然更合拍的生活節奏,締造有利於生態、生活和生命健康的生活狀態。

未來鄉村旅遊“新模式”?田園+養生+ 康養模式

二、這些價值,決定人們生命的長度

1992年,1575名科學家曾發表了一份《世界科學家對人類的警告》,開篇就倡述“人類和自然正走上一條相互牴觸的道路”,這正是與工業時代的過度索取有關。這分“過度的索取”嚴重危及一代人因為健康問題,過早的“英靈早逝”,因此,發展以大自然健康養生、養老產業迫在眉睫,功在當下,利在千秋。


未來鄉村旅遊“新模式”?田園+養生+ 康養模式

三、田園+養生+康養模式市場無可估量

中國田園健康產業在未來五年將擴大10倍,市場還處於初級階段,未來市場需求龐大,前景十分廣闊。中國保健養生市場每年蘊含高達15000億元的市場份額,平均每位城市常住居民年均花費超過2000元用於健康養生。


未來鄉村旅遊“新模式”?田園+養生+ 康養模式

從產業發展趨勢看,支撐大健康產業高速運行的引擎有四個:

第一,人口老齡化與醫療潛在需求;

第二,居民健康意識提升擴大了醫療保健支出;

第三,環境汙染提高居民的保健需求;

第四,政策推進健康中國建設。


未來鄉村旅遊“新模式”?田園+養生+ 康養模式

這些康養產業也具有明顯的優勢,例如:

地理資源較好

適宜創建發展康健小鎮的地區,一般應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和氣候條件,這是實現健康生活的一個重要基礎條件。在這個基礎條件上,根據當地不同資源,結合市場需求特點,可以發展融合不同產業體系的康健小鎮。

如擁有宗教文化、長壽文化、溫泉資源、醫藥產業資源等等。

可依託項目地良好的氣候及生態環境,構建生態體驗、度假養生、溫泉水療養生、森林養生、高山避暑養生、海島避寒養生、湖泊養生、礦物質養生、田園養生等養生業態。

打造休閒農莊、養生度假區、養生谷、溫泉度假區、生態酒店/民宿等產品,形成生態養生健康小鎮產業體系。


未來鄉村旅遊“新模式”?田園+養生+ 康養模式

產業特色鮮明

康健小鎮的產業應該是以健康為主的, 如養老產業、休閒農業產業、度假休閒、健康食品產業、體育產業等。


未來鄉村旅遊“新模式”?田園+養生+ 康養模式

功能明確

康養小鎮不同於一般的小鎮,它的功能性更強。

以體育產業為例,依託山地、峽谷、水體等地形地貌及資源,發展山地運動、水上運動、戶外拓展、戶外露營、戶外體育運動、定向運動、養生運動、極限運動、傳統體育運動、徒步旅行、探險等戶外康體養生產品,推動體育、旅遊、度假、健身、賽事等業態的深度融合發展。


未來鄉村旅遊“新模式”?田園+養生+ 康養模式

規模較大

因為康養小鎮要將健康療養、醫療美容、生態旅遊、文化體驗、休閒度假、體育運動、健康產品等業態聚合起來,因此項目佔地面積通常會比較大,投資金額高。


未來鄉村旅遊“新模式”?田園+養生+ 康養模式

發改委、財政部與亞洲開發銀行聯合助力萬億康養產業在鄉村爆發 !

未來鄉村旅遊“新模式”?田園+養生+ 康養模式

導讀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財政部部長劉昆與亞洲開發銀行行長中尾武彥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財政部與亞洲開發銀行關於支持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的諒解備忘錄》。三方達成一致,預計2018-2022年,亞行將會同其他發展夥伴籌集總額達60億美元的一攬子支持,用於支持中方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方將充分利用亞洲開發銀行的資金和智力支持,通過實施一批高質量的亞洲開發銀行貸款項目以及國別和區域知識合作技術援助項目,與亞洲開發銀行共同推進中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農業生產現代化、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建設、農村公共服務改善、城鄉融合發展等鄉村振興重點領域的發展。

未來鄉村旅遊“新模式”?田園+養生+ 康養模式

從旅遊向旅居過渡

自從人們解決了生存問題後,就學會了旅行。古代的旅行只是少數人的權利,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窮苦人是談不上旅行的,一沒條件,二沒情懷,頂多是走出十幾裡地,串個親戚。

