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首提互金“三降”,P2P至寒時刻還未到?


北京首提互金“三降”,P2P至寒時刻還未到?

在各地陸續展開網貸機構行政核查的時候,北京地區傳出的一則利空消息似乎表明,網貸最寒冷的時刻尚未到來。

11月19日,北京副市長殷勇在“第9屆財新峰會:全球共探路”詳細闡述了政府對互聯網風險的管控方針,其中明確提到,通過政治活動讓P2P平臺實現“三降”,即降餘額、降人數、降店面。

互金商業評論注意到,這是北京地區在繼今年6月份要求網貸機構執行“雙降”(即不得增長業務規模,不得新增不合規業務)後,進一步細化要求,具體到要求機構縮減待收餘額,減少機構人員,減少門店數量。而後兩條,對北京地區多家擁有較多線下理財門店的大平臺來說,顯然是重磅利空。

監管部門首次提出“三降”

北京副市長殷勇指出,北京地區P2P平臺數量佔全國1/4,交易規模超過全國1/3。在今年年中P2P集中暴雷後,問題平臺數量雖然已經大大下降。但還不能說P2P最危險的時刻已經過去。只能說情況正在逐步得到控制,但基本的趨勢還沒有發生根本性的逆轉,今年的任務依然非常艱鉅。

殷勇指出,對存量平臺進行整治主要包含兩個方面,一是“三查”,即機構自查、行業自律檢查和行政檢查;二是要求機構落實“三降”,降餘額、降人數、降店面)。

此前,互金商業評論曾對北京地區主流平臺做過粗略統計,截至11月初,北京地區待收餘額超過1億的平臺70多家,存量規模超過3800億。

而據網貸之家統計,2018年10月份,全國網貸行業存量僅為8322億。這也意味著,北京地區網貸存量佔全國四成多,化解風險的壓力較大。

此外,北京地區大規模平臺集中度遠遠超過上海、江浙和廣東地區。待收餘額在10億元以上的平臺有38家,其中30億以上的24家,50億以上的18家。

從風險防控角度看,在問題平臺基本出清的前提下,監管把焦點對準規模較大的平臺,要求“三降”也就在情理之中。

早在2017年6月份,央行等十七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做好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清理整頓工作的通知》,要求實現互金從業機構數量及業務規模雙降。

2018年6月,北京地區網貸監管部門下發通知稱,根據過去幾個月的統計數據,有部分網貸機構業務規模在持續增長,有些甚至在加速增長。

通知因此重申網貸機構“不得增長業務規模,不得新增不合規業務”。通知提醒說,

北京各轄區各網貸機構存量違規業務必須壓降,資金端門店必須逐步關停,資產端門店數量應予以控制。對於不整改或不按規定進行整改的網貸機構,將視情節採取列入擬處罰名單、列入負面清單,甚至予以取締等措施。

現在來看,這大概就是北京地區 “三降”要求的雛形。

8月份,全國P2P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向各地下發網貸合規檢查細則“108條”,其中一條重申“雙降”規定,並明確指出,如果網貸機構檢查時點的規模總量較2017年6月增長幅度較大,則屬於規模控制不到位,或將影響網貸平臺後續備案。

有業內人士認為,此前“雙降”尚未涉及到平臺人員數量和線下門店問題,北京地區的“三降”提法,對部分擁有大量線下理財門店的大機構無疑是重大利空。

在網貸備案推遲的大背景下,要求平臺控量甚至縮量,必將衝擊網貸機構的盈利能力。作為信息中介,網貸平臺主要依賴收取貸款服務費或管理費維持運轉,因此某種程度上交易量的規模決定平臺的盈利能力。平臺選擇增量,可能影響備案;選擇縮量,將減少營收甚至導致虧損加劇。因此,在“三降”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下,大批平臺正陷入進退兩難之中。

