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花球迷應跟“小農意識”拜拜了:不賀上港奪冠行,但別酸水橫流

申花球迷應跟“小農意識”拜拜了:不賀上港奪冠行,但別酸水橫流

申花球迷應跟“小農意識”拜拜了:不賀上港奪冠行,但別酸水橫流

中國同城足球中,最為對立的球隊,估計就數滬上的兩支球隊——申花與上港鬧騰最狠了。

去年,申花勝上港奪足協盃,當時還在申花的秦升,拿起DJ的喇叭,一連串地喊起了:它們是老二、老二、二……

現在,沒法喊人家上港是老二了,因為,上港打破恆大七年封鎖,終於為上海市,奪來一尊份量更重的中超冠軍獎盃。

上海多年不知聯賽冠軍何滋味後,成了滬上圓夢的那支球隊——同城“死敵”申花的球迷,不僅未選擇紳士點,去祝賀上港為上海爭光,申花球迷卻在官微發表長文,洋洋灑灑地酸上港,並夾帶著“砸錢的冠軍”之醋意猜測,且更是再次強調“只有申花代表上海”的立論。

申花球迷應跟“小農意識”拜拜了:不賀上港奪冠行,但別酸水橫流

——那麼,上港就不算上海的球隊了?就代表不了上海了?一母不可以有多子嗎?不做長子,也不行嗎?顯然,一些申花的球迷,多年來還是顯得太過狹隘了些。

申花隊歷史最久,是不少老上海球迷當時唯一的選擇,也就因此代代相傳,成了他們的永恆守候——且球迷忠於自己的球隊,很正常,也是好事。

可是,中國最大的一座國際化大都市,還是應該能容得下兩支,甚至更多支職業球隊的。甚至,上海有了申花隊與上港隊的良性競爭,才更符合大上海的定位吧。

申花球迷應跟“小農意識”拜拜了:不賀上港奪冠行,但別酸水橫流

可是,雖同處一城,但在申花球迷眼中,上港有“外來戶”的觀感與認知——後來上海者,就算不上真正的上海人或上海球隊了?

這裡面隱含的地域觀念、先來後到的地位觀念等,這或多或少地融入到申花球迷對上港的態度中了。

可能,這就是為何在全中國,同一城市的球迷中,何以申花最為排斥同城對手,特別是對近年來明顯強於申花的上港,就成了申花的最大“公敵”。

有申花球迷說,去年我們奪得足協盃時,上港球迷不也是沒祝賀嗎?——但二者還是有區別的:去年的足協盃,是申花與上港的直面交鋒,無論結果如何,榮譽都落在上海了。而現在,上港提前奪冠,讓榮譽不再第八年連續歸屬於廣州,而成了上海市的榮耀了。

申花球迷應跟“小農意識”拜拜了:不賀上港奪冠行,但別酸水橫流

如果申花此時大度點、紳士點,去祝賀同城對手,當然會顯得自己高了一層境界;而不祝賀也沒啥,特別是在球迷層面,也極正常。

但是,像申花球迷在官微特地發別長文,先說“不再討論上港是不是用錢砸冠軍”,就明顯有點“吃不到葡萄說其酸了”,且還有點“陰謀論”的陰暗心理在其中了吧?

接著,其又在上港為上海奪得冠軍後,卻大談特談萬變不離其宗的“申花才能代表上海論”。

其實,誰能代表上海,只是各自球迷心中的個人想法而已——“正統論、長子論”之於足球,難道那麼重要嗎?可是,個人或一群人的想法,卻不可能將所有上海人都代表了吧?

申花球迷應跟“小農意識”拜拜了:不賀上港奪冠行,但別酸水橫流

這樣的“代表論”,顯然是無法讓官方來欽定的——畢竟,都是上海的球隊,不可能將上港或它隊,人為地開除出上海吧?

同在一城,雖有激烈競爭,或雖達不到紳士的境界,也不必強求相互的祝賀,但是,也別去互相攻擊,難道讓廣州或北京等地球隊奪冠,申花才最高興嗎?——這是不是就有點太過“小上海”的味道了呢,可這本就是一座大上海啊!

其實,上海足球,特別是上海的個別球迷,應拋棄“小農意識”了——所謂“小農意識”,就是隻知守著自己的二畝三分地,沒有開放、開闊的眼界,為了爭一點地邊子的蠅頭小利,都能村婦罵街般打起來的思想!

相反,聯合、尊重才能共贏——現在的農村,都實行成片開發、合作發展了,國際大都市的上海足球,難道不應到了徹底拋棄“小農意識”之時了嗎?

申花球迷應跟“小農意識”拜拜了:不賀上港奪冠行,但別酸水橫流

申花球迷應跟“小農意識”拜拜了:不賀上港奪冠行,但別酸水橫流

申花球迷應跟“小農意識”拜拜了:不賀上港奪冠行,但別酸水橫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