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見:滿幫、傳化已經出手,互聯網時代掉隊的物流業正重返線下!


洞見:滿幫、傳化已經出手,互聯網時代掉隊的物流業正重返線下!

互聯網的上半場是流量的時代,而今流量紅利期即將結束。從現階段的產業動向看,重返線下做重資產的趨勢明顯,在物流領域更是如此。

來源/財聯社

物流指聞整理發佈

近日,馬化騰的一封關於消費互聯網(C)和產業互聯網(B)的公開信,引起了業內的廣泛討論。馬化騰認為,“沒有產業互聯網支撐的消費互聯網,只會是一個空中樓閣。”

馬化騰這番話的背後,折射出中國各個產業C和B互聯網化的失衡現狀。在C端發展面臨瓶頸的同時,B端也亟需革新。

物流是BC失衡的典型代表行業。一方面,C端物流在近10年裡取得了長足發展;另一方面,B端物流則囿於極其複雜的業內大環境裹足不前。

雖然以傳化智聯、滿幫為代表的B端物流企業,在數年前就開始用各自的方式嘗試產業互聯網升級,但至今發展仍相對緩慢。

隨著技術的日益成熟和行業週期的輪動,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察覺到B端的遠期價值,這對於傳統物流企業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同時也給B端物流的未來增添了更多的變數和遐想空間。

一、掉隊的物流業

由C端發家的騰訊,近來確立了B端戰略。

騰訊董事局主席馬化騰近日發表公開信稱,移動互聯網的上半場已經接近尾聲,下半場的序幕正在拉開。伴隨數字化進程,移動互聯網的主戰場,正在從上半場的消費互聯網,向下半場的產業互聯網方向發展。

這封公開信,將長期以來不被關注的B端拉入了大眾視野,也折射出過年十年裡互聯網“重C輕B”所導致的產業失衡現狀。

BC發展失衡,在物流行業現狀發展方面表現得尤為典型。

C端物流發展速度之快有目共睹。藉助阿里、京東為首的網絡電商大爆發的東風,以“四通一達”為代表的快遞公司得以迅速躋身主流,成長為家喻戶曉的C端物流巨頭。

但是,體量龐大的B端物流卻未能抓住互聯網技術賦能的紅利。

傳化智聯慧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傳化智聯)張中華告訴記者,雖然在常人看來,C端物流規模很大,但事實上C端物流的市場總量僅佔貨運物流的7%,市場容量相對較小。

互聯網技術的引入提升了B端物流的效率,但因B端過於複雜的行業環境,始終未能產生商業模式的革命性突破,“小、散、亂”現象突出,行業發展仍處於相對原始的狀態。

二、複製C端平臺模式

滿幫和傳化智聯,屬於傳統B端物流行業資深參與者。

滿幫,由運滿滿(江蘇滿運軟件科技有限公司)和貨車幫(貴陽貨車幫科技有限公司)兩家公司合併而成,系擁有行業大部分流量的貨運平臺;傳化智聯則是化工製造業出身的物流上市公司,涉足B端物流超過20年。

長期以來,滿幫和傳化智聯,都在以不同的方式進行互聯網化的嘗試和探索,但目前仍未有突破性進展。

滿幫選擇的是將互聯網C端做法代入B端的路徑。

根據滿幫提供的數據,截至2018年4月,中國幹線貨車700萬輛中有520萬輛是滿幫會員,中國物流企業150萬家中有125萬家是滿幫會員,中國公路貨物日週轉量182.8億噸公里中有135.9億噸公里的運力通過滿幫平臺發佈。

滿幫一度被業內認作是貨運版的“滴滴出行”,但坐擁流量並不是終點,而是驗證滿幫模式是否可持續的起點。

2018年1月,滿幫曾試點對部分貨主收取基礎會員服務費,引發了包括司機在內用戶的不滿。對於習慣免費服務的貨主和司機用戶,滿幫如何實現變現,成了棘手問題。

隨後滿幫加快了融資步伐。2018年4月,滿幫獲得19億美元融資,8月傳出滿幫再次尋求10億美元融資的消息。

滿幫目前正在謀求發展更多自營業務並進行線下佈局。2018年5月,滿幫收購志鴻物流增強自營能力;2018年6月,再斥資3億元投資汽車後市場全產業鏈綜合服務平臺甲乙丙丁,打造全產業鏈物流體系的意圖明顯。

三、重資產路徑靈活度不足?

