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之言:夯實數字經濟,釋放數字紅利

發展數字經濟,對中國具有特殊意義:數字經濟已經成為新常態下發展中國經濟的新動能、引領國家創新戰略的重要力量。工信部部長苗圩今年10月中旬曾表示,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數字經濟發展,先後出臺一系列政策舉措,推動在信息基礎設施、傳統數字化轉型、新技術新業態、信息服務等方面的發展。下一步,中國將夯實數字經濟發展基礎,增強安全保障能力,完善數字經濟治理體系,進一步釋放數字經濟發展紅利。

大家之言:夯實數字經濟,釋放數字紅利

數字經濟時代,數據成為生產資料、關鍵要素,它只有在流通、共享、應用中才能創造價值。解決數據流通與共享問題,是促進數字經濟有效健康發展的必由之路。在交通、住房、教育、醫療、家政、金融等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領域,數據互聯互通為數字經濟注入動能,釋放出數字紅利。數字經濟既是全球經濟發展的新引擎,也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動能。中國持續加強數據開放與互聯互通,推動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融合,以數字化驅動商業模式創新,不斷創造新的可能,中國數字經濟正從“影響世界”走向“引領世界”。

——貴陽大數據交易所執行總裁王叄壽

數字經濟是劃時代的概念,是人類社會歷經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後的經濟發展新的主導方向。當前,人口紅利已經消失,企業現在最大的紅利是數字紅利:之前長期追求規模化生產,主要依靠原材料差價和人口紅利獲取規模經濟的最大效益,現在身處第二大變革,我們追求的不再是高產能,而是要提供價值,要轉而依靠科技創新。

——南京大學博導錢志新(曾任江蘇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

世界銀行此前首次系統性地闡述了“數字紅利”的概念。其認為,數字技術促進經濟增長、擴大就業、改善服務。經濟活動每時每刻都會產生海量數據,構成了信息時代十分重要的生產要素,進而轉化為“數字紅利”。在此背景下,做大做強數字經濟,不但能推動我國經濟在增量上不斷擴大,而且會帶動存量的轉型升級、提質增效。

——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中美關係研究中心副主任魯俊群

中國是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數字經濟體,我們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最新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是27.2萬億元,佔當年GDP比重約為30%。數字經濟是信息化發展的高級階段,是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後的新型經濟形態。數字經濟以使用數字化的知識和信息作為關鍵生產要素、以現代信息網絡作為重要載體、以信息通信技術的有效使用作為效率提升和經濟結構優化的重要推動力。當前,我國發展數字經濟正面臨三大機遇:政策紅利釋放的機遇、產業轉型機遇以及經濟轉型的機遇。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與經濟研究所所長魯春叢

有必要研究制定《數字經濟法》,強化數字經濟發展的法律保障,從法律層面推動數字經濟發展。數字經濟的本質是跨界重構的,是消費、供給、文化、技術、金融等的全面融合,是交互和關係的重構,因此數字經濟的法律治理,應該從“大協同”的機制來有效推進、規範及管理,從而釋放數字時代的紅利,確保中國在新型全球化中的優勢地位,加強國家競爭力。

——中國數字經濟研究院院長儲殷

發展數字經濟要有大數據思維,是在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科技不斷髮展的大背景下,對市場、用戶、產品、企業價值鏈、整個商業生態進行重組,進行重新審視的一種思考方式。在這種思考方式下,在發展數字經濟的時候,要關注的是用戶思維、迭代思維、流量思維、社會化思維、大數據思維、平臺思維等。

——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科技與金融法律研究中心主任董新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