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大漢“懶死”家中,讓村民氣憤!救急的豬肉掛成肉乾

扶貧是項公益事業,備受百姓愛戴,但總有不和諧人與事讓人寒心費解。其中最聳人聽聞的是“懶死”家中的祥子。

農村大漢“懶死”家中,讓村民氣憤!救急的豬肉掛成肉乾

祥子是個可憐人,父母早亡,又有哮喘。年輕的時候靠撿廢品為生,雖未娶妻,但養活自己也不難。而且附近的人,知道他的情況,有紙殼板、礦泉水瓶也都留給他。祥子人品不壞,性格雖蔫蔫的,不從不主動拿人家的廢品。小吃部、小飯店有時中午還賙濟他一頓飯,農村人雖條件不比城裡,但民風淳樸,總是善待這類人。

可那年冬天祥子哮喘發作,咳得厲害。他手頭沒有積蓄。村支部和大隊書記搭錢醫治,鄰居經常多做一些飯,給他送到家中,村裡按五保戶的標準給他送去了米麵糧油,還給他割了幾斤豬肉,補充營養。第二年春天,人們驚奇的發現:祥子變白了,也長胖了,就是頭髮好幾個月沒理,衣服也沒換,成了帥版的“犀利哥”。

農村大漢“懶死”家中,讓村民氣憤!救急的豬肉掛成肉乾

貪圖愛心 放任自我成“老賴”

可是很快村裡人發現:從春種到麥收,祥子依然稱病。見村裡人不再送飯,他便端個葫蘆水瓢四處“要飯”。農村有句口頭禪,見面總問“吃了麼?”這下祥子有了話頭,原本不愛說話的人,見誰都客客氣氣地問:“吃了麼?”大夥也回話,“你吃了麼?”他就正好回話:“還沒有呢,我這毛病,做飯嗆得出不來氣。”大家一想,給他的點吧,畢竟鄉里鄉親的。

就這樣,祥子又混了大半年,大隊村幹部想老這樣總不是個事,於是在附近的鐵礦給他找一個晚上打更的活計,就是看大井水泵,也不累,好歹有個收入,總比要著吃強,可是他嫌看家的地方機器聲音吵,幹了沒幾天就回家了。其他的活兒,總是以身體不好為由推脫敷衍了事。村裡人知道後,也慢慢地不願接濟他了。

農村大漢“懶死”家中,讓村民氣憤!救急的豬肉掛成肉乾

餓死家中 成全村反面典型

在一個初冬的午後,村裡老少爺們靠在牆根“曬暖”。突然有人問:“好像好幾天沒見祥子出來要飯了?”大家附和著說:的確,有小半個月了吧。有幾個好事的人到他家中一看,人早已嚥氣多日。村民在祥子的家中大開眼界——完全被蟲蛀的大米,破敗不堪;村裡救濟的豬肉,還掛在樑上,早已風乾腐爛成臘肉;令人苦笑不得還有祥子的碗:所有碗黑得不成樣子,但都沒洗過。人們恍然大悟:他一直用水瓢要飯,是因為不用刷碗……

祥子死了,卻極盡“哀榮”,成為家喻戶曉的名人。凡是孩子懶得寫作業,不愛洗衣服;家裡老爺們不愛下地幹活兒的,老孃兒們不愛刷碗的,必拿祥子當樣板,而且十分管用。

農村大漢“懶死”家中,讓村民氣憤!救急的豬肉掛成肉乾

哭笑不得的故事結束了,但留下的警示意義卻值得思考。人無論到何種境地都要自強自立,頂天立地地活著;同時更要知恩圖報,不能坐享他人的幫助,認為理所應當。對於愛心村民或是扶貧和愛心人士來說,也不能簡單地只給物質救助,有時這未必是件好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