傳化智聯選擇的則是一條更“重”的道路,這讓這家公司看起來顯得步履蹣跚。相較於滿幫主要扮演平臺信息服務中介的角色,傳化智聯更青睞於投資基礎設施,“重資產”是其一大特點。

公路港是傳化物流基礎設施核心,也是其提供物流服務的重要載體。互聯網相關技術在傳化智聯模式中僅作為提供基礎數據服務而存在,目前不扮演主要角色。

在張中華看來,物流基礎設施的匱乏以及行業參與者的“小、散、亂”是中國物流行業現存的痼疾。在這兩個問題沒有解決前,難以將互聯網模式直接複製到中國物流業。

“美國物流業之所以發達,是因為它已經相當的規範。有行業標準,有政府監管,有誠信體系,有市場分工,基礎設施也很完備,企業就可以去做輕資產。但在中國,這些條件都不具備。”張中華對記者表示。

儘管不看好輕資產的互聯網模式,但做一個互聯網物流服務平臺,依然是傳化智聯的目標。

2018年傳化智聯半年報顯示,傳化網各類業務累計為約461萬個/輛司機及車輛、約18萬個物流商提供了服務。

但是,“重資產”路線依然造成了後遺症:互聯網化程度不及同行滿幫,也未能受到產業風投的更多關注。

四、未來趨勢:重返線下

互聯網的上半場是流量的時代,而今流量紅利期即將結束。從現階段的產業動向看,重返線下做重資產的趨勢明顯,在物流領域更是如此。

事實上,互聯網大佬們的線下佈局早已開始,在他們佔統治地位的C端物流,逐鹿大戰已經拉開架勢。

京東物流是率先轉往線下重資產的互聯網公司,迄今已逾10年。選擇自建物流意味著在前期需要大量基礎投入且難以產生收益,這在當時以“輕資產”為主流意見的互聯網圈看來,是一個瘋狂的舉動。

作為電商老大的馬雲起初也不認同此種模式,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馬雲最終在2017年改變看法,並宣佈未來5年將斥資1000億元建設全球物流網絡,劍指對手核心優勢。

B端物流領域,互聯網巨頭們也沒閒著,畢竟這是一塊遠比C端物流龐大,且尚未有效開發的“處女地”。

在滿幫2018年4月的19億美元融資中,就出現了騰訊、軟銀等互聯網巨頭的身影,以及紅杉基金和高瓴資本等知名創投。

巧合的是,滿幫也在此時宣佈轉型,不再滿足於做中介平臺,未來計劃建立自營業務體系,更多的佈局線下。

過去一直專注於佈局線下的傳化,則進一步深化與上游企業的合作,探索落地“倉配運+支付+金融”的系統解決方案,試圖利用先發優勢搶佔未來競爭至高點。

張中華指出,預計未來B端物流將會重走C端物流發展之路,大量重組兼併將是趨勢,行業集中度大幅提升,同時平臺化。

“平臺化在B端物流領域並不意味著壟斷,因為物流這一行規模太大了,單個企業幾乎不可能做到全盤通吃,平臺更多的是一種共生協作的生態。業內的競爭對手,最終結局很有可能是殊途同歸。”張中華解釋道。

埃森哲戰略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沈軍對記者表示,“物流企業在未來的競爭中需要思考戰略制定、商業模式、平臺建設等問題。如未來的目標客戶,他們的痛點和需求在哪,物流企業的戰略願景和定位,外圍業務組合是否應該拓展、信息化平臺系統如何落地實施等。”

根據埃森哲分析預測,人工智能等技術進步帶來的效率提升在未來15年將給物流業帶來44%的利潤提升,提升率高於全行業平均水平。

來源/財聯社

物流指聞整理發佈

⊙文章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物流指聞立場,轉載此文章需經作者同意,同時註明作者姓名及來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