到了現代社會,生活殷實了,便有了大眾旅遊,這種旅遊即是在旅行中游玩。初始階段的旅遊當然是觀光,從非景區化旅行,到景區化旅遊,經歷了一個人造景區的階段,這是市場導向,也是經營者的利益驅使。這個階段,許多單純為了賣門票而生存的景區湧現出來,其典型表現就是一味地去人造景觀,而不肯拐個彎兒,尋個差異化和互補性,搞點業態型產品。須知,景觀吸引力和業態吸引力同是一種旅遊產品。

及至出現休閒和度假旅遊,業態變成了重要產品,且從業態延伸到了夜態。這就需要閒下來和慢下來,從旅遊向旅居過度。

未來鄉村旅遊“新模式”?田園+養生+ 康養模式

康養:提升生命的質量

康養旅遊乃社會發展使然。著名文旅專家王鈞凱認為:如果說休閒度假是一種生活質量的訴求,那麼康養無疑是生命質量的提高訴求。

由此看來,康養對於旅遊已經上升到一個很高的層次,如果說旅行是為了觀光,無所謂景區與否;那麼旅遊就對應著休閒,旅居對應著度假,而康養應該是度假旅遊的一個重要產品,而且很可能會成為一個核心產品,因為康養是物質生活已經滿足條件下,而衍生出來的精神層面的深度體驗,乃至享受,與休閒比,已經不是生活質量提高問題,而是生命質量提升問題。

未來鄉村旅遊“新模式”?田園+養生+ 康養模式

創新發展模式

國家發改委等八部門聯合發佈《關於促進分享經濟發展的指導性意見》,更是將分享經濟的發展推上了快車道!在健康養老領域,包括智慧養老、生態養老、旅遊養老、旅居養老、遊學養老等多種形式養老服務,將在分享經濟的影響下,積極創新商業模式,以創新推動行業發展,同時通過創新,讓分享經濟這種新經濟發展方式,真正融入到健康養老產業中,旅遊、養老等領域共享企業平臺的發展,將引領行業,形成全新的發展模式!

未來鄉村旅遊“新模式”?田園+養生+ 康養模式

田園休閒養生度假

因而,諸多業內人士逐漸將目光轉向鄉村,將康體養生帶入田園,賦予休閒農業新的功能,開拓休閒農業發展的新途徑,於是,田園養生開始出現在人們視線。

田園養生,是以鄉村田園為生活空間,以農作、農事、農活為生活內容,以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發展為生活目標,達到迴歸自然、修身養性、康體療養等為目的一種生活休閒方式。

未來鄉村旅遊“新模式”?田園+養生+ 康養模式

康養旅遊

康養旅遊,顧名思義為健康養生類旅遊,國際上,一般被稱為醫療健康旅遊。近兩年,康養旅遊作為新興旅遊產品,越來越受青睞。目前,世界上有超過100個國家和地區開展健康旅遊,2013年全球健康旅遊產業規模約為4386億美元,約佔全球14%的旅遊產業總體規模經濟。2017年產生6785億美元的收入,佔世界旅遊收入的16%。

《大健康十大投資熱點市場規模預測》顯示,在2018年,我國大健康產業的規模將近43萬億元,居全球第一位。預計到2020年,大健康產業總規模將超過8萬億元。

未來鄉村旅遊“新模式”?田園+養生+ 康養模式

康養旅遊:正處於爆發的前夜

然而,包括養生旅遊在內的一些細分領域還是一片藍海。據統計,養生旅遊佔旅遊交易總規模的1%左右,2015年中國旅遊市場總交易規模為41300億元,養生旅遊的交易規模約為400億元。

現階段,養生旅遊市場擁有良好的市場環境,發展空間巨大。未來5年,養生旅遊的市場規模將呈快速增長態勢,年複合增長率有望達到20%。2020年市場規模將在1000億元左右。養生旅遊作為大健康產業和旅遊產業的複合型產業,值得投資者重點關注。

健康、愉快、長壽

當下,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健康、愉快、長壽”的慾望越來越強烈,而單純的養生已難以滿足人們對高品質生活的追求,融合時下發展迅猛的休閒旅遊,養生旅遊迎來重大發展機遇。同時,進入21世紀,中國步入老齡化社會,中國現有老齡人口已超過2億,且每年以近800萬的速度增加。到2050年,中國老齡人口將達到總人口的三分之一,而老齡人口更傾向於養生旅遊。

