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樂農商行不良率升至6.34% 撥備覆蓋率低於監管要求

11月20日,甘肅民樂農商行發佈的《2018年度同業存單發行計劃》顯示,截至今年6月末該行不良率由去年底的3.50%升至6.34%,撥備覆蓋率將至114.6%,低於監管最低標準。

同日,中誠信國際發佈的評級報告給予該行主體信用等級為A-。報告肯定了該行在當地金融體系中的重要地位,但同時也指出該行面臨的諸多挑戰:地區經濟總量有限、業務區域和行業集中度較高、不良貸款大幅增長、資產質量及盈利等指標惡化較快等。

日前,該行董事長楊亮在傳達全省農合機構業務經營分析會議上對不良貸款清收、風險管理及案件防控問題進行了重點安排,稱“面對當前嚴峻發展形勢,要堅決打贏2018收官之戰”;該行行長則要求在財務指標、監管指標等方面提振信心。

不良率升至6.34%

資料顯示,甘肅民樂農商行於2015年12月正式改制,成立時註冊資本僅3億元,且之後未進行增資擴股及轉增股本。截至6月末,該行前五大股東中有三家農商行,分別是張掖農商行、嘉峪關農商行、蘭州農商行,分別持股7.67%、7.33%、3.33%。

截至6月末,該行總資產為42.55億元,貸款總額35.01億元,所有者權益4.95元,上半年實現利潤973.30萬元。該行存貸款餘額在民樂縣的市場份額分別為47.40%和50.03%,均排名第一位。

貸款行業投向方面,受當地資源稟賦、經濟結構特徵和自身市場定位的影響,該行貸款主要集中在農林牧漁業,在總貸款中佔比達66.34%,細分領域主要為特色農產品種植業及養殖等。

“近年來受區域經濟下行、自然災害頻發、農副產品價格大幅下降等因素影響,客戶及涉農企業收入下降,還款能力減弱,”中誠信國際報告分析稱,同時部分外出務工人員還款意願不強,形成預期貸款。

數據顯示,2015年-2017年,該行不良率分別為1.97%、2.06%、3.50%,呈不斷上升的趨勢。中誠信國際報告解釋稱,因去年以來,應監管要求該行逐步將逾期90天以上貸款納入不良口徑。

上半年,該行繼續壓降不良貸款偏離度,且當地農戶農業生產收入大多產生於年末,利息逾期較為集中,不良率貸款餘額再次增加1.21億元,導致該行不良率大幅升至6.34%。目前,不良貸款偏離已經小於100%。

受此影響,上半年該行撥備覆蓋率大幅下降36.45個百分點至114.60%,低於監管120%-150%的要求。

未來盈利受三因素制約

營業收入方面,2015年-2017年該行經營業收入分別為1.68億元、1.94億元、1.95億元,對應淨利潤分別為0.48億元、0.50億元、0.41億元。

上半年該行營業收入為1.15億元,佔比超過去年全年的50%;不過淨利潤則受不良率影響出現大幅下滑,僅0.1億元,僅為去年全年的25%。

中誠信國際報告稱,近年來,該行業務穩定發展,盈利資產規模不斷增長,以服務“三農”、小微和個人客戶為業務定位,獲得了較好的貸款溢價收入;但受同業競爭加劇及涉農貸款利率下降等因素影響,該行盈利資產收息率逐年下降。

展望未來,中誠信國際報告表示,該行盈利水平仍然受到三方面因素影響:一是宏觀經濟下行風險依然存在的大環境下,該行不良貸款仍存一定上升壓力,進而對其盈利水平產生不利影響;二是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推進,存貸款領域面臨日益激烈的競爭,銀行利差面臨進一步下行壓力;三是當地經濟總量有限,未來業務拓展存款困難。

本文源自財聯社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