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樓價明年或下調10% 部分“納米樓”可能變為負資產

21世紀經濟報道 朱麗娜

導讀

林浩文認為並不會出現1997年的“懸崖式”下跌,香港龍頭開發商的持貨能力較強,“因此不會大幅增加供應而導致樓價急速下滑。明年的住宅樓價將會先跌後平穩,整體跌幅約10%。宏觀因素如中美貿易摩擦、股市波動,將會影響買家的入市意欲,尤其是豪宅買家,因此成為樓市表現及調整幅度的重要因素。”

香港樓市冷風頻吹之下,減價成交不斷湧現。

一直以來,位於港島鰂魚湧的大型樓盤太古城被認為是香港樓市的風向標,因受到中產人士的追捧而以抗跌性著稱。然而,這個藍籌樓盤近期樓價也開始頂不住了。

“太古城一個實用面積723平方呎的三房單位,業主11月初放盤,當時叫價1600萬港元,經兩次議價後最終降價約180萬港元,以1420萬港元將單位售出,摺合平均實用呎價19640港元。”中原地產太古城區高級資深區域營業經理張光耀透露。

“香港樓市正進入調整期,預期未來12-18個月仍會繼續調整。”萊坊執行董事、估價及諮詢部主管林浩文指出。

然而,林浩文認為並不會出現1997年的“懸崖式”下跌,香港龍頭開發商的持貨能力較強,“因此不會大幅增加供應而導致樓價急速下滑。明年的住宅樓價將會先跌後平穩,整體跌幅約10%。宏觀因素如中美貿易摩擦、股市波動,將會影響買家的入市意欲,尤其是豪宅買家,因此成為樓市表現及調整幅度的重要因素。”

林浩文指出,樓市出現拐點、加息、空置稅等各種因素疊加,“香港開發商在推盤策略上會有所分化。由於港島區土地供應較少,2018-2022年的供應占整體供應的比例將降至5%,因此開發商在港島區會更加惜售,而在供應集中的元朗、將軍澳等地區則會採取貨如輪轉的策略。”

“由於樓市不明朗因素增加,開發商在投地上取態傾向保守,他們會更選擇性及策略性出價且不會過分進取,預計未來12個月地價將會下跌5%-10%。”他表示。

近年來由於香港金管局推出數輪逆週期調控措施,收緊按揭貸款並提高首付比例,導致二手樓市成交大幅減少。政府數據顯示,自今年6月起,住宅成交量已不斷回落,今年9月二手成交同比下跌52%。

中原地產研究部高級聯席董事黃良升表示,11月份二手私人住宅目前僅錄得781宗成交,金額達到70.79億港元。預計11月整體二手成交僅為約1800宗,金額為160.0億港元,後者將創32個月新低;此外,曾經一度火爆的新盤市場成交亦不斷萎縮,預計11月整體新盤成交約有850宗,成交金額跌至100億港元,預計環比分別下跌63.6%及53.4%。

香港樓價明年或下調10% 部分“納米樓”可能變為負資產

負資產個案或出現

1997年10月,亞洲金融風暴爆發蔓延香港,股市大瀉,香港樓價暴跌七成,令逾10萬名業主慘變負資產(物業的市價低於原先用來購買物業的按揭貸款)。這一幕是否會重現?

“當時樓市大部分人都是炒樓,但目前香港樓市以自住為主,而且金管局的各項措施都在收緊按揭。如果樓價繼續下跌的話,一些向開發商進行高成數按揭的面積在200平方呎以下的‘納米樓’,以及一些新界的小型單位前期價格升幅過高,這些業主的現金流比較緊張,有可能出現負資產案例。”林浩文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自2015年以後,由開發商提供的“高成數一按”(對於購買新樓的買家,開發商提供高成數的貸款,貸款一般最高可達到九成,首付僅需一成)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很多開發商旗下的財務公司趁機推出了“高成數一按”服務,招徠這些買家,為他們提供免壓力測試、免入息證明,甚至高達樓價95%按揭。

根據經絡按揭轉介研究部及土地註冊處資料,今年5月由開發商提供的期房按揭貸款佔比曾升至32.9%,環比激增逾五倍,而第二季度開發商提供的按揭樓貸款比例達到17.4%,同比增加40%並創有紀錄以來的新高。

林浩文坦言:“2015年香港樓價曾出現約15%的跌幅,但政府並未採取任何措施,因此這輪樓價的調整幅度如果在15%以內,政府只會視為正常調整。如果超出這個跌幅,政府則可能考慮首先調整首付比例及壓力測試,其後才會考慮調整稅收措施。”

香港金管局總裁陳德霖11月5日在立法會財經事務委員會會議上表示,2015年10月樓市在六個月內累跌11%至13%,但其後掉頭回升。“目前僅得數星期數據,未能確認樓市已進入下行週期,政府將會繼續留意樓價、成交量,以及經濟基調變化。”

他指出,香港樓價已從今年8月起回落,根據差餉物業估價署的數據,在今年第三季樓價累計下跌1.5%,同期中原城市領先指數亦累跌2.6%,然而, 他暗示,當確認樓市下行週期後,可以適當、陸續放鬆有關措施。

寫字樓市場同步降溫

一直以來,香港寫字樓市場與住宅亦步亦趨。“由於股市已反映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企業正在放緩擴充計劃,很多企業都不願意支付高昂的寫字樓租金,尤其是中環的租戶。“明年港島區的寫字樓租金將下跌1%-4%。”萊坊香港區商業部高級董事劉柏汶坦言。

她表示,近年來,港島區寫字樓需求主要來自中資金融機構、及共享辦公平臺,近期中環租金已經見頂,不少大公司已搬去鰂魚湧,“目前中環呎租\180港元或以上的寫字樓租盤漸見壓力。尤其最近中美貿易戰影響逐漸浮現,中資企業於香港發展有所放緩,令中環商廈租金更受壓。”

根據萊坊的數據顯示,目前中環寫字樓的平均每月租金為146港元/平方呎,然而國際金融中心(IFC)、長江中心這類標誌性的寫字樓每月租金則達到199港元/平方呎。相比之下,灣仔、銅鑼灣、鰂魚湧的寫字樓租金則分別為80港元/平方呎、84港元/平方呎、53港元/平方呎。

因此,劉柏汶預測,銅鑼灣、灣仔、鰂魚湧等區因受惠於中環租戶搬遷,因此租金趨向平穩。而近年不少中環企業亦轉租尖沙咀,預料九龍寫字樓租金會因此帶動調升。

(編輯:辛靈,如有任何問題或建議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21世紀經濟報道及其客戶端所刊載內容的知識產權均屬廣東二十一世紀環球經濟報社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詳情或獲取授權信息請點擊此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