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讓孩子告別“磨蹭”,多少父母選擇了“催”!不妨嘗試一下它!

想讓孩子告別“磨蹭”,多少父母選擇了“催”!不妨嘗試一下它!

“趕快起床啦!”、“快點做作業!”、“速度點兒,我們該出門啦!”,這幾句話在我們的平時生活中經常性的聽到,無論是家裡有孩子的還是沒有孩子的,身邊總能聽到這種聲音。其實對於很多正在帶孩子的寶媽來說,有了孩子以後生活無處不在的催催催,長期下去,這也就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想讓孩子告別“磨蹭”,多少父母選擇了“催”!不妨嘗試一下它!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對日本的教養雜誌《AERA with Kids》有過了解,它曾經做過調查,生活中高達80%的父母,每天都在催促孩子快一點,快點寫作業,快點收拾玩具,快點睡覺,這麼看來,貌似所有的孩子都有一個磨蹭勁,天底下的所有父母彷彿都在“催”著。但是,可能正是這種原因,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糟糕的,如果說我們經常性的這樣做,可能孩子就習慣性的悲催,做什麼事情,沒有主動性,最終得不償失!

想讓孩子告別“磨蹭”,多少父母選擇了“催”!不妨嘗試一下它!

1、我們為什麼要催?

記得小小有過這樣的經歷,那天我們一家人準備出門,我習慣性的會催孩子:你快一點!但是當我正要說出口的時候,先生拉住了我,示意他要解決這件事情,然後他淡淡的說:“我們開始定時,三分鐘後鬧鐘響起,我們正式出門。”其實,這個方法還是不錯的,比我們催孩子的效果要更好一些,三分鐘後我們順利的出門。

想讓孩子告別“磨蹭”,多少父母選擇了“催”!不妨嘗試一下它!

然後他看著我的大眼睛,然後問我:“你催孩子是為了什麼呢?是為了快嗎?”我想都不想,點了點頭。然後他開始給我講解,如果說我們想要孩子真正的不拖拉,一定要讓他學會管理時間,這樣能夠在以後的每一件事中都提高效率,達到最好的效果。當時的自己,說實話還是比較疑惑的,看到了,孩子按時出門,也就沒有再說什麼。不過在後來我才知道,這句話是出自蘭迪.鮑許 的《最後的演講》。

其實,就比如讓孩子出門這件事情,我們所說的“快”不是目的,“出門”才是目的,我們不要讓這脫口而出的催促詞,讓我們的孩子不明確概念,但是如果說我們用三分鐘這個準確的時間給孩子一種直觀感,並且有鬧鐘在提醒他,就能夠達到很好的效果,也能夠讓他有一個很好的時間觀念。

想讓孩子告別“磨蹭”,多少父母選擇了“催”!不妨嘗試一下它!

2、安利一下番茄工作法

看完以上這個小例子之後,想必大家漸漸的知道了鬧鐘,它是我們非常好的一個幫手。就比如說在練琴的時候可以設置上半個小時的鬧鐘,當鬧鐘響起來的時候孩子就可以休息了;做作業的時候,可以設置上半個小時的鬧鐘,讓孩子專注的去做作業,當鬧鐘響起的時候,就可以自由的活動,自由的運動。長時間下去,他們就會對鬧鐘的使用度非常的熟練,這時候我們就可以適當的將番茄工作法加入到他們的生活學習中。如果說到番茄工作法,可能有部分的小夥伴們還不太瞭解,它是由企業家弗朗西斯科·西里洛所創造的一種工作法,也可以說是一種心理學的技巧,它能夠在我們教育孩子的時候,幫助到我們。

想讓孩子告別“磨蹭”,多少父母選擇了“催”!不妨嘗試一下它!

怎麼用呢?

我們給孩子分佈的任務,可以大約分解為半個小時左右,集中工作25分鐘後,然後讓孩子休息五分鐘,這也是一個完整的番茄鍾。可能很多朋友比較好奇,為什麼會選擇25分鐘呢?其實這是基於認知心理學的研究,人的集中注意力,一般情況下是在25分鐘到30分鐘之間,對於孩子來說,最好控制在25分鐘。堅持下去,它能夠培養孩子的規律工作習慣性。

但是大家要記得,如果想要使用這個番茄工作法,必須要有一個完整的番茄鍾期間,不能中斷,一旦被中斷,一旦被打擾,大腦的工作區信息就會丟失一部分,每個番茄鍾結束以後,統計中斷次數並進行分析,爭取下一次做得更好。我們可以經過反覆的訓練,多次以後,相信大家中斷的次數會越來越少,專注度也會越來越高。雖然說這個方法不是萬能的,但是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培養人的作息規律還有精力集中度。

想讓孩子告別“磨蹭”,多少父母選擇了“催”!不妨嘗試一下它!

如果想要讓孩子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時間,我們需要將番茄工作法進行調整。就比如說,如果孩子每日要完成幾件比較重要的事情,首先提高孩子的專注力,使用番茄工作法之後:做好了我們就獎勵,中斷了,必須要懲罰,然後分析原因,繼續改善。如果我們長時間這樣做,孩子可能就會進入一個良性的循環,每次做錯事情都會進行自我反思,不斷改進,走向一個完美的“結果-反饋”流程。

3、開啟番茄法練習

在這裡,我先分享給大家一個,食用番茄法的經歷!剛開始的時候,也就是實行番茄鐘的第一次,我選擇了他比較喜歡做的事情畫畫,這次的時間定製是年齡乘以2或者是3(如果說他們特別喜歡的事情,可以適當的增加時間哦,這樣效果會更好)第二次:這一次我慢慢開啟番茄鍾練習,對於他們來說,這一次就沒有上一次那麼好過了。在這次番茄中的他發了一次脾氣,說自己很累,但是我堅守只要定好的規矩,要堅決的執行,不能放鬆,做到獎罰分明,如果做好了就獎勵什麼東西,做不好就要得到相應的懲罰。雖然這一次是有點心疼的,但是最後的效果還是不錯的!

想讓孩子告別“磨蹭”,多少父母選擇了“催”!不妨嘗試一下它!

說了這麼多,其實番茄就在那裡,只不過是一個定時器,一支筆,一張紙,只要我們能夠在這個短短的時間內,讓他不再拖延,管理好自己的每一個短短時間,積少成多,靜心觀察,你會發現他們慢慢找到了自己內在的動力,適時調整番茄鍾!只要孩子能夠做到這些就不要管孩子的天馬行空,和愛玩之心,你們學會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