未來鄉村旅遊“新模式”?田園+養生+ 康養模式

養生餐飲

預測分析稱,從地域角度來看,以珠三角地域養生市場為主,輻射海外華人及亞洲市場;從年齡角度來看,以中老年人群為主,中年為輔,中老年市場的休閒度假消費數量較大,消費訴求為醫療、延年益壽;從性別角度來看,以女性市場為主,養生保健消費較大,其養生商品的購買力較強;從商務市場看,養生保健消費量大,對養生餐飲消費要求較高;消費者較為注重生態養生場所的檔次規格,消費額較高。

未來鄉村旅遊“新模式”?田園+養生+ 康養模式

鄉村旅遊養生的建設要點

養生項目的建設講究品質和品位,沒有品質非凡的旅遊環境、沒有奇趣自然的體驗項目,很難達到“休閒養生”的目的。想要做出品質和品位來,就要在開發過程中注重多種要素的相互融合:

1、將鄉村與田園融合

農業養生,以鄉村為載體,分為田園、村莊和自然三大板塊。在鄉村這一載體中,應以田園為主,以村莊為次,以自然為補充,做到田園的村莊化和村莊的田園化,將村莊和田園融合成一個整體,特別是將住宅建到田園中不宜耕作的地方,將田園變成住宅的庭院。比如在山嶺梯田種植作物,山頂建房造屋,建設村莊。

未來鄉村旅遊“新模式”?田園+養生+ 康養模式

2、將自然與藝術貫通

自然與藝術的融合,就是儘可能保持原貌,儘可能減少人為的改造,體現鄉村的自然性。同時,使田園、村莊和自然環境的設計更符合美學規律,符合養生者的審美需求,使其更具有藝術氣息,更有品質。

未來鄉村旅遊“新模式”?田園+養生+ 康養模式

3、將養生與生產結合

通過農作、農事和農活等方式,在實現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發展這一目標中,實現養生的目的。因此,在養生的過程中,將生產同時進行下去。將生產與養生融合,才是真正的農業養生,達到養生與農業齊發展的目的。

未來鄉村旅遊“新模式”?田園+養生+ 康養模式

田園養生的形式:

1、休閒度假,“ 靜 ” 養

遠離燈紅酒綠,尋找一片淨土常常是旅遊者選擇田園休閒度假的主要動機。因此農業休養項目的規劃中要注重度假項目、空間、氛圍以及建築風格的“靜”,同時在視覺上也不宜用太熱烈的顏色。

未來鄉村旅遊“新模式”?田園+養生+ 康養模式

2、農業體驗,“ 動 ” 養

農耕體驗是農業養生與近郊休閒旅遊結合的主要形式。田園農耕不僅包含鄉村農耕勞作活動,更重要的是挖掘一系列體現生命本源的生活方式和元素,結合出“以動養生”的概念,打造區別於周邊景區的田園意象以及參與性高、趣味性強的休閒養生項目,愉悅身心。

未來鄉村旅遊“新模式”?田園+養生+ 康養模式

3、文化薰陶,“ 和 ” 養

“與世無爭、自給自足”是農業文化的精髓,相關項目的規劃開發必須圍繞田園文化這根主線,塑造完整的鄉村文脈、凝聚本土文化個性、拓展文化空間,從鄉村建築、旅遊服務設施、服務項目、旅遊商品等方面體現田園文化、鄉土文化的精髓,使之與養生主題更好地融為一體。

未來鄉村旅遊“新模式”?田園+養生+ 康養模式

4、將趣味與勞動結合

田園養生,就是要做到生活和勞動的結合。採茶作為勞動,講究的是採茶的速度、數量和質量;而作為生活,則是在保持一定的速度、數量和質量的基礎上,追求對採茶知識的認識、勞動的鍛鍊、技能的掌握、樂趣的獲得,這便是一種生活化的勞動。瞭解更多請關注農業先驅者。因此勞動的場景中要融入生活的元素,如將田園設計成景觀化的田園,將工具設計成玩具式的工具等。

未來鄉村旅遊“新模式”?田園+養生+ 康養模式

田園養生、休閒農業

田園養生是新時代休閒農業開發的一種新的思路和渠道。這一渠道迎合了當代人注重養生的心理,同時充分利用了鄉村田園良好的自然環境,是未來休閒農業發展的一個良好的途徑。而要通過這一途徑發展休閒農業,則需要注重項目的品質,將多種元素進行融合,通過對外在的景觀、物產、設施等的打造,以及農耕的體驗、文化的發掘等做起,從根本上提升項目的內涵,如此才能達到吸引遊客,提升休閒農業項目價值的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