6月份成存量規模轉折點

互金商業評論注意到,在中國互金協會信披平臺上的幾十家北京網貸機構中,大部分機構自6月份起開始出現存量逐步下降的趨勢。部分機構下滑幅度較大。

在線下部分,商評君查詢工商資料發現,北京某家互金機構旗下在全國各地擁有數百家門店,但自8月開始,已有至少數十家分公司陸續註銷。這是在監管壓力下的主動註銷行為還是被各地監管部門要求撤離尚不清楚。

下面以部分平臺為例,考察北京地區網貸行業存量變化情況。

捷越聯合2018年1月份開始待收餘額邁入150億大關,6月份至最高點,達161.87億,此後出現快速下滑,至10月份跌至137.86億,下降幅度約14.8%。

北京首提互金“三降”,P2P至寒時刻還未到?

同為捷越聯合公司旗下的另一平臺向上金服待收餘額也在6月份達到年內高點,達50.96億元,隨後一路下降至10月份的40.38億元,已低於1月份的42.37億元,距最高點下降幅度約20.8%。

北京首提互金“三降”,P2P至寒時刻還未到?

北京地區另一家超級大平臺玖富普惠的表現相對穩定。2018年1月份,玖富普惠待收餘額為437.35億元,6月份達到最高點542.49億元,10月份下降至504.99億元,距最高點下降幅度約6.9%。

北京首提互金“三降”,P2P至寒時刻還未到?

宜信旗下子公司宜信惠民今年內待收餘額上躥下跳,波動較大。2018年1月份,宜信惠民待收餘額為392.22億元,3月份開始,從392.94億元下滑至至5月份的383.71億元,隨後又連升兩個月,至6月份到達年內高點397.87億元,7月份開始一路下滑,至10月份錄得低點382.94億元。

北京首提互金“三降”,P2P至寒時刻還未到?

再來看宜信旗下上市公司宜人貸,2018年1月至6月份,平臺待收一路穩步升至494.57億元,月均增速2%,相當穩健。7月份以後,宜人貸待收出現一定下滑,至10月份錄得475.77億元。下滑幅度約3.8%。

北京首提互金“三降”,P2P至寒時刻還未到?

積木盒子年初待收餘額為70.08億元,6月份達到年內高點81.89億元,隨後一路下降至10月份的66.97億元,回到2月份的水平,距最高點下降幅度約18.2%。


北京首提互金“三降”,P2P至寒時刻還未到?

懶投資方面,互金協會信披平臺的數據顯示,其待收餘額變化較大。2018年1月份,其披露待收為47.91億元,二月份下跌至24.39億元,近乎腰斬,具體原因不明。從3月至10月,平臺待收基本在22億—25億之間波動,變化不大。

北京首提互金“三降”,P2P至寒時刻還未到?

安邦集團旗下P2P平臺邦融匯待收餘額呈前高後低走勢,1月份待收餘額為11.46億元,3月份降至年內最低點5.91億元,隨後回升並穩定在8億—9億區間。

北京首提互金“三降”,P2P至寒時刻還未到?

最後看下北京地區的展期平臺愛投資。愛投資8月份出現大規模逾期,隨後推出展期和債轉股方案。從披露信息看,愛投資1月份待收數據為121.25億元,至6月份達到年內最高點135.89億,7月開始出現下滑,猛降至118.21億元。但詭異的是,在出現逾期的8月份,待收餘額大漲至131.91億,增幅高達11.6%。平臺如何實現的,不得而知,如果是通過加大營銷促進短期內成交量,平臺明顯有套路投資人的嫌疑。

北京首提互金“三降”,P2P至寒時刻還未到?

綜合來看,北京地區大多數平臺6月份開始,待收數據進入下降通道,10月份基本回到年初起點。原因方面,始於6月份的網貸暴雷潮顯然是重要因素,監管部門要求嚴格執行“三降”也促成了這一變化。現在看,下降趨勢並未到底,或者說,應該還未達到監管的要求。

一輛快速疾馳的大巴突然在外力下被迫連續剎車,對車上乘客和過路行人會產生什麼影響?目前看,評估恐怕還有點早。但至少有一點是肯定的,這個冬天最冷的時刻